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肇中:为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丁肇中教授是著名华裔物理学家,1992年7月被授予南京大学名誉教授,丁肇(zhao)中幼年时代居住在南京许府巷,十一岁时在南京读过两年书。丁肇中为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这既是他对祖国改革开放现状的切身感受,又是他不懈奋斗的...

丁肇中讲述的五个故事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邀请新上任的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原驻法大使)到他家里做客,吴院长向丁教授提了一个要求,请丁教授到外交学院讲课。丁教授欣然同意了。外交学院为什么要请著名的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讲课呢?吴...

丁肇中教授轻松说宇宙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宇宙中90%的物质是看不见的,它们在哪里?宇宙中最小的粒子比原子还小,它们又是什么样?是否存在一个与我们的感观世界完全相反的物质世界?昨天,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教授专程来京作前沿物理科普报告,他只用一小时就解释了宇...

《四书》简介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四书》:是儒家经学的典籍。《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的全称。南宋朱熹将这四部分辑录在一起,并加以注释,题为《四书章句集注》简称为《四书集注》,四书之名始立。它们记载了中国古代的典章文物,历...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典型例题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一、典型例题分析“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适当也没有了。现代...

丁肇中在汉谈治学──不懂就要问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10月18日,在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物理系引力实验室时,丁肇中对该实验室如何精确测量万有引力常数G产生了很大兴趣。虽然该校胡忠坤副教授向他做了简要的介绍,但丁肇中显然还不完全明白。丁肇中拿出一张纸一支笔,让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赏析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一、全文结构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2):提出问题──什么是“格物”和“致知”。第二部分(3~12):分析问题──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和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第三部分(13):解决问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写作背景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如丁肇中先生本人所说:我非常荣幸地接受《了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一部分也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

科学与人文交融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必由之路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一、时代呼唤:科学人文交融“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江泽民同志1998年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已精辟地概括出时代特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技成果...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导读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本文作者是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丁先生针对中国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亲身经历,通过举例子,讲道理阐述了什么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文章首先谈写此文的目的──“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重点难点点拨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1、理解“格物致知”的含义。2、学习本文举例子、讲道理的论证方法。3、复习复句知识。重点:用典型的事例和现身说法来证明观点的方法;通过讲道理来证明观点的方法;真正明白格物致知的含义。难点:观念的转...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词语综合运用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词语辨义】彷徨 徘徊相同点:①都是动词,都有走来走去,不知往哪个方向去的意思。②都有犹豫的意思。如:当我徘徊在十字街头时,是他伸出了温暖的手。句中的“徘徊”也可换成“彷徨”。不同点:...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本课导学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作者对传统的格物致知是一种什么样的看法?他是如何阐明这种看法的?作者赋予“格物致知”新的含义是什么?是如何论证这种观点的?不仅如此,作者还由此推而广知,把格物致知精神推广到整个文化、社会领域...

不经风雨,怎么见彩虹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漫漫人生路上,就如同海上航船,有一帆风顺的时候,也有风浪袭头的时候,所以生活中,总是伴随着困难和挫折。那些能够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人,成功的大门永远向他敞开,相反,那些面对挫折一蹶不振的人,永远也无法达到胜利的...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写作特点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本文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在各方面都体现了这类议论文的特色。这篇文章一开始并没有直接提出全文的论点,而是紧扣文题,先引用《大学》中的句子,扼要说明“格物致知”的意思,强调探察物体即实验在现代化...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参考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一、作者简介及文章写作背景丁肇中,美国物理学家。1936年生于密执安州安阿伯。196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69年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 J/qr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

丁肇中与诺贝尔物理学奖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丁肇中是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974年11月12日,他和他的实验小组利用美国海文实验室的质子加速器发现了一个质量约为质子质量3倍的长寿命中性粒子,在公开发表这个发现时,丁肇中把这个新粒子取名为J粒子,“J”和&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