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力的知识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探索、质疑精神,提高科学素质。   
   二、教学重点: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   
   三、教学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突破难点方法:列举大量事例,精心设计实验,使学生对难点问题有深刻的感性认识。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力”字的含义是非常广泛的,在物理学中,力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主要研究自然、生活、生产中的力的现象。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力的知识。   
   二、力是什么?   
   1、请学生列举自然、生活、生产中有关力的事例。   
   我们日常生活中做什么事的时候需要用力?   
   其它物体之间是否也产生力的作用呢?   
   不接触的物体之间是否也存在力的作用呢?   
   (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2、分析上述事例,得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二、在上述事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1、教师演示力的作用效果   
   2、学生上台演示力的作用效果   
   3、学生谈生活中力的作用效果   
   归纳: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简称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演示实验:磁铁吸引铁块,铁块吸引磁铁。   
   2、请两名学生上台演示实验:拉弹簧   
   3、请同学们用手拍桌子。   
   4、请同学们谈日常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的例子。船离岸时竹篙点岸;手拉橡皮筋;   
   归纳: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初步学习了有关力的知识,知道了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知道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物理教案-力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力教案发布于2021-1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