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探源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据《三国志·武帝记》和《袁术传》、《刘表传》记载说明:东汉末年南阳宛县战乱频繁,中原人士皆避难襄阳,刘备三顾茅庐时,宛县已属曹操管辖,他三番出入敌占区招贤纳士可能。当时的地理区域、政治环境、军事态...
《隆中对》译文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译文】【赏析】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按传记的一般体例写主人公年轻时代的事情,着重表现诸葛亮的抱负;第二部分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此处惜墨如金,用笔洗炼;第三部分写刘备问计,诸葛亮对策;第四部分是刘备以&l...
易中天是如何评价诸葛亮的?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一、神话孔明诸葛亮这个人,至少从晋代开始就已经是很多人追捧的对象。当时有一个叫郭冲的人,郭冲这个人大概是诸葛亮的铁杆“粉丝”,觉得现在大家对诸葛亮的评价远远不够,于是写了一篇文章,叫做“...
诸葛亮生平几大疑案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一、手足之疑当年诸葛珪早死,其子诸葛亮投靠从父诸葛玄,但诸葛玄打算赴任于豫章郡为太守,就任的同行之人还有诸葛亮之弟诸葛均及诸葛亮的二个姊姊,除了诸葛瑾外。诸葛亮与其兄诸葛瑾伯仲之间,为何诸葛瑾得以单身奉...
《出师表》中“以”的用法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出师表》一文中,“以”共出现过二十三次,用法如下:一、介词,译作“用”、“拿”、“凭”等,表示动作行为以某物为工具,或凭某物而进行。1、事无大小,悉以咨之。2、营中之事...
诸葛亮与“三顾茅庐”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一种较普通的意见认为,诸葛亮因避汉末战乱,在隆中躬耕读书,隐居十余年,常自比管仲、乐毅,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在颍川徐庶的推荐下,三次到茅庐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帮助自己打天下,这就是妇孺皆...
《出师表》讲读的七个环节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一篇课文的讲读,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怎样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呢?我是这样想的:把课文的重点、难点公成若干足以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按合理的序列加以编排,使它们环环相...
忠诚与智慧共铸《出师表》奇文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提起诸葛亮,人们首先会联想起他那杰出的明睿智慧。然而通过学习,我们更会认识到是忠诚与智慧共同铸成了诸葛亮《出师表》这篇千古奇文。该文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国尽忠为民谋命精神表现...
读诸葛亮的《出师表》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摘要】《出师表》为我们了解历史人物诸葛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诸葛亮身为“布衣”,博学广交以待时日。生性谨慎,出山任刘备军师后,在军事、政治上取得了一系列成绩,特别在廉洁奉公上给了我们许多...
《出师表》学习要点及方法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其实蜀汉已从猇亭(今湖北宜郡)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伐魏时机臻于成熟。在这篇表文中...
《出师表》主题辨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出师表》是诸葛亮(181~234)于蜀汉建兴五年(227)出师伐魏,进夺中原,临出发时,向蜀后主刘禅上的一封表。文章情辞恳切,字字句句都发自肺腑,有强烈的感人力量。刘勰在《文心雕龙·表章》里极力称赞这篇文章,说:“孔明之...
历史上的曹操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政治家曹操】曹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他最大的功劳就是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背景下,统一了黄河流域地区,进而统一了北方。东汉后期,军阀割据混战,人民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曹操善于用人,很有才能。他采取&ldq...
《隆中对》朗读指导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一、下列句子,该如何朗读才符合当时人物的心情?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一个负有卓越才识的人而隐居不仕,必有深深忧事在心,读时必须把这种忧愁的语气读出来。2、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说明...
《隆中对》译文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只有博陵崔州平,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
陈寿万卷楼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万卷楼为西晋著名史学家《三国志》作者陈寿青少年时代读书治学的地方。位于南充市西山风景区。万卷楼始建于三国蜀汉建兴年间(公元222~237年)。据古书记载:南充城西有果山,此处有万卷楼。它倚岩而建,为三重檐式木石结构楼...
析《隆中对》中诸葛亮的形象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隆中对》以十分洗练的文笔,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这是正面描写。“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为全文的纲,以下都是围...
“三十六计”指的是什么?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第二计:围魏救赵;第三计:借刀杀人;第四计:以逸待劳;第五计:趁火打劫;第六计:声东击西。【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第八计:暗度陈仓;第九计:隔岸观火;第十计:笑里藏刀;第十一计:李代桃僵;第...
《隆中对》问题探究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1、第一部分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介绍人物和身份。2、徐庶说诸葛亮是“卧龙”有什么含义?他为什么要刘备亲自去拜访诸葛亮?“卧龙”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诸葛亮的超人才智,再一次表明他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