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四首》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课,依然是歌咏自然山水的古代名篇。与自然融为一体是这些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他们用心灵体察万物之美。山水本是无情物,因他们融入了自己的细腻情思,山水便有了性情,自然便有生命,景是情的载体,情是景的灵魂。领悟景物的意蕴是领悟作者情感的钥匙。因此这节课的学习,我想在传统诵读感知的基础上,引入音乐美术知识,将景物形成画面,配乐,在乐声和画境中感知诗的意境,体悟作者的情感和诗文的艺术特色。在体现学科整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丰富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调动多种感官,培养古诗文的品味鉴赏能力。

将这一教学设想归结为:激趣——-诵读——–研旨——画境——拓展五个环节。

其中激趣一环主要是根据学生古诗文的积累情况进行竞赛,激发他们的竞争欲望,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形成活跃的古诗文学习氛围。至于比赛内容可以作者为限;可以只背山水诗为要求,当然也可加一两句的赏析,初步确立鉴赏的意识和基调。

诵读过程可以配乐,帮助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去诵读,感悟,体现自主性。

研旨过程是在诵读的基础上的合作、探究与交流。在研讨中明确体会诗的主旨,这是在诵读基础上的深层体悟,选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画境是本节课的亮点和重点,因为诗歌意境的体悟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以突破的点,它对于学生而言太过抽象,基于它的抽象性和诗文写景的特点,我决定以展现画面的形式将景物形诸直观,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调动视听去再现诗中画面,从而更深刻地体悟到诗的意境、主旨及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具体表现在课堂上便是:让学生在倾听古筝音乐的同时将自己喜欢的诗句或全诗按自己的体会形诸画面,可配以5—-15字的题字并稍作解析。将听、画、写、说融为一体,训练学生的中和能力。由此可见,画境不仅是对意境的体会,还是对主旨的深悟,更是对学生诗歌创造性解读和鉴赏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另外,我想根据学生具体的反应情况适当调整研旨—–画境这两个步骤,可先画境,以画境为切入点,对文旨的理解体悟就迎刃而解,极为容易了。

至于拓展延伸,要视时间而定,我初步安排的内容是由学生谈印象深刻的古诗(山水诗)。实际是让学生在这节的基础上对古诗进行重新的感悟和解读,作业布置由此展开,就是为你喜欢的诗配乐、配画、配文。两天后交流展示。这可能对学生来说有些困难,但极富挑战性和吸引力。相信这会成为学生喜爱古诗的又一原因。

总结部分由学生完成,在此不赘述。

板书设计由学生的画与题字构成,教师稍作补充。

总之,力求利用现有条件,对古诗文作一次全新的解读,至于效果还需实践验证,相信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正是我们新课程改革改革的必由之路。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诗四首》说课材料发布于2020-11-17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