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学评价指导一、总体设计思路:1、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体,认识基本几何体及点、线、面。2、通过展开与折叠活动,认识棱柱的基本性质。3、通过展开与折叠、切与截、从不同方向看等数学实践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4、通过平面图形与空间几何体相互转换的活动过程中,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5、由空间到平面,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观察、操作、描述、想象、推理、交流.二、总体教学建议:1、充分挖掘图形的现实模型,鼓励学生从现实世界中“发现”图形.2、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其中动手操作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学生学习开绐阶段,它可能帮助学生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以后,它可以用来验证学生对图形的空间想象。因此,学习之初,教师要鼓励学生先动手、后思考,以后,则鼓励学生先想象,再动手。3、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如开展正方体表面展开、棱柱模型制作等教学。几点说明:1、为什么安排展开与折叠、切与截、从不同方向看等那么多实践活动,目的是什么?2、教学中要处理好动手操作和思考想象的关系?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性质的认识过程用自己语言充分地描述点、线、面之间的关系通过操作归纳出比较准确的数学语言更好地想象图形。4、展开与折叠的目的与处理(想和做的关系:先做后想先想后做)三、总体评价建议1、关注学生在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等数学活动中空间观念的发展。2、关注学生是否能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柱、锥、球的实物模型。3、关注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等数学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的程度以及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4、要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数学学习成长记录袋,让他们反思自己的数学学习情况和成长的历程。四、每一节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建议与评价方法第一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3.了解圆柱与圆锥、棱柱与圆柱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重点:图形的识别。难点:图形的分类。教学建议:1.多给学生创设一些情境,使学生于这些情景中认识棱柱、棱锥、圆锥、球等几何体,学会从复杂的组合图形中把这些图形分离出来,或者让学生辨认复杂图形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2.这里对图形的认识是初步的,不必给予精确定义。评价建议:1. 过程性:关注学生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关注学生能否从现实世界中发现图形;2.知识性:正确辨认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和球这些几何体,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大量的实例,丰富对点、线、面的认识;2.体会点、线、面之间的关系。3.会识别平面和曲面、直线和曲线; 4.了解“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现象。
标签: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数学教案_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教学评价与建议_教学教案发布于202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