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了解陶渊明及山水田园诗派的有关知识,从作品中感受作者的精神世界及创作风格。

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3.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预习导学】

一、背景知识

陶渊明41岁时(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二、文学常识

陶渊明大约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他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后弃官归隐。后世称靖节先生。有《陶渊明集》。作品题材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抒发厌恶官场、洁身自好的情怀。如《归园田居》、《饮酒》、《移居》等;另一类为咏怀诗,如《泳荆轲》、《读山海精.精卫填微木》等,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首推《桃花源记》,辞赋《归去来兮辞》称著文史。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陶渊明 隐逸文化总的风格有三:其一是柔(弱),其二是淡,其三是远 。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怅然( ) 一稔( ) 轻飏( )

熹微( ) 眄庭柯( ) 流憩( )

出岫( ) 翳翳( ) 盘桓( )

棹孤舟( ) 寻壑( ) 耘耔( )

参考答案:chàng rěn yáng xī miǎn qì xiù yì huán zhào hè zǐ

四、整体感知

梳理结构层次

(一)申述“归去来兮”的缘由。

(1)“心为形役”——为衣食所迫而做官;

(2)“觉今是而昨非”——认为以前所为是错的。

(二)归家之后的情状。

(1)心情愉快——小舟轻飏,和风吹衣;

(2)归心似箭——“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3)家人欢迎——“童仆迎接,稚子候门”;

(4)修身养性——饮酒、游园、观景。

(三)回归田园的愉快生活。

(1)远离官场,享受天伦;

(2)读书抚琴,颐养天;年

(3)驾车乘舟,寻幽探胜。

(四)抒发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

(1)人生苦短,淡薄名利;

(2)乐天安命,顺其自然。

五、问题呈现

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

(1)骈散结合,音韵和谐

行文注意对仗骈偶,且又灵活多有变化。既讲用韵辞采,又简洁清新,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情充沛强烈

作者的感慨、追求、心志等借助于景物描写而自然流露,全辞情真意切,沁人心脾。

(3)结构谨严,不蔓不枝

首段直接抒情,照应序文;二、三段借物抒情,表达情怀;末段属总结,卒章显志。

【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方面反映出陶渊明恬适宁静的生活情趣,平和的田园生活让他心情舒畅,自由的乡野万物令他感到赏心悦目,妙趣横生,陶渊明为找到了身心的归所而欢欣鼓舞。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作者为以上的获得付出了埋葬青年时代“大济苍生”的现实奋斗的代价,在抛弃让他彻底失望的官场时,他也告别了自己昨日的梦想。所以陶渊明一面痛下决心“归去”。一面要安慰自己“奚惆怅而独悲”。当他饱览山川秀色时,焉知一朵“无心”出岫的云不会令误入“迷途”的作者触景伤怀;当他在遁世的隐居生活中怡然自得时,有时也要用琴和书来“消忧”。这位自认“寓形宇内复几时”的诗人,需要忍受因调整失落的心理、重新为理想和现实定位而带来的痛苦,尽力说服自己乐天知命,“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总之,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表露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

【一课一得】

【积累运用】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乃瞻衡宇(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2)景翳翳以将入(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园日涉以成趣( )

(2)时矫首而遐观( )

(3)策扶老以流憩( )

(4)或棹孤舟( )

(5)生生所资( )

(6)幼稚盈室( )

(7)眄庭柯以怡颜( )

(8)悦亲戚之情话( )

(9)乐琴书以消忧( )

3.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1)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2)将有事于西畴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泛指,范围扩大。

(3)既窈窕以寻壑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①(女子)文静而美好,②(妆饰、仪容)美好。

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复驾言兮焉求()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3)乐夫天命复奚疑()

(4)农人告余以春及()

(5)将有事于西畴()

(6)既自以心为形役()

(7)遂见用于小邑()

(8)稚子候门()

(9)寓形宇内复几时()

(10)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B.乃瞻衡宇/乃设九宾礼于廷

C.策扶老以流憩/云无心以出岫 D.门虽设而常关/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6.下列表述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寄身于天地之间,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应该顺应自己的心意来决定行止,不要违背自己的心愿,整日生活在痛苦之中。

