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课文说明
:选自人教版中学语文课本九上,此文是文化巨人梁启超对人生与事业关系的宣讲。
教学创意:抓住“研讨与练习”深思课文。
教学内容和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积累词句;感知文意。
一、学生自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设计说明
:
学生直入文本,感受语言,感受文章内容,感受哲人风采。
二、积累词句
1
.词语
做法:听写词语之后,在后面解释词语的意思。
断章取义
理至易明
言行相顾
淘神费力
不二法门
强聒不舍
敬业乐群
容赦
征引
旁骛
拣择
亵渎
层累
骈进
2
.文中引用的格言名句。
做法:在文中画出这些句子,说说什么意思,并摘抄在摘抄本上。
安其居,乐其业。——《老子》
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主一无适便是敬。——《朱熹》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庄子》
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曾国藩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设计说明
:
这是对“读一读、写一写”的一个调整和扩展。说调整,也就是把教材安排的最后一项练习提前至比较靠前的学习活动,理解、积累了词句才有利于对文本的理解;说扩展,不单指词语增加了几个,更为突出的是有了格言名句的积累。语文的学习紧紧抓住了语言。
三、思考: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明确:
1
.有业
2
.敬业
3
.乐业
引导学生继续深思:
1
.
课文题目是“敬业与乐业”,为什么又谈了“有业”的问题呢?
2
.
摘录文中表达“敬业”观点的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3
.
摘录文中表达“乐业”观点的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提升。
设计说明
:这是课后习题一的第一问,是引导学生来整体把握文意的。这里有两个亮点:一是“继续深思”的第一题,是探究结构的问题,也是说理严密的问题(即表达一个观点是在什么前提下或在什么背景下);二是后两个问题,是引导学生抓住语句深深研读课文,思考文章是“怎么来写的”。
四、议一议:
演讲最后,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把这句话改为“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如此”,表达效果上与原句有什么不同?
学生小组讨论。
小结:
1
.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心怀敬意,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2
.“应该”表示理所当然,“总该”表示无论怎样一定如此,“总该”比“应该”更有强调的意味,表现出一代伟人对生活的强烈的责任心和钟爱着自己从事的事业的高尚情操。
设计说明
:这是课后习题一的第二问,这里又设计成两个小问题。第一个小问题,在前面讨论的基础上是很好做答的,是一个梳理、概括的学习活动,也是一个把握文章思路的学习活动;第二个小问题通过对词语的推敲、品味,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追寻梁先生对人生和事业至高的精神境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研讨问题;诵读全文。
一、研讨课后习题二。
1.
读题目。弄清题意和要求。
2.
读例文。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揣摩两处的写法有何异同。
这里,在学生读书、揣摩的基础上,要穿插议论文小知识的介绍:
相同点:都是来表达一个观点,或者说都是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个观点和看法叫论点。
不同点:前者是举一些事例来阐述观点,这种方法叫举例论证(又叫摆事实);
后者是讲一些道理来阐述观点,这种方法叫道理论证(又叫讲道理)。
3.
写小文。把阅读学到的方法通过实践运用加以消化吸收。学生思考“有业之必要”的理由和能证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例子,然后仿照课文的写法写成一段话,再口头交流。
设计说明
:分三个步骤集中研讨课后习题二,拾级而上,层层深入。从读题目到读例文,从读例文到写小文,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语言训练。可以说,这是一次针对性很强的微型写作训练。还穿插介绍了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二、研讨课后练习三。
1.
读题目。弄清题意和要求。
2.
举事例。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人,从自己的亲人、老师、同学、朋友中举些事例,把他们的事迹简要地说出来。
3.
做评点。我们刚才举的这些事例是用来说明一个道理的,它就叫事实论据。事实论据包括我们我们身边的凡人琐事,也包括一些名人的故事青史。老师有个建议:请你们从往年“感动中国人物”中去搜集一些材料,再举出一些事例,当我们内心有了一股感动的潮水时,我们对生命的意义或许会懂得了许多。这就是梁启超先生给我们这些学生谈“敬业与乐业”这个问题的根本所在。
设计说明:
引导学生留意观察生活,能够发现身边凡人琐事的意义,练习口语表达能力。又一次穿插了关于论据知识的简单介绍。还引导学生在关注身边人的同时去搜集一些名人的事迹,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厚了学生的知识铺垫。
三、诵读课文。
1.
请学生谈一谈阅读本文时,你感受到的语言方面的特点有哪些。
学生讨论。
师生明确:本文是一篇演讲稿,除了有明确的听众对象、注意现场互动交流的特点外,还有几个突出的特点,如引用了很多的格言警句,展示了梁启超先生渊博的学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震撼感染着每一个听众,也就是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说理透彻清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等。
2.
诵读课文,体会以上特点,感受一代宗师深邃崇高的思想以及对待人生与事业的态度。
设计说明:课后“研讨与练习”中没有涉及这个学习活动。之所以安排“诵读课文”这个活动,有两个用意:进一步感悟先哲的思想风采;感受梁先生非凡的演讲风采。
设计总说:
这节课大多使用了课后的习题,作为教学活动的抓手,以此来推进教学。这也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课文的方法——抓住“研讨与练习”深思课文。需要思考的是,我们怎么样把练习题进一步优化,细腻地设计成有梯度的语言训练,有思维的训练,有知识的丰富,有学法的积累等。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发布于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