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3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内容简介】1、本节课的主题:本文所选的两封信,如果我们只是单纯的把她看成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舐犊之情的话,那就过于简单了。表现父亲对儿子爱的文章有很多,比本文写的感人的也不在少数,如果只是简单的让学生感受...
课堂,是播种习惯的沃土──我教《傅雷家书两则》有感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二十余年的教学与研究,上课、听课不下几千节,无论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怎样的精彩纷呈,却仍常常感受到语文课堂的无为、低效。究竟怎么改变这种状况,变少、慢、差、费为多、快、好、省呢?《傅雷家书两则》的教学尝试,让...
《蝈蝈与蛐蛐》精读赏析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一、关于作者约翰·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自幼喜爱文学。1816年发表处女作《哦,孤独》。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崭露头角。他在...
人生的十个不要等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一、不要等到想要得到爱时才学会付出人生就像一场戏,在等待中错过了美丽。正如歌中所唱:该出手时就出手。因为幸福就在你身边。当你付出时,爱以从你身边轻轻划过,留下的是悔恨、遗憾。二、不要等到孤单时才想念起...
放飞想象 展现自我──《星星变奏曲》教学感悟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每每想起海德格尔“人”,诗意的栖居,心中便荡漾着一种幸福感。我喜欢诗,偶尔也能溜上几句。后来当了一名初中语文老师,更对诗歌教学情有独钟。我通过配乐朗诵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利用多媒体课件来丰富他们...
《雨说》课文背景知识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郑愁予,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饱览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山水风光。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后,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其作品受到纪弦赏识,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郑愁予...
人生淡如菊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人的一生是要经历许多阶段的,比如说纯真无邪的少年时代,激情如火的青春岁月,厚重沉稳的中年时期,从容淡定的人生暮年。每个时候都有独特的风景,每段岁月都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可进入中年的她,突然间感觉自己,就一下从...
《雨说》阅读材料推荐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北岛的《回答》;郑愁予的《错误》、《北峰上》、《佛外缘》、《归航曲》、《四月赠礼》、《水巷》;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杜甫的《春夜喜雨》。...
人生忠告 感悟生活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人生的七个忠告:断箭自己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磨砺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人生的七个忠告二:生命的价值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
《雨说》写作特点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1、全诗运用拟人手法,亲切而自然:全诗运用了拟人手法,诗人笔下春雨就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她与孩子们亲切地交谈,娓娓道来,仿佛好友一般,使诗歌具有了一种人性美,人情美。2、语言清新,情感细腻:诗人以轻松、喜悦的笔调,向...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1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⑴ 了解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艺术风格和流派。⑵ 理解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2、情感目标:⑴ 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
《雨说》教学设计1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教学设计思路】《雨说》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在诗人笔下,“雨”和其他事物都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使人觉得亲切可爱、活泼欢快、充满情趣。教学本文,教师要...
《致女儿的信》反思体验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爱是美好的情感,人的全部道德都可以在爱情上反映出来。爱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根据自己的理解,你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说说什么是爱情。可以是一句箴言,也可以是一段随笔,更可以是一篇文章。...
《傅雷家书两则》写作背景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这两封家书是傅雷在1954年和1955年写给他儿子傅聪的。傅聪当时在国外学习音乐。傅雷通过家书这种形式,关心和教育儿子,给儿子智慧和鼓舞,同时体现了傅雷对儿子的青春之心和舐犊之情。课文可选取的两则家书,分虽写于儿子消...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2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书信的写法;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释抽象道理的好处;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教学重点、难点】进行爱情教育,初步理解爱情的真谛。【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学习方法】合...
打破人间的厚障壁──读《故乡》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1919年12月,鲁迅从北京回绍兴老家探亲、搬家,这是他最后一次回故乡。故乡的荒凉、家庭的败落、农民的不幸,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的现实,这一切所见所闻孕育了《故乡》这篇小说。小说和回忆性的散文是不同的。关于...
我们的“爱情课”──《致女儿的信》教学谈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爱情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爱情的歌被无数人吟唱过,爱情的故事经无数人传诵过。“什么是爱情?”正值花季的少男少女,必然对爱情充满了好奇和遐想。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的《致女儿...
让德育走进语文课堂──《致女儿的信》教学随笔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意味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任何一...
人生絮语 2020-11-17 0 九年级语文 当不幸降临在他人头上时,他们往往都能像智者一样劝慰别人;而当同样的不幸降临自己身上时,人往往很难同样地开导自己。人最大的不智不是不知道,而是知道了却迟迟不愿去做,所以平庸却又自怜的人很多。有些缺陷放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