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范进中举》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范进中举》写的是《儒林外史》中的人物范进因中举而发疯的故事。在明清时代,对读书人来说,中了举人是一件大事。中举不但得到了投考进士的资格,就是考不上进士,而单凭举人资格也可以做官,将一生享用不尽。范进在...

对《范进中举》主题的新解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初中语文(人教版)第五册中的《范进中举》,是选自清代吴敬梓所著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对这篇文章的主题,我们的教材和教参书中都定位为是一篇反映我国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我认为这种说法有待商榷...

《范进中举》浅析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十七世纪的爱国思想家顾炎武,曾经对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做过这样一种痛心的结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这种科举制度,原是以明代开始的。实质上这是...

谈《范进中举》的讽刺艺术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小说讽刺艺术的高峰。通过《范进中举》的阅读,不难看出,吴敬梓巧妙地运用独具匠心的讽刺手法,对范进及其周围形形色色的人物进行了无情的嘲笑和鞭挞,将其种种丑态暴露无遗,表达了作者对封建...

《范进中举》课本剧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第一幕第一场范进出场念:不知今年我……胡屠夫出场:老汉今年六十八,全靠杀猪来养家。见到穷人我抖一抖,见到富人我笑哈哈。可恨当年没眼光,把个女儿嫁给个穷叮当。[一间破旧的茅草屋外,一妇人(范进之妻...

敢于绝望、为个性和创造性而斗争的吴敬梓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讲学问的只讲学问,不必问功名;讲功名的只讲功名,不必问学问。──《外史》49回吴敬梓成为《儒林外史》的作者其要害在:敢于绝望、为个性和创造性而斗争。《儒林外史》的要害在:吁请将追求功名与追求学问分开──...

《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我国讽刺文学来源悠久,先秦诸子寓言中,已有讽刺作品。从小说来说,在《西游记》里显露了幽默的讽刺锋芒,后来的《西游补》、《钟馗斩鬼传》等也是讽刺意味较多的长篇小说,但后者词意浅露,艺术上比较粗疏。明代拟话本...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设计意图】《杨修之死》是一篇自读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本文叙述的是魏蜀汉中争夺战最后阶段,曹操军队撤退前的情况,本文从不同侧面展开了曹操和杨修...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设计理念】1、知识铺垫: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能力。2、口才展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快乐竞答:在娱乐中学习,以“抢答比赛”的形式,明确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深刻的、全面的去考虑...

《杨修之死》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⑴ 复述课文故事,概括事件要点。⑵ 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人物形象。2、方法与过程:⑴ 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时,通过讨论交流来把握。⑵ 在概括事件要...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杨修之死》是一篇自读课文。整个教学设计由五个环节组成:1、由听《三国演义》主题歌,说曹操故事导入。2、初读课文,借助注解,读懂课文。3、复述故事情节,可自选喜欢的情节,并为小故事命名。4、讨论人物性格,探究...

《杨修之死》课堂实录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歌曲吗?生:(齐声答)滚滚长江东逝水。师:是的。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它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

教学《杨修之死》的反思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斧下然,豆在斧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的《七步诗》历来脍炙人口,千古传唱。既表现了他作为建安诗人的才华,又反映了曹氏集团内部的激烈矛盾和斗争。九年级...

《范进中举》有关资料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作者与《儒林外史》】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叙》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吴敬梓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在吴敬梓的一生...

吴敬梓的生平与著作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他家自其曾祖起一直科第不绝,官也做得相当发达,有过五十年“家门鼎盛”(吴敬梓《移家赋》)的时期,但到了他父亲时已经衰败。他少年时代生活还颇优裕,随父亲受到...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读本文,培养学生阅读古白话的能力。2、分析杨修的死因。【教学重难点】1、重点:⑴ 培养学生阅读古白话的能力。⑵ 分析曹操、杨修的性格特征。2、难点: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教法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