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的测量
|                课题                               |                第一章                      测量的初步知识                                    第一节                      长度的测量                      误差                       |                执教                       | 
 | |||||
|                教学                                      目标                       |                1.                      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2.                      知道读数时要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                                      3.                      知道测量有误差,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知道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 |||||||
|                重点                       |                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 |||||||
|                难点                       |                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 |||||||
|                教具                       |                演示                       |                示教刻度尺、方体木块、学生自备透明三角尺。                       | ||||||
|                学生                       |                 | |||||||
|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                学生活动                       | |||||||
|                一引入新课                       |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                      1-1                      和图                      1-2                      ,比较两条线段和两个圆面积的大小,再让学生用尺子量量,回答视觉总是可靠吗                      ?                      继而举例说明,对于时间长短、温度高低等,靠我们的感觉去直接判断,并不总是可靠。不仅很难精确,有时甚至会出错误。                                      在观察和实验中,经常需要对各种物理量做出准确的判断,得到准确的数据,就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例如,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秤来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钟表来测量时间的长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低。                       |                                观察课本图                      1-1                      和图                      1-2         | ||||||
|                二教学过程设计                       |                         1.                                           测量                                         长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在生产、生活中,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测量长度。                      (                      举例                      )                      测量长度的方法和仪器有许多种,其中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同时学会使用刻度尺,有助于我们学会使用其他测量仪器和了解测量的初步知识。                                               2.                         长度的单位                                         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规定它的单位。学生已经知道                      "                      米                      "                      是长度单位。应告诉学生,米是国际统一的长度基本单位,其他的长度单位是由米派生的。米的代表符号是                      m                      。其他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                      km,dm,cm,mm,                      μ                      m                      。                      (                      通常刻度尺的单位标注是用符号表示,为使学生能顺利观察刻度尺,应介绍单位的代表符号。                      )                        通过列举事例使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单位长度能心中有数,有个粗略的概念。例如:常用铅笔笔芯直径大约                      1                      毫米,小姆指宽约有                      1                      厘米,手掌的宽大约有                      1                      分米,成年人的腿长大约                      1                      米左右。                                               3.                         正确使用刻度尺                                         ①刻度尺的刻度:让学生观察刻度尺,并依次回答课本上的问题。关于量程和取小刻度值,应给学生以简单的解释。零刻度有磨损的刻度尺,可用没磨损的其他刻度做为测量的起点,这时末端读数与起点刻度之差,才是被测物体的长度。                                      ②刻度尺的使用:学生对刻度尺比较熟悉,自认为都会使用,实际上在使用中经常出错。因此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使用刻度尺出现的错误,自觉地纠正,养成按规则要求操作的习惯。                                      让学生用透明三角板测量一纸条的宽度。首先分清三角板的正、反面,然后要求学生把三角板反着用(即有刻度的一面朝上)。学生在测量时,故意让学生身体向左偏、向右偏,让学生回答两次读数是否一样                      ?(                      不一样,且尺子越厚,两次读数差别越大                      )                      。这两个读数哪一个对                      ?(                      都不对                      )                      。怎样读才能得到正确的数值                      ?                      引导学生总结出读数的视线规则: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                      可参照课本图                      1-7)                      。在将零刻度对准被测物体的一                       |                                                                                                                                                                                                                                                认识所举例子长度                                                                                      观察刻度尺                                                                                                                                                      练习读数                       | ||||||
|                教学过程设计                       |                端时,也要按这一规则去做。                                                    让学生把三角尺翻过来,重复上面的测量,这时身体偏左、偏右的两次读数基本一致。由此得到,测量时刻度尺的正确放置方法是:让刻度尺刻度紧贴被测物体的始、末两端。如果刻度尺不透明                      (                      如钢尺、木尺                      )                      应怎样放置                      ?                      利用课本图                      1-6                      总结出刻度尺使用中的放置规则:刻度尺应                      "                      立                      "                      着放正,不能歪斜。                      (                      应使刻度尺面垂直被测物体表面,学生还不理解这些立体几何术语,改用                      "                      立                      "                      着的说法。可通过示范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                        要求学生按上述放置和视线规则,正确放置刻度尺,并将零刻度对准纸条的一个边,看纸条的另一条边靠近那一条刻度线,读取这一刻度的数值,就是纸条的宽。如果要求测量更精确些,则应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这就是刻度尺使用时的估读规则。                                               4.                         正确记录测结果                                         列举几个无单位数字,说用这组数是无用的。测量结果的记录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对于任何物理量的测量结果,只有标明单位数据才有意义。                                               5.                         误差                                         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就叫误差。                                      误差跟错误不同。测量中,由于视线的偏斜而导致测量的错误,这是由于没有按规则去做而造成的。错误是应该而且可能避免的。                                      测量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除了估读的误差外,还有其他原因造成的误差。如仪器本身不准确,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等,这都是造成误差的原因。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减小误差的措施比较多,其中求平均值的方法,简单而有效。                                      测量中有时估计偏大,有时会偏小,这样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更接近于真实值。                                      小结:(从板书中小结)                       |                                                归纳                                                                                                                                                                                                                                                                                                                                       | ||||||
|                三.思考与作业                       |                 | |||||||
|                四板书                       |                第一章                                      第一节                      长度的测量                                    误差                                      一.认识测量                                      二.长度单位                                                      1                      国际单位:(主单位):米(                      m                      )                                                      2                      常用单位:千米(                      Km                      );分米(                      dm                      );厘米(                      cm                      );毫米(                      mm                      );微米(                      μ                 m);纳米(nm)                                         3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1米=10分米=100厘米。                        三.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刻度尺(实验室常用)                        2                      刻度尺正确使用                       |                ①                                      使用前认清零刻线、量程、分度值                                 ②                                      使用时,尺要沿所测直线,并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③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④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四.误差                                                      1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2                      产生原因:人为因素和测量工具本身。                                                      3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常用)和用较精密仪器。                       | ||||||
|                五简要说明                       |                 | |||||||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长度的测量发布于2021-1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