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西斯”简介

2020-11-17 0 八年级语文
“法西斯”是古老的名词。在古代罗马的王政时代,因为第七个王塔克文专横暴虐,引起了人民的痛恨。公元前509年,罗马人推翻了他的统治。塔克文被驱逐出国后,罗马人决定不再推选新国王,而是选了两个首脑代替国...

《蜡烛》难句解析

2020-11-17 0 八年级语文
1、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这一点火焰”是指那微弱的烛光,“不会熄灭”、“永远燃着”是有象征意义的。象...

《蜡烛》词义辨析

2020-11-17 0 八年级语文
【英勇 勇敢】都含有“敢于斗争,敢于战胜困难”的意思。英勇:强调奋不顾身,含有不怕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很突出并表现出英雄气概的意思,语意比“勇敢”重,多用来赞扬战士或英雄人物对敌斗争...

《蜡烛》教学设计

2020-11-17 0 八年级语文
【教学目标】1、明确文章的六要素,把握全文。2、学会用细腻的外貌、动作、细节描写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3、通过朗读品味作者感人至深的语言,感受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用血肉凝结的情谊,熏陶学生的道德情操...

《蜡烛》重点难点讲解

2020-11-17 0 八年级语文
1、人物形象分析:老妇人饱受德国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老妇人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她不顾生死,不顾年老体弱,不怕艰难,安葬烈士。2、句意理解:①“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

《蜡烛》中心思想

2020-11-17 0 八年级语文
这篇通讯写了一位饱受德国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的老妇人,冒着生命危险掩埋烈士的动人事迹,赞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蜡烛》教学设计

2020-11-17 0 八年级语文
【教学目标】1、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2、体会本文真挚感人的语言。3、透过行为领悟人性的本质。4、让学生体会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重点难点】体会真情,领悟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蜡烛》教学设计

2020-11-17 0 八年级语文
【教学目的】1、整体阅读课文,能够感知课文内容,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2、通过阅读文本,能够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以及通过人物形象,作品寄予的作者的情感。3、揣摩文中优美的语句,领会作品中语言的深刻含义,培养学...

《蜡烛》结构分析

2020-11-17 0 八年级语文
【结构分析】第一部分(1~7段):写苏联红军要偷袭桥头堡时,有一位战士牺牲了。第二部分(8~13段):写老妇人育乞西亲眼目睹这位战士牺牲的经过。第三部分(14~31段):详写老妇人置生死于度外,安葬红军烈士,还在坟堆上点上藏了45年的结婚喜烛。...

《蜡烛》教学设计

2020-11-17 0 八年级语文
【教学目标】1、分析品味重点语句,把握文章思想感情。2、分析人物动作描写,体味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3、体味文章思想感情,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重点难点】通过分析人物外貌、动作描写,品味感受人物丰富的...

《蜡烛》教学设计

2020-11-17 0 八年级语文
【课文聚焦】本文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战地通讯。在炮火烧灼了的战场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焦了的树木中间,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首先当然是题材感人,但是感人的...

《蜡烛》教学设计

2020-11-17 0 八年级语文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2、理清记叙的要素,品味语言,感悟文章意蕴。3、激发学生爱的情感,培养理解和想像能力。【教学重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蜡烛的特殊意义。【课前准备】1、预习...

《芦花荡》教学实录

2020-11-17 0 八年级语文
在平日的随笔或作文中,有许多学生喜欢在故事中加入自然环境描写,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一是凑字数,二是读起来文章美。实际学情是:他们的景物描写大都不契合人物心境而是游离的写景。读完《芦花荡》这篇小说,给我冲击的...

《芦花荡》教学案例

2020-11-17 0 八年级语文
【课文背景资料】1、孙犁与“荷花淀派”: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孙犁,河北安平县人。其作品大部分是小说和散文,不少篇章都具有抒情诗的艺术魅力,最能代表这种风格的是作者的名篇《芦花荡》。《芦花荡》写于1...

《蜡烛》有关资料

2020-11-17 0 八年级语文
【作者介绍】西蒙诺夫,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42年加入共产党。曾任《文学报》主编、《新世界》杂志编委、《文学俄罗斯》报编委、苏联作协副总书记和书记处书记等职...

《蜡烛》教学展示 参考图片

2020-11-17 0 八年级语文
蜡烛 蜡烛 蜡烛 蜡烛 蜡烛 蜡烛 贝尔格莱德 贝尔格莱德老城区 贝尔格莱德新城区 贝尔格莱德解放 作战舰队 作战舰队 作战飞机 坦克部队 不列颠之战 不列颠...

了解二战

2020-11-17 0 八年级语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战场遍及三大洲、四大洋,参战的军队达1.1亿人,死亡5120余万人,约占交战国17亿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在这场决定人类命运的生死大搏斗中,世界人民经过6年的浴血奋战,终于...

南斯拉夫简史

2020-11-17 0 八年级语文
所谓南斯拉夫,也就是南部斯拉夫民族的意思。斯拉夫民族最早起源于今天的俄罗斯和乌克兰等东欧地区。公元五至六世纪,部分斯拉夫人开始迁徙到今天的巴尔干半岛,成为今天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黑山、...

德日两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态度对比

2020-11-17 0 八年级语文
德国和日本同为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国家及战败国。战后,两国政府对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二战的理解和态度却截然不同。以下选择的是两国相关的主要事件和言论。德国1949年12月:联邦德国第一位总统特奥多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