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游褒禅山记》

2020-11-18 0 高一年级语文
一代大文豪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这篇文章中提出了“尽志可以无悔”这个观点。我十分认同。列宁曾经说过:“人没有理想就成了动物,理想推动着进步。”由此看来,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理想、志...

《游褒禅山记》学习步骤

2020-11-18 0 高一年级语文
学习本文步骤:1、阅读课文。2、理清作者思路,找出文章的写作线索。3、逐段阅读,弄清文中字句含义与用法。4、了解本文写作特色。5、掌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与感情。6、背诵。...

《游褒禅山记》字词解释

2020-11-18 0 高一年级语文
【浮图】梵(fàn)语(古代印度语)音译,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慧褒】唐代高僧。【舍】筑舍定居,动词。【址】基址,指山...

读《游褒禅山记》有感

2020-11-18 0 高一年级语文
读了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以后,我忽然间想到了许多。《游褒禅山记》是一篇以说理为主的游记,所写的虽然是一次不能尽兴的游玩,但王安石却能从这次游玩当中悟出人生的哲理,写下这样的名篇。这不由使我想到,对于身...

《游褒禅山记》结构分析

2020-11-18 0 高一年级语文
【课文结构分析】第一部分(第1、2段):记山、记碑、记游,为下文议论作伏笔;辨别读华乃花之音谬为后文议论学者于古书流传文字当“深思而慎取”作伏笔;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为下文议论...

《游褒禅山记》写作特点

2020-11-18 0 高一年级语文
1、因事说理,叙议结合:本文前面记游山,后面谈道理,因事见理,前面的事和后面的理紧密相扣,把深刻抽象的道理谈得具体生动,浅显易懂。文章一开始介绍褒禅山时,就特别说明“褒禅山亦谓之华山”。记仆碑情况又突...

《游褒禅山记》心得

2020-11-18 0 高一年级语文
轻松地我随着王荆公到褒禅山游玩了一番,在那里虽然没有艳花绿柳,小桥流水,但也奇石异峰,也让我为之一动。没有言语,伫立其中,只觉得心中有无限激情,想爆发出来,谈谈自己的心得。人,首先要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而不能盲目...

我为怠而欲出者喊冤──《游褒禅山记》有感

2020-11-18 0 高一年级语文
最近刚学习了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读后第一感想是哪个怠而欲出者很冤枉。首先想为大家解释一下:怠,懈怠之意也。这懈怠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松懈懒惰。或许那位先辈是胆小了一些,松懈了一些,懒惰了一些,但他...

《游褒禅山记》第三段欣赏

2020-11-18 0 高一年级语文
褒禅山后洞一游,王安石感慨良多。明明游洞诸人都怀抱探险求胜之心,却因为某个人一句懈怠丧气的话就都一拥而出,错误地退了出来。为什么会如此呢?王安石想到了古人。古人观天地万物往往有所得,是因为他们“求...

《游褒禅山记》争鸣意见

2020-11-18 0 高一年级语文
对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现将其中一篇节录于下:《游褒禅山记》记褒禅山后洞之游,因受“怠而欲出者”的影响,“不得极夫游之乐”,回来以后,自悔之情不能已,同时悟治学之道,庶几类...

《游褒禅山记》浅析

2020-11-18 0 高一年级语文
作者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省临川县)人,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为人刚直不阿,有“矫世变俗之志”。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考中进士,出任江浙诸省地方官达十七年...

《游褒禅山记》字词活用

2020-11-18 0 高一年级语文
【舍】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筑舍定居,名词作动词。【名】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命名,名词作动词。【侧】有泉侧出:从旁边,名词作状语。【深】入之甚寒,问其深:深度,形容词作名词。【穷】则其好游者不能穷...

读《游褒禅山记》

2020-11-18 0 高一年级语文
写游记,除了在记叙所见到的山川景物、人情风俗外,当然还可以写作者的感触,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说来,在游记中带一些抒情成分比较常见;借着记游发许多议论,而不失去游记体裁的文学意味,这却需要工夫。王安石的《...

《游褒禅山记》特殊句式

2020-11-18 0 高一年级语文
1、省略句:⑴而卒葬之(“葬”后省略“于”)⑵有碑仆道(“仆”后省略“于”)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以”后省略“之”)⑷有志矣,不随以止也(&ldq...

读《游褒禅山记》有感

2020-11-18 0 高一年级语文
通过读同学们有关《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与改革关系的一些看法,我发现他们更加侧重于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由此,我想通过改革者与改革的关系来表达一些智者对事物的思维方式所产生的意义。不妨可以假设这是一场...

《游褒禅山记》导学

2020-11-18 0 高一年级语文
【教学目的】1、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2、认识本文所阐发的治学、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明白这两者在当今改革开放时代的借鉴意义...

《赤壁赋》课堂实录

2020-11-18 0 高一年级语文
【教学目的】1、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2、感悟语言运用的妙处。3、熟读并背诵课文。【教学重点】1、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2、语言运用的妙处。【预习要求】分四人一组研读课文,从文章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