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

2.

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能够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全文。

3.

品味细致的观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乐趣。

4.

掌握一些学习古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象和联想,就会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物外之趣”。你在童年时代有过这样的体验吗?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短文《童趣》。相信文中的趣事,一定会

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或许还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二、掌握一些学习古文的方法。

本文是我们入中学后所学的第一篇文言文,老师有必要跟同学们谈谈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特点是简洁、典雅。文言文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现代汉语也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二者同源而异流,二者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同为主,不同为次,所以不难学,我们要有学好的信心。

学文言是为了继承祖国的文化,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的许多事情;文言文中的许多词汇,语汇依然保存在现代汉语中,学文言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

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培养语感的方法有“三要”。 一要熟读背诵课文,目的是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要自己用心领悟,目的是把

融为一体,见

而知

。三要主动积累词汇,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这三要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文言文是古文,我们要把它翻译为现代文,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有三点。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1

、要忠实于原文。

2

、语句要通顺,表意要明确, 语气不走样,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3

、文字要优美。即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1

、留。古今通用的专用名词。如名称、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译。

2

、补。省略内容或关联词补出来。

3

、删。删去不译的词

4

、换。文言词语换成现代汉语

5

、调。特殊句式调换顺序。

6

、选。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文言文一词多义的情况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成文言文翻译的难点。

7

、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

8

、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9

、意译。文言文中比喻、借代、引申等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

翻译口诀:

直译为主,字字落实,联系语境,弄清词义;

一词多义,同音假借,词类活用,尤要注意;

根据文意,适当补充,调整语序,文顺句通;

人名地名,官职名称,专有名词,照直引用。

三、赏析课文

1.

了解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

2

)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能够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全文。

3

)品味细致的观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乐趣。

4

)掌握一些学习古文的方法。

2.

资料交流

通过预习,相信不少同学对本文作者、作品都有了解,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

作者

沈复,生于清乾隆三十年

(1765

年—

?),

字三白,长洲

(

现在江苏苏州

)

人。工诗画、散文。至今未发现有关他生平的文字记载。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与妻陈芸感情甚笃,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历尽坎坷。妻死后,他去四川充任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浮生六记》是一部自传体散文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据考证,最后两卷系伪作,文字亦不如前。作者在《浮生六记》中记叙了夫妻间平凡的家居生活和各地浪游的见闻,记叙了自己大半生的经历,欢愉处与悲苦处

两相对照,真切感人,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一些世态人情旧礼教对人们的束缚,以及主人公的坎坷遭遇。文词朴素,情感真挚,前人曾有“幽芳凄绝,读之心醉”的评语,文学气氛颇浓。《大公报》曾有语云:“凡治(研究)中国文学者,鲜(少)有不读沈三白的《浮生六记》的。”

《浮生六记

闲情记趣》一章,主要记叙作者长大后对花木的喜爱和婚后跟妻子一同美化居室及周围环境的琐事。记童年趣事的只有开头一小段,因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描写儿童观物的心理过程上颇具特色。

3.

听读课文

要求

1

)给疑难字词正音;(

2

)听清停顿和节奏;(

3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

项为之强

鹤唳

凹凸

为壑

虾蟆

4.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范读,自由朗读课文。注意以下要求

1

)读准字音,不换字,不漏字;

2

)读清节奏,读好句中的停顿;

3

)读出感情,初步感知文意;

4

)圈出不理解的词句。

5.

下面我们一起来疏通文意,注意划横线词语的意思。

1

)品析探究第一段。

忆童稚时

,

能张目对日

,

明察秋毫

,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

故时有物外之趣

.

形容视力好

它的

所以

的乐趣

译文

:

我回忆年幼的时候

,

能睁开眼睛直视太阳

,(

只要

)

见到细微的东西

,

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

,

所以常常产生超然物外的乐趣。

请一位同学概括第一段主要内容。

1

)总写童年时视力极好,喜欢细致观察事物,

故时有物外之趣

参考注解,试说说作者提到的

物外之趣

指的是什么?

物外

,指超出事物本身。

物外之趣

是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的乐趣。它是一种精神体验。这表明作者在幼年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2

)品析探究第二段。

夏蚊

成雷

,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

心之所向

,

则或千或百

,

果然鹤也

;

昂首观之

,

项为之强

.

比作

它们因为僵硬

留蚊于素帐中

,

徐喷以烟

,

使之冲烟而飞鸣

,

作青云白鹤观

,

果如鹤唳云端

,

为之怡然称快。

未染色的帐子 用

景观

鸣叫

因为

译文

:

夏天

(

的傍晚

)

蚊子成群的飞

,

发出雷鸣似的叫声

,(

)

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

,

我心里这样想

,

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变成鹤了

;

抬头看着它们

,

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

.(

)

又留几只蚊子在未染色的帐子里

,

慢慢地用烟喷它们

,

让它们冲着烟飞叫

,(

我把这个景象

)

比作

青云白鹤

的景观,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因为这我高兴得拍手叫好。

请一位同学概

括第二段主要内容。

明确:写作者儿时把夏蚊想象成群鹤飞舞的图景。

思考:作者将蚊子的声音说成是打雷,把蚊子比作白鹤,这样的联想和想象合理吗?

