《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论证方法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1、道理论证:例如本文两处引《大学》中的句子作为论据,证明自己的论点。2、举例论证。文中举了王阳明观竹而失败的例子,实验研究竹子性质的例子,中国学生高分低能的例子,作者自己在美国的例子等等。3、对比论证。例如...

J粒子和丁肇中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1976年12月在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场面,获物理学奖的美籍科学家丁肇中教授(1936年~)用汉语在大会上发言。虽然会上很少有人能听懂汉语,但大家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这位出生在美国、祖籍山东省日照市的杰出华裔...

丁肇中小传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丁肇中由于和里希特各自独立发现一种新型的J/A粒子,而共同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国外科学技术界评论说,丁肇中是最有实验能力,最善于观察现象的实验物理学家。美国《自然》杂志还评论说,丁肇中所从事的工作是沟通...

丁肇中教授用中文发言了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民族感情被异邦人伤害的结果是愤怒,而被本是同根生的同族人伤害的结果是什么?是莫名的羞愧和难言的痛楚。刚刚在上海落幕的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让敏感的国人扎扎实实地体验了一回这种羞愧和痛楚。500多名学...

诺奖得主丁肇中连答三个不知道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2004年6月30日上午,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美籍华人、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为南航师生作了一场题为《国际空间站上的AMS实验》的学术报告。AMS实验是由16个国家和地区的56个研究机构合作承担的国际性大型科研项目,造价约7亿...

《大学》简介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大学》: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的《礼记》中的一篇。《礼记》的作者无法确考,据传为孔门“七十后学”各据其所闻撰写而成,其中有少量也许出自秦汉学者之手。此篇传说是曾参的学生记述曾参的言行的。...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习要点及方法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1974年11月12日,物理学家丁肇中向全世界宣布,他领导的小组发现了一种新的基本粒子J粒子。这一发现为人类认识微观世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被称为“物理学的十一月革命”,他也因此获得了1976年诺贝尔物...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审美鉴赏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一、整体感知本文着重谈论治学应该具有的精神,即格物致知的精神。课文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组织材料。开头先剖题,由“格物致知”的出处,带出对其含义的理解以及我国古代对“格...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反思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这是一篇较长的自读课文,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先熟悉课文,后逐段的分析,且要在一堂课内完成,教学难度很大,效果可能也不好。因此,这堂课我做了很大的改动,首先是放弃课本,在导入中设计了一个问题,结果学生得出了好几...

“格物致知”解释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格:推究。致:获得。《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意谓推究事物,方能获得事物的知识。宋·洪迈《容斋随笔旧序》:“因命纹梓,播之方舆,以弘博雅之君子,而凡志于格物致知者,...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札记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在教学活动中,我鼓励学生敢于“突发奇想”,敢于“标新立异”,敢于“越轨”。提倡学生走上讲台,提倡七嘴八舌,提倡异想天开,提倡大胆争论。在教学《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课文...

议论文阅读要点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一、议论文的概念又称论说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逻辑思维评事论理的文章体裁。二、议论文的要素指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1、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只有准确地把...

朱熹格物致知论的科学精神及其历史作用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朱熹的思想系以格物致知论最为重要,且最有影响。分析朱熹的格物致知的思想与科学活动的关系,有助于理解集宋代理学之大成的朱熹思想对当时正处于发展高峰的中国古代科技乃至后来的科技发展所起的作用。朱熹的格...

我的自白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我虽然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奖,但我肯定我不是天才。在12岁以前,我还没上学呢!念小学时,我们学校是一所大学附属小学,妈妈是那所大学的校长。小学的教师全是妈妈的学生,谁都不管我。爸爸、妈妈也不怎么管我。当时,我对上学...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自读导言】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作者针对现实生活中很多“我”常常局限于“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认识,提出了相反的观点,独辟蹊径,很富有思辨色彩。教师应启发学生认识到这种不拘泥于...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典型例题分析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