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2月在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场面,获物理学奖的美籍科学家丁肇中教授(1936年~)用汉语在大会上发言。虽然会上很少有人能听懂汉语,但大家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这位出生在美国、祖籍山东省日照市的杰出华裔学者。

丁肇中的专业是粒子物理,粒子物理是研究比原子核更深层次的微观世界中物质结构的科学。1974年,丁肇中率先发现了轰动物理学界的新粒子,他把这颗粒子取名为J粒子,“J”和“丁”字字形相近,寓意这是中国人发现的粒子。J粒子的存在表明,原来人们以为只有“上”、“下”、“奇”三种夸克就能解释各种基本粒子,这其实是不够的,必须引进第四种夸克“粲”。这一发现非同小可,它增进了科学家对自然界构造的认识,大大推动了粒子物理的发展,所以197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丁肇中。

1988年4月初,他在罗马又接受了意大利颁发的最高科学荣誉奖章──1988年度德卡斯贝科学奖。他是第一个荣获这项奖的非意大利科学家。

丁肇中是一位非常珍惜时间的人。一般时间里,由于他在麻省理工学院、联邦德国、瑞士都有实验室,家又在美国,所以几乎每两个星期就要飞越一次大西洋。为了多做工作,他每天清晨5点多钟就起床,深夜才就寝。他对工作一丝不苟,非常讨厌懒散拖拉的作风。在他身边工作稍有松懈,就会遭到严肃批评。

从1981年开始,他领导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名物理学者和1000名工程师,从事粒子物理研究,探索粒子物理中尚未被开拓的领域。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J粒子和丁肇中发布于2020-11-17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