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语法修辞 2020-11-20 0 高二年级语文 本文在写作上还有大量运用短句排比和正反对比的特点。文章开篇就是一组排比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如此的排比句式在文中很多,既富于论辩色彩,又富有文学韵味,甚或有一种音乐的节奏...
《劝学》疑难解析 2020-11-20 0 高二年级语文 1、如何理解本文的题目?劝学”中的“劝”字理解得准确与否是能否正确理解文意的一个突破口。“劝”字在现代汉语中一般解释为“劝阻”、“劝解”等意。但是在古...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2020-11-20 0 高二年级语文 【教学目标】1、了解文中的词类活用;掌握“直……耳”、“是……也”、“是何异于……”几个句式;通过课后练习把握一词多义。2、理解孟...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2020-11-20 0 高二年级语文 【教学目的】1、了解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思想基础及历史进步性。2、了解孟子答问过程、论辩艺术及其“好辩、善辩”的主客观原因。3、了解并掌握“数”“发”&...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2020-11-20 0 高二年级语文 【教学目的】1、了解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思想基础及其历史进步性。2、了解孟子答问过程,论辩艺术及其“好辩、善辩”的主客观原因。3、了解并掌握文中部分实词的多义及若干固定句式的...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2020-11-20 0 高二年级语文 【教学目的】1、了解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思想基础及其历史进步性。2、掌握文中重要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要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教学难点】孟子“仁政&...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杂谈 2020-11-20 0 高二年级语文 〖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效率的实践 探索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效率的理想做法〗师与生的角色定位:在文言文教学中,串讲法一直占有很大的市场,教师成了无所不知的主角,学生是附庸,是被动的接受者。运用这种方法,尽管也能...
淳淳之心 淡淡之美──《劝学》的思想美、逻辑美和语言美赏析 2020-11-20 0 高二年级语文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荀子》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而作为该书开篇之作的《劝学》,更是闪射着美的光辉。那么,它美在何处?第一,深邃的思想美。在荀子生活的时代,接受教育还只是少数人享有的特权。他倾心办学,执著地著书...
《劝学》解说 2020-11-20 0 高二年级语文 荀子《劝学》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历来都很重视它对学生学习的启迪作用。但笔者在一些学校听课和交谈时,发现一些教师对《劝学》主旨的理解比较片面。他们讲《劝学》,往往只讲文化知识的学习,很少注意到思想...
再读荀子的《劝学》 2020-11-20 0 高二年级语文 《劝学》是《荀子》的开篇之作,值得反复涵泳咀嚼。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除恶向善则须靠礼仪矫正,因而特别重视后天的学习。“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其著作开篇即是“子曰:‘学而时...
一石激起千层浪 多思迸出智慧花──《劝学》教学创造思维的培养 2020-11-20 0 高二年级语文 语文教材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名著,它们是古今中外优秀作家思维经验的总结。虽然同是思维的结晶,但有的运用形象思维树形,有的运用抽象思维说理,有的是二者的结合等等,不一而足。可谓形式不同,风格各异。学生通过一...
荒唐的《劝学》,无辜的荀子 2020-11-20 0 高二年级语文 教书多年,当然想过自己究竟是干嘛的。思前想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到现在,如果有谁教我解释一下教师的天职,我会说,教书嘛,无非就是教会学生想事。“想事”是必要的,一个人活在世上,就得面对各色各等的事儿...
《寡人之于国也》问题探究 2020-11-20 0 高二年级语文 1、针对梁惠王的发问,孟子是如何回答的?这里体现了孟子怎样的论辩艺术?孟子听到梁惠王的发问后,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述讲了一个“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变答为问变被动为主动,牢...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分析 2020-11-20 0 高二年级语文 本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民不加多&rdqu...
《寡人之于国也》写作特点 2020-11-20 0 高二年级语文 1、结构严谨。孟子的文章从表面看,铺张扬厉,似乎散漫无纪,实则段落分明,层次井然,而且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这篇文章三部分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
《寡人之于国也》词语古今异义 2020-11-20 0 高二年级语文 【河内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常指人或运动暴躁,心肠狠【邻国之民不加少】古义:更,再,副词今义:常指增加【或百步而后止】古义:有人,有时今义:选择连词【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今义:兵器古义:战士,士兵;【兵刃既接...
《寡人之于国也》内容提要 2020-11-20 0 高二年级语文 本文是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谈话,它较为集中地阐述了“富民”、“教民”的政治思想,比喻巧妙,论辩有力,语言畅达,是《孟子》书中一篇重要的代表作品。...
《寡人之于国也》疑难解析 2020-11-20 0 高二年级语文 1、《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为什么会有“民不加多”的疑句?战国时期,劳力资源是富国强兵的本。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对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