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1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课文简介】课文围绕于勒的命运构成了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于勒是个败家子,不仅挥霍尽自己应得的财产,还“大大占用了”菲利普应得的那一部分遗产。菲利普只好打发于勒到美洲去了。受尽拖...
《我的叔叔于勒》环境描写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环境描写,在小说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有两处自然环境描写。一处是去哲尔赛岛游玩时,“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此处环境...
《我的叔叔于勒》课文分析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这篇小说发表于1883年。小说写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充分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画出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的触目惊心的惨象,艺术的揭示了资本...
《心声》课文赏析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1、双线交织是本文最突出的结构特色:课文的明线是按照时间顺序发展的。学校要上公开课,内容是小说《万卡》,非常喜欢这篇小说的李京京要求朗读课文,遭到老师的拒绝。李京京心里很不服气,他不仅自己努力练习,而且还去...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材分析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首先,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作者解释“四书”中“格物”和“致知”的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这与现代学术的基础实地探察,即实验,恰恰实一致的。但传统具有的目的并不是寻求...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写作特点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本文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在各方面都体现了这类议论文的特色。这篇文章一开始并没有直接提出全文的论点,而是紧扣文题,先引用《大学》中的句子,扼要说明“格物致知”的意思,强调探察物体即实验在现代化...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2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知识教学点】1、了解有关“四书”的常识。2、了解“格物致知”的含义及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能力训练点】理解本文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
《故乡》人物形象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典型人物形象:1、闰土:少年闰土月夜看瓜刺猹,装弶逮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是儿时“我”羡慕向往的英雄。20年后,苦难的生活使他变得呆滞麻木,他“先前的紫色的圆...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词语综合运用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词语辨义】彷徨 徘徊相同点:①都是动词,都有走来走去,不知往哪个方向去的意思。②都有犹豫的意思。如:当我徘徊在十字街头时,是他伸出了温暖的手。句中的“徘徊”也可换成“彷徨”。不同点:...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写作背景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如丁肇中先生本人所说:我非常荣幸地接受《了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一部分也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
《孤独之旅》心理描写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描写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如第一部分第10小节,写杜小康最初面对孤独时和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时的茫然。第20小节,面对更加孤独的环境时,杜小康心中的恐慌与胆怯。再如第二部分第2~4小节,孤独中的人们越发孤独,并逐渐强化成一...
鲁迅的故乡生活大事记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鲁迅,1881年9月25日(清光绪七年8月3日)生于绍兴城内都昌坊口(现改名鲁迅路)周家新台门。最初取名樟寿,字豫山,后因“豫山”两字读音与“雨伞”相近,遂改为豫才。1887年,虚岁7岁的鲁迅被送到本宅大书房家塾读书。...
浅谈《故乡》的抒情线索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分析《故乡》时,抓住其抒情线索,不仅教师容易讲授,学生易于理解,而且在加深体味鲁迅先生的写作意旨方面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故乡》写于1921年1月,它深刻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灾...
《故乡》中心思想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小说通过“我”回故乡搬家的见闻感受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等级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严重隔膜,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经济衰败,农民极度贫困的严重现实,深刻而多方面地揭示导致农民贫困的原因...
《故乡》写作背景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
《故乡》教学设计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故乡》篇幅很长,包涵的内容很丰富,人物性格鲜明。本教学设计将通过考察故乡景物及人物之“变”,探究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理解小说的主题。【学习目标】理解对比手法表现人物突出中心的作用。【重...
《故乡》教学设计1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教学目标】1、了解、掌握小说的基本知识。2、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和展现主题的。3、初步掌握从动作、语言、外貌、心理和细节等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并由此探究文章主...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2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自读导言】在了解小说三要素的基础上,把小说的学习推进到欣赏评价阶段,这其中蕴涵了有益于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及思维能力的训练,相信学生能满怀兴味而来,满载收获而归。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鉴赏小说细节描...
《我的叔叔于勒》续写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回到家中后,一切都变了。父亲和母亲看起来很恐惶,母亲脸色发白脾气很躁,父亲只是不停地抽烟。我心里也有一些不安,心里始终在想“他就是我的亲叔叔──一个衣服褴褛年迈的老水手。”他在我的心里留下了...
《心声》中心思想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本文作者通过区公开课上李京京执意要朗读课文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天真、纯朴,特别是铭记亲情和渴望表达亲情的学生形象。启示教育工作者应当尊重、关爱每一个个体,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发展,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