明确:合理。

作者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将让人痛恨的蚊子想象成美丽的仙鹤,只有天真纯洁、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儿童才能想象到。作者用

夏蚊成雷

写出了蚊虫之多、轰鸣之响。把蚊群冲烟飞鸣,想象为

鹤唳云端

。蚊子和白鹤都具有长腿、尖嘴、会飞的特点,是有相似点的。描写真实、生动,富有生活情趣。表现了儿童的天真纯洁。

3

)品析探究第三段。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 以丛草为林,

仔细观察 把

当作

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碎石

山谷

安适愉快而满足

译文:我常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与台子一般高,聚精会神地仔细观察,把草丛看作树林,把虫子蚊子当作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

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安适愉快而又满足。

请一位同学概括第三段主要内容。

明确:第三段写神游

山林

的乐趣。

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神游山林的乐趣的?

明确:作者首先叙述了观察的地点、身体的姿势、观察的角度。接着由丛草、虫蚁、土砾联想到自然山林、野兽的美景,让自己的身与心都沉醉到万事万物之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丰富了美的感受,获得了移情入景、小中见大、微中见奇的欣赏效果。

4

)品析探究第四段。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

它们

体积极大的东西

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

十,驱之别院。

驱赶

译文:一天,(我)看见两只虫子在草间争斗,(便蹲下来)观察它们,兴致正浓时,忽然有个体积庞大的东西掀倒

压倒树走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都被它吞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得一声叫了起来。待到神情安定下来,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请一位同学概括第四段主要内容。

明确:第四段写观看虾蟆吃虫和鞭打虾蟆的趣事。

思考:

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将癞虾蟆

驱之别院

,而不是将它处死?

明确: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癞蛤蟆,说明他心中是热爱小动物的。但癞虾蟆做了坏事,是应该受到一定的惩罚的,表现了作者幼小的心灵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朴素感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天真与善良。

四、文言现象汇总

1

)一词多义

故时有物外之趣

(结构助词,可译为

昂首观之(代词,代

它们

心之所向(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以虫蚁为兽(

wéi

,作为、当作)

为之怡然称快(

wèi

,介词,因为)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wèi

,被)

徐喷以烟(用)

以丛草为林(把)

余忆童稚时

(时候)

故时有物外之趣(经常)

昂首观之

(看)

作青云白鹤观(景观,景象)

2

)通假字

项为之强 (

,可译为

僵硬

3

)古今异义

①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古义:暗暗

今义:私自)

②作青云白鹤观(观

古义:景观

今义:观看)

4

)词类活用

鞭数十(名词作动词,可译为

用鞭子打

5

)文言句式

1

】省略句

①见二虫斗(于)草间。(

后省略介词

②二虫尽为(之)所吞。(

后省略宾语

③使(身)与台齐。(动词

使

后省略宾语

,可译为

身子

2

】倒装句

徐喷以烟(

以烟喷之

,介宾短语后置)

3

】被动句

二虫尽为所吞(用

……

……”

句式表被动)

4

】判断句

……

盖一癞虾蟆也。(

……

表判断)

5

】固定句式

以丛草为林(

……

……”

,可译为

……

看成

”“

……

当作

……”

涉及的成语

明察秋毫:眼睛明亮地能看清秋天鸟兽身上重新生长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形容视力好。后用

明察秋毫

比喻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庞然大物:体积极大的东西。

怡然称快:高兴的连声叫好。

五、疏通了文意,请同学们抢答以下几个问题。

1

、文章中哪个词语能概括全文的内容?

物外之趣

2

、文章围绕

物外之趣

回忆了几件趣事?

三件

3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三件趣事。

1

)观蚊成鹤

2

)神游山林

3

)鞭打蛤蟆

4

、你认为作者获得这些

物外之趣

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因为他视力好,能

张目对日

”“

明察秋毫

,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善于观察。有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

5

、童年的沈复享受到了物外之趣,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a.

要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与大自然中的生命和睦相处。

b.

获得美好的体验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力。

c.

要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怀有一颗童心,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6

、你的童年有没有类似经历?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

如:观察蚂蚁搬家,把它们想像成支援前线的“大军”;看到漫天飘舞的雪花,把它当作天

女散花;自己筑小塘坝堵住水源,而后打开塘坝,把它想象成黄河决堤;自己“过家家”时,拿松针当韭菜、拿手帕当被褥、拿布娃娃当孩子、拿小盒子当房屋,手动着,嘴说着,陶醉其中,其乐无穷。……)

六、布置作业

1

、朗读并试着背诵课文

2

、通过想象和联想,一种平常的景物或事物,也会变得美丽而奇特,获得“物外之趣”,观察你生活中的景或事,进行想象把你的想象之景描写下来。

100

字左右

七、小结

同学们,《童趣》是一篇饶有兴味的文章。作者的奇思妙想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神奇的联想和想象力,及稚气烂漫的情趣,构思精美。聪明的你,一定有一双

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放开眼光,在生活中认真观察,深入挖掘,大胆联想,驰骋想象,发现美,认识美,做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

同时希望同学们能逐渐引起对文言文兴趣,多多积累文言词汇,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好基础。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第05课-童趣发布于2020-11-17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