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读导言】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作者针对现实生活中很多“我”常常局限于“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认识,提出了相反的观点,独辟蹊径,很富有思辨色彩。教师应启发学生认识到这种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方式,本身就是一种特立独行的创新思维。
【自读要求】
1、根据书下注释并利用工具书解决有关字词问题。
2、认真读几遍课文,整体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
3、结合“自读提示”和课后习题,理解下面的问题:
⑴ 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⑵ 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⑶ 完成课后习题。
【学习重点】
1、本文的论证方式及其方法。
2、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
【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
⑴ 注意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和写法。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汲取 锲而不舍
⑵ 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注意加粗词的意思)。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汲取 一事无成 持之以恒
推敲 不言而喻 轻而易举 锲而不舍
2、细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⑴ 本文的结构如何划分?
⑵ 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⑶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证明论点?
3、熟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自读程序分三步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在帮助解释“推敲”一词时可涉及到相关典故;在解释“锲而不舍”时可涉及到荀子的有关名言。划分本文结构可以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谓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战演习”。本文中心论点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适时适度点拨。课后练习一、二应指导学生主要从文中找答案,应鼓励学生多开辟回答途径。迁移训练旨在让学生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自读点拨】
1、“推敲”的典故:
岛(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之尹前,岛具对所得词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2、“锲而不舍”的出处:《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关于本文结构:
应注意下面的两点:
第一,第5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在文中的过渡作用;
第二,末段在全文中的总结作用。
4、关于本文的开头:
可从三个方面去考虑:从生活中的现象谈开去;为后面“放矢”和“有的”。
5、关于本文的中心论点:
要点:提醒学生注意两个段落:第7自然段和第14自然段(末段)。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发布于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