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理清小说线索,理解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
2.理解对比和景物描写在小说中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3.认识到旧社会人民痛苦的根源,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时间 3课时。
学习重点
1.对鲁迅思想感情的理解。
2.语言、 外貌、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学习难点 最后三段文字的深刻含义。
学习方法
朗读法、圈点勾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讨论法、表演法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课文中的疑难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理清小说线索和故事情节。
二.资料链接
1.写作背景
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 无政治权利的生活。小说写于1921年1月,后由作者编入他的小说集《呐喊》,它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真正的现实生活。1919年12月初,鲁迅从北京回故乡绍兴接母亲,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当时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对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揭露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重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2. 作家、作品介绍
鲁迅,我国现代伟大的 、 、 。原名 ,字豫才,鲁迅是 ,浙江绍兴人。本文选自《 》(小说集)。(《百草园》选自散文集《 》。)
三. 预习效果自测
1.给加点字注音
阴晦( ) 瓦楞( ) 胯( )下 獾( )
秕( )谷 鹁鸪( )( ) 蜷( )缩
寒噤( ) 黛( )色 愕( )然 廿( )年
2. 为下列多音字标注恰当的读音
(1)这畜生很伶俐,倒( )向你奔( )来,反从胯下窜了。
(2)他闰月生的,五行( )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3)我一面收拾行( )李,一面应酬,这样的过来三四天。
(4)哈!这模( )样了!胡子这么长( )了!
(5)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 )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 )我母亲 的一副手套塞( )在裤腰里,出去了。
(6)种( )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 )了本。
3. 根据拼音写汉字
chī( )笑 sè( )索 bì( )间 zìsuī( )
wǎng( )然 chán chán( )( ) líng dīng( ) ( )
4. 根据意思写词语。
(1)荒凉、冷落。( )
(2)看不起。( )
(3)放纵,放任。( )
(4)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 样子。( )
四.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全文按“我” —— —— 的时间顺序来记述故事。
小说的主要人物是 ,衬托人物是 ,线索人物是 。
五.再读课文,互相复述故事。
[活动]
1.自由朗读,准备讲述;
2.小组 内讲述,选出小组代表;
3.班级讲述,师生互相点评 。
六. 回味课堂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与体会呢?
七.作业
下节课我们将举行一次文学人物沙龙活动,你打算如何参与活动,如何表现自己呢?请你课后 为闰土、杨二嫂分别写一段评语。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运用对比手法塑造的人物形象,初步学习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品味小说语言,理解有深层含义的语句。
二 .学习过程
[活动一]
阅读分析小说,要以人物为中心。小说主要塑造了两个典型形象,请每个小组合作完成下列两个课题,按照“读描写—析形象—揭根源”的方法进行研究。
1.闰土的变化研究:
2.杨二嫂的变化研究:
[引导]
研究人物,我们不仅要品读人物的言行举止、外貌神情,还要注意人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这样能够进一步剖析人物的精神世界。
温馨提示:
1、 同学们可以借助下面的表格进行探究,也可自行设计切入点。
2、 你是从哪些句段感受出来的呢?请把你感触最深的句子在书上画下来,圈点出关键字词,仔细品味,做好批注。
3、 在充分理解句子内涵后,我们可以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或者想想生活中、电影电视中有没有相似的场面,再身临其境地读一读,若果是对话,也可以角色扮演互相说……
例如: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只是”说明闰土内心的无奈与无助,并且难以言表。“刻”字写出了生活的艰辛在闰土身上所留下的印记,而“仿佛石像一般”写出了闰土的麻木。想一想,这样的句子,我们该怎样读呢?
人物角度以前现在人物性格归纳探究原因
闰土外貌
语言
动作
对我的态度
对生活的态度
杨二嫂外貌
语言
动作
对我的态度
对生活的态度
活动二:
作者是怀 着怎样的心情来写着两个人物的?有什么不同?
闰土:
杨二嫂:
三、回味课堂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与体会呢?
四、作业
本文中,对闰土、杨二嫂的外貌和动作描写可谓是字字如金,生动传神。我们也来试一试。请你选择我们身边的一位同学或老师作为艺术模特,通过外貌和动作来体现他的个性。要求简练。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理解小说的主题。
学习过程
一、宏儿水生再相会
(一)水生和宏儿,几十年过后会变得怎样呢?同学们的想像一定比我更丰富,一定更有创意,谁来试试看。
[活动]
学生构思,组内交流,倾听,评价,选出代表全班交流评价。[来源:学+科+网]
(二)有些同学的小小说延续了“我”与闰土的故事,多数同学描绘了未来二人美好的生活和新型的二人关系。那作者希望中的下一代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学生谈,评价。
二、希望无所谓有无
请同学们研读最后“离故乡”部分,联系全文谈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呢?
[活动]
先各自理解,再小组交流,然后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三、“故乡”的意义
[活动]
小组内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
1.联系全文看,在“我” 的心中有三幅关于故乡的图画,即“记忆中的故乡”“现实中的故乡”“理想中的故乡”。你能联系文章内容,用简要的语言分别描绘这三幅图画的内容,谈谈自己的认识吗?
2.小说的主题有三种理解:①“隔膜说”认为“《故乡》的中心思想是悲哀那人与人之间的不了解、隔膜,造成这种不了解的原因是历史遗传的阶级观念。”(茅盾)②“农民问题说”认为“小说通过闰土这个普通农民半生的悲苦遭遇,概括了19世纪末年到五四时期农民所受的深重苦难,深刻地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严家炎)③“批判辛亥革命说”认为“作者满怀深情地写了闰土的种种不幸,正是要揭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当时社会的弊端,从而启发人们去深思、去探索,去走希望的路。”(人教社1987年版《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对此你的看法如何呢?
四、回味课堂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与体会呢?
五、作业
课后题第四题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故乡》导学案发布于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