B.作者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是既不愿到处奔走以求荣华富贵,也不期望到皇帝的故乡游玩。

C.作者的人生态度是顺随死生变化,一切听其自然,乐天知命地享尽其余生。

D.最后一段文字虽不免消极,但确是发自内心的,包含着从庸俗险恶的官场脱身引退后的痛苦反省与体验。

7.文学常识填空。

陶渊明(365~427),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朝代)诗人,世称________。他以写________诗为主,著有《陶渊明文集》。

8.名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奚惆怅而独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迷途其未远,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

(4)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___。善万物之得时,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衡 横 横木 (2)景 影 日

2.(1)名词作状语,每天 (2)名词作状语,有时 (3)名词作动词,拄着 (4)名词作动词,用桨划 (5)动词作名词,生活 (6)形容词作名词,小孩 (7)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 (8)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愉快 (9)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光

3.(1)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2)指耕种之事 (3)(宫室、山水)幽深曲折的样子

4.(1)、(2)、(3)是宾语前置句。(4)、(5)是介词结构后置句。(6)、(7)是被动句。(8)是省略句,“稚子”后省略“于”;(9)是省略句,“寓形”后省略“于”。(10)固定句,载……载……;一边……一边……

5.D 解析:D项前者是连词,表转折;后者是连词,表修饰。A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项,副词,于是。C项,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6.B 解析:“皇帝的故乡”错,“帝乡”在这里应指仙境。

7.潜 元亮 东晋 靖节 田园8.(1)既自以心为形役 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2)觉今是而昨非 (3)云无心以出岫 (4)泉涓涓而始流 感吾生之行休 (5)登东皋以舒啸

【美文选读】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①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②?

注:①俦(chóu):辈、同类。②无怀氏、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此指古朴淳厚的古代社会。

参考译文: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说的就是五柳先生这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来使自己的心志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

《归去来兮辞》同步练习

一.基础检测(25分)

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轻飏(yáng) 壶觞(shāng) 出岫(yòu) 景翳翳(yì)

B.曷不(hé) 耘耔(zǐ) 登东皋(gāo) 棹孤舟(zhào)

C.熹微(xī) 流憩(qì) 遐观(xiá) 眄庭柯(gài)

D.西畴(chóu) 盘桓(huán) 遑遑(huáng) 载欣载奔(zǎi)

2.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①归去来兮!(来,助词,无义) ②复驾言兮焉求(言,助词,无义)

B.①载欣载奔(载,义同“载歌载舞”的“载”) ②引壶觞以自酌(觞,酒杯)

C.①或植杖而耘耔(耔,培苗) ②景翳翳以将入(景,风景,景物)

D.①策扶老以流憩(扶老,手杖;流憩,游息) ②审容膝之易安(审,觉察,自知)

3.下列对各组句子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问征夫以前路 ②将有事于西畴

——“以”、“于”都是介宾,与后面的名词构成介宾短语后置。

B.①悟已往之不谏 ②恨晨光之熹微

——两个“之”字都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①云无心以出岫 ②登东皋以舒啸

——两个“以”都是连词,表承接关系。

D.①既窈窕以寻壑 ②亦崎岖而经丘

——“窈窕”“崎岖”都是形容词用如名词,分别指“幽深的河岸”“崎岖的山路”;前面省略了“循”“沿”等动词。

4.解释下面五句中疑问代词的词义

①田园将芜胡不归 胡 :

②奚惆怅而独悲 奚 :

③复驾言兮焉求 焉 :

④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 :

⑤胡为乎遑欲何之 何:

5.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辞赋家,一名潜,字元亮,自号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世人“五柳先生”称之。

B.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源记(并序)》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的社会图景,反应了古代农民的愿望与要求,是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精神结合的典范之作。

C.辞,是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楚辞体。到了汉代,人们一般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色彩,很像诗,但是压韵和句式比较自由。

D.毛泽东有诗云“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里的“陶令”就是陶渊明,因为他做过八十余天的彭泽县令,故以陶令相称。

二.阅读欣赏(4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10题(25分)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长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

