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丁肇中,理解“格物致知”的含义以及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作者的思维流程,学习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3、引导学生切实感受富有...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有感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教了《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我恍然大悟,应让学生怎么样获取知识,其实我们的老祖宗很早就告诉了我们:“格物致知”,“第一,寻求真正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四书” 的常识。2、了解“格物致知”的含义及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3、理解本文运用摆事...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文章主旨,以获得思想上的启迪。2、学会区分观点和材料,并辨析二者之间的关系。3、批判质疑,评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教学重点和...

“强作解人”与“不求甚解”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阅读的目的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提炼思想,陶冶性情,砥砺品格,要达到这些目的,首要的前提是理解读物。但是,由于读物的性质不同,读者的阅历、修养和志趣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理解常常有不同的层次和角度,很难划一,更谈不上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找到并理解作者观点。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3、 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学习方法】1、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自...

《短文两篇》有关资料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关于培根(王佐良)】培根.F.(FrancisBacon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身官僚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家居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

《不求甚解》备课资料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1、题解:不求:不追求。甚解:比较深刻的理解。“不求甚解”是陶渊明的一句名言,作者以它为题意在要真正理解陶渊明的本义。2、文体概述:杂文是散文的一种。它题材多样,形式灵活;多为有见地的片段感想或偶然一...

关于《燕山夜话》的说明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燕山夜话》的篇幅有限,而且从它一开始同读者见面的时候起,我便决心叫它在这一小块园地中生活,不许它多占篇幅,不许它浪费大家的时间和精力。那么,遇到复杂的问题怎么办呢?我的办法是分做几篇来写。…&he...

邓拓自杀的前前后后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虽然从没有见过邓拓的夫人丁一岚,可在电话里已经感受到她待人的谦和与友善。因为要采制一个关于文革后平反冤假错案的节目,我打电话找到了丁一岚,讲明自己的采访意图,她答应我去她家里采访,她非常详尽地告知我乘...

《谈读书》賞析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谈读书》是一篇名文,文章中的许多精彩语段,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等,都已经成为人们熟悉的格言警句。它主要谈论了读书的益处...

不求甚解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不求甚解”现在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是个贬义词。但这个词的原意是说“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是个褒义词。两种解释均见《现代汉语词典》。&l...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习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⑴ 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格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致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学常识:驳论文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上看,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有...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习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一、知识积累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领悟( ) 彷徨( )( ) 袖手旁观( )2、选出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A、袖手旁观 一帆风顺 B、格物致知 豪无选择C、推之四海 传之万世 D、寻求真理 学术权威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测试题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知识掌握】1、本文作者______是美籍华裔______家,______奖获得者。2、“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经典中______的______篇。宋代朱熹抽取_____中的______、《中庸》两篇和______、《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能力提高】治学...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实录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师:同学们,前几天,老师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四川省的一名女高中生今年以比较高的分数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物理专业。入学后,她的高超的计算能力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口称赞。可是,她做实验的能力非常差,一连三...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自学评估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达标训练】1、“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这“四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格物”...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杂谈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由于自下而上的认知模式既符合归纳的思维方式,又符合一般中学生的年龄的思维心理特征,一般运用较多。而自上而下的认知模式更多地借助于原先的有关知识,学生一般能以运用,但在论点十分明确地情况下,采用自下而上的...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教学目的】1、分析本文从反面论证儒家格物的观点不能滥用于当今的世界;从正面分析格物致知是科学的实验的写作方法。2、联系自己学习生活折实际,体会文章对自己的启示。【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自古以来,人们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