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同步训练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一、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词中加粗的字注音:慨叹( ) 省悟( ) 家谱( ) 搽脂抹粉( )( )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miǎo 茫( ) jǐ梁( ) kuāng 骗( ) wū蔑(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⑴ 一到求神拜佛,可就...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教学设想】1、课文的背景材料比较复杂,涉及的历史事实和社会知识较多,除引导学生认真掌握注解外,教师要查询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图片,并制作成课件,以备学习时交流之用。2、课文内涵非常丰厚,它不只是告诉我们...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文思路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树立了批驳的靶子,摆出论敌的论据和论点。论据是:两年以前我们总是自夸地大物博,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现在是一味求神拜佛。论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不同的是本文从批驳敌论论证入手...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词语解释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一味】副词,单纯地。【怀古】追念古代的事情(多用做有关古迹的诗题)。【慨叹】有所感触而叹息。【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生路】维持生活或生存的途径。【切实】切合实际,实实在在。...
老舍论鲁迅:前无古人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我所认识的鲁迅先生,是从他的著作中见到的,我没有与他会过面。当鲁迅先生创造出阿Q的时候,我还没想到到文艺界来作一名小卒,所以就没有访问求教的机会与动机。及至先生住沪,我又不喜到上海去,故又难得相见。四年前的...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 领会本文语言的感情色彩。⑵ 掌握驳论文的文体知识。⑶ 能用道理说服别人。2、过程与方法:学会本文抓住“突破口”进行批驳的方法,学会通过驳论证来反驳论点的方法。3、...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鲁迅的杂文,正如他自己所说,向来是“论时事不留面子,砭痼疾常取类型”的。学习他写于民族危急关头的这篇短文,不仅可以加深对鲁迅杂文的个性的体味,还可以从留下的“时代的眉目”中,更具体更深...
国联(国际联盟)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国联Guoji Lianmeng ,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s)的简称,又称国际联合会。国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建立的国际组织。1919年1月8日巴黎和会通过建立国联的决议。同年4月28日和会通过以美英方案为基础的盟约,并作为对德、...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学法导引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文题解通】1、导读:中国人有无自信力,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不同人有不同的观点。鲁迅先生鞭辟入理的分析,给我们智慧的眼光和深刻的思考。2、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阅读指导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1、课文阅读引导:在整体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层次结构和作者的思路,看看文章的开头、结尾、段落是怎样衔接的。用圈点批注的方法钻研课文。2、重要语段剖析: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句段品味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1、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写作背景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寇加紧侵略我国,国土日益沦丧。国民党反动政府于1934年派亲日分子黄郛乞求和平,遭到日本公使有吉明的拒绝。日军依其既定的侵略目标深入华北。当时,悲观失望的气氛笼罩着上层...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理解探究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联系全文,辨析下列句子中“中国人”的含义,说明“状元宰相”“地底下”指的是什么。1、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重点难点讲解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1、概述:⑴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⑵ 理解本文议论的内容:批驳了什么论调,阐述了什么观点。⑶ 体会文中一些句、段的深层含义。⑷ 了解本文的驳论方法。2、重点:领会作者愤激的心情;看作者怎样抓住批驳的&ldqu...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结构分析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层次结构】内容层次分析:第一部分(1~2段):揭示对方谬误。揭示对方论点及论据,暗示对方的论证以偏概全。第二部分(3~5段):直接反驳。驳敌方论证。说明敌方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第三部分(6~8段):间接反驳。用事实证明正面论点的正...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审美鉴赏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1、涵蕴丰富的标题:鲁迅的文章向来注重文题的推敲,本文标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聚焦当时社会的热点问题,把要谈的对象──“中国人”和事件──“失掉自信力了吗”直接呈现在...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文背景知识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的笔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幼年丧父,在家乡私塾读书,12岁入学三味书屋,18岁到南京水师学堂读书,21岁去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意在改变...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问题探究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1、文章怎样提出批驳的论点的?提示:从公开的文字的三个阶段谈起:先是自夸“地大物博”,后是寄希望国联,再后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亮出批驳的靶子“有人慨叹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2、...
鲁迅简介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
六十至九十年代对鲁迅的批驳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60年代对鲁迅的批驳】1961年:夏志清:鲁迅离开北京后,特别是鲁迅“投共”后,他的创作能力丧失了,“不能再唤起写作他最优秀的作品所必须的真诚”。鲁迅的“思想基础比较薄弱”,是&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