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真意辨析 2020-11-17 0 八年级语文 对于赤壁之战中以火攻大败曹军的周瑜,世人一向十分推崇。晋人陈寿称他“扬国威德,华夏是震……虽周之方叔,汉之信、布,诚无以尚也。”(《三国志·周瑜传》)宋人苏轼也曾极力称美其&ldq...
《诗词曲五首》篇章结构 2020-11-17 0 八年级语文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赤壁》 3、《过零丁洋》 4、《水调歌头》 诗人问天、问地、问月,归根结底还是问人生,寓哲理于抒情之中。 5、《山坡羊•潼关怀古》全曲可分三层。...
《诗词曲五首》课文背景知识 2020-11-17 0 八年级语文 【作家作品】1、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市)人,唐代诗人、哲学家。有《刘宾客集》。2、杜牧(802~852),字牧之,京兆万年(现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诗人。后人称之为“小杜”。著有《樊川集》。3、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
杜牧与晚唐诗 2020-11-17 0 八年级语文 从唐敬宗和唐文宗时期开始,唐帝国出现明显的衰败倾覆之势。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于斯之时,阍寺专权,胁君于内,弗能远也;藩镇阻兵,陵慢于外,弗能制也;士卒杀逐主帅,拒命自立,弗能诘也;军旅岁兴,赋敛日急,骨肉纵...
《诗词曲五首》疑难解析 2020-11-17 0 八年级语文 1、怎样理解《赤壁》中最后两句对周郎的评价?“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议论赤壁大战是孙刘联盟战胜了曹操,而为孙刘联军主帅的周瑜,战胜曹操有各种历史原因,而在战术上主要是利用北军不习水性...
《诗词曲五首》题解 2020-11-17 0 八年级语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题解】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人,一作洛阳人。参加过王叔文等人的政治革新活动,失败后被贬官。晚年又入朝,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唐代著名诗人。此诗选自《刘梦得文集》...
中秋之夜的美好祝愿──苏轼《水调歌头》赏析 2020-11-17 0 八年级语文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作了这首《水调歌头》。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
文天祥及宋元之际的诗人 2020-11-17 0 八年级语文 蒙古人崛起后,经过反复的战争,最终摧毁了南宋政权。这一场巨变使一大批诗人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民族之忧、身世之悲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在他们诗中交织成一片悲怆的歌吟。其中文天祥、汪元量的诗尤为突出。...
杜牧的生平与评价 2020-11-17 0 八年级语文 1、生平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佑的孙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曾多年在地方官署中当幕僚,开成四年(839年)回朝任左补阙、膳部及比部员外郎,后出任黄州...
《诗词曲五首》同步教学 2020-11-17 0 八年级语文 一、重点知识介绍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刘禹锡)诗作中,刘禹锡首先(首联)紧承白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合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楚地多水,巴郡...
元代的曲 2020-11-17 0 八年级语文 词的创作衰落下来后,继之而起的一种诗体,就是元代的散曲。“散曲”是和“剧曲”相对存在的。剧曲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从形式上看,散...
杜牧的咏史诗和七言绝句 2020-11-17 0 八年级语文 杜牧(803~853)是晚唐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他和李商隐被后人称为“小李杜”。他的咏史诗成就较为突出,他运用史料去重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把历史、现实和个人思想融合在一起,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阐发自己对历...
刘禹锡的七绝和七律 2020-11-17 0 八年级语文 刘禹锡(772~842)是中唐杰出的诗人之一,他长于近体诗,而尤以七绝和七律写得好。另外,他吸收民歌题材和风格,创造的著名《竹枝词》在唐代文人诗中又别领风骚。翁方纲曾把他的七绝和李益的七绝称为“堪与盛唐方驾者&rdqu...
宋代的诗 2020-11-17 0 八年级语文 宋代是继唐代之后又一个诗歌艺术最发达的朝代,就留存到今天的宋诗总量说,要远远超过唐诗。宋代诗人很懂得唐诗的价值,很注意向唐代诗人学习,如李白、杜甫、韩愈、刘禹锡、李商隐以及晚唐一些诗人都曾是宋代一些诗...
苏东坡“以诗为词” 2020-11-17 0 八年级语文 苏东坡“以诗为词”,就本质来说,既不是李清照所讥责的“皆句读不葺之句”,也非后来贺铸、周邦彦乃至南宋诸家化用诗句人词的创作手法,而是将诗的精神注人到词的创作中,从而使词品、词境从恻艳...
《诗词曲五首》知识延伸 2020-11-17 0 八年级语文 1、韵脚:韵文句末押韵的字。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其中“光、霜、乡”是韵脚。2、押韵:诗歌词赋某些句子的末尾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
《诗词曲五首》重点句子分析 2020-11-17 0 八年级语文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2、“东风不与周郎便,...
《诗词曲五首》解词 2020-11-17 0 八年级语文 暂凭杯酒长精神(增长,振作)折戟沉沙铁未销(销蚀)自将磨洗认前朝(拿起)辛苦遭逢起一经(遭遇)干戈寥落四周星(文中代指战争)零丁洋里叹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留取丹心照汗青(丹心:红心,比喻忠心。汗青:代指史册。)把酒问青天(端起)高...
《诗词曲五首》问题探究 2020-11-17 0 八年级语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交代: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心情:痛苦而又孤寂。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
文学常识:散曲 2020-11-17 0 八年级语文 散曲,元代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散曲属曲的一种体式,是不进入戏剧的散篇作品,供清唱吟咏之用,以抒情为主,也称清曲。散曲合乐不用锣鼓,元代只有弦索、笙笛等伴奏。散曲起源于民间,主要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