6.本文大体按“议论→描绘→生发”三大部分展开。描绘部分又可细分为哪几个小层次?(4分)

7.分析“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一联所包含的思想感情。(4分)

8.分析第二节景物描写的象征意义。(5分)

9.第三段中,作者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6分)

10.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0-14题(20分)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征收分摊盐筴),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遭母丧)。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及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歪曲,枉曲)法。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环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宋史·黄庭坚传》)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舅李常过其家 过:经过

B.闻者壮之 壮:称赞(他的胆量)豪壮

C.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 俾:使,让

D.举以自代 举:举荐

12.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未闻命而卒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 攀哙覆其盾于地

C.至是首问焉 青麻头伏焉

D.其重之也如此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13.分别表现黄庭坚“淡泊”、“直率”品格的一组句子是( )

A.时课颁盐,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

不以迁谪介意

B.不以迁谪介意

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C.不以迁谪介意

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

D.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

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1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庭坚奉命修订《神宗实录》,他据实直书,却被章敦、蔡卞及其党羽诬陷并盘问。面对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因此被一再贬官。

B.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挟嫌报复,指使心腹抓住黄庭坚《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大做文章,乘机将他除名管制。

C.黄庭坚的学问文章,天性生成,人们的评价很高,说他诗比杜甫,文配苏轼,其人其文深受苏轼推重。

D.该传记按时间的顺序介绍人物的生平、性格和文学成就,材料翔实,结构清晰,全面真实地展示了一代名人的风貌。

三、写作训练(30分)

15.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作者的感慨、喜悦、遗憾,不是直接生发,而是在描景绘事中巧妙而自然地流露,借助于对景物的形象生动的描绘。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影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诗情画意充溢字里行间,又饱含离开官场、回归自然的欢欣。请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把感情融注在具体的景物描写之中,通过景物描写来展示自己的某种情感。

附答案:

1、B.A出岫(xiù);C眄庭柯(miǎn);D载欣载奔(zài)

2、C.景,太阳。

3、C.前一“以”表修饰关系。

4、① 胡:为什么;② 奚:为什么 ③ 焉:什么 ④曷:何不 ⑤ 胡:哪里

5、A.世称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

6、路上→居室→庭院→郊野

7、“问征夫以前路”是暗自计算行程,“恨晨光之熹微”嫌天亮太迟,这两句写出了急盼归家的心情。

8、松菊犹存,既是庭院实景的描写,又有象征意义。松菊象征高洁的品格,松菊犹存喻坚韧芬芳的节操仍在。“出岫之云”“倦飞之鸟”,象征自己无心做官本,表现了自己对官场确的厌倦。写抚“孤松”其实也是在言志,言孤傲坚贞之志。

9、(1)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2)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3)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4)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

10、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陶潜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这是他欲冲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计,也是他人性减弱的一种表现。

11、A.过:造访。

12、D.而:连词,前表承接,译为“就”,后表因果,译为“因而”;于:介词,前表比较,译为“比”,后表地点,译为“在”;焉:前为代词,译为“他”,后为兼词,相当于“于之”。

13、B.“时”句表现他对百姓仁爱,“至”句反映他仁途被排挤、打击的命运。

14、A.B项中“指使心腹抓住《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表述不当,一是《荆》文并非真有问题,二是陈举所为完全是出于迎合,谋在自己,并非赵挺之所指使;C项中“诗比杜甫”错,黄庭坚只是作诗向杜甫学习,并不是诗歌成就可与杜甫相提并论了;D项中“按时间的顺序”错,前三段按时间的顺序记叙其生平经历,第四段概述其文学成就。

15、略。

参考译文: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

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后黄庭坚考中了进士,任叶县县尉。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看中了他的诗文。留他再任教。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当时课颁盐筴,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过了一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母丧。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灵》多诬陷不实之辞,使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问,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吏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在《实灵》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后以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戍州,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以贬谪介意。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乐意和他亲近。他向他们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吏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三年后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到宣布命令就死了,终年六十岁。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四学士。而黄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黄庭坚配享苏轼,并称“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灊皖的山谷诗、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因而自号为山谷道人。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高中语文必修五《归去来兮辞并序》学案发布于2020-11-20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