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分析课文细腻的人物描写笔法,学习描述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情感。

2.探讨主题,认识生活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复杂性。

教学重、难点:

文章细腻的描写笔法;文章主旨的探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妈妈的吻》,激情导入

是啊,妈妈的吻,甜蜜的吻。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妈妈的爱可以让广博的大地变成甜的。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作家黄飞的《甜甜的泥土》去瞧个明白。

二、出示教学目标

1. 分析课文细腻的人物描写笔法,学习描述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情感。

2.探讨主题,认识生活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复杂性。

三、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1.我们先熟悉一下课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注意一下这几个词的读音。

晕眩yūnxuàn 愠色yùn 呆滞zhì

吮着shǔn 涮净shuàn 愣怔lèngzheng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学生: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故事。

(送奶糖、传奶糖、分奶糖、吃奶糖、埋奶糖、挖奶糖、融奶糖)

在学生概括故事内容时梳理一下人物关系:爸爸、后妈、亲妈。

过渡:他的爸爸、后妈对他好吗?亲妈呢?

既然他的亲妈是这么爱他,文章又是这么把这份深情表现出来的呢?

四、走进文本,品味真情

(一)、请跳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表现这份深情的语句,细细得品味、体会(边读边画,作好批注、点评)

示例:

1.“她倚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树,一动不动,宛如一座雪雕。”

赏析:“倚着” 这一动作中表明她站在那里的时间已很久。“一动不动,宛如雪雕”这个比喻说明她专心致志等候着放学后儿子的出现,表现了她对儿子的至爱亲情。(动作、比喻)

2.她黯淡的眼神里,射出热切的光。

赏析:黯淡,指离异后不能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不能看到儿子、照顾儿子给她带来的创伤。热切,因为即将见到儿子的兴奋、激动之情。(神态)

3.她一阵晕眩,……跌跌撞撞地扑过去,双手紧抓铁栏杆使劲地摇着。

赏析:写出了一个母亲在见不到儿子后心灵上所受到的严重打击,她那似乎发疯地使劲地摇铁栏杆的行为与先前“一动不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动作)

4.眼光呆滞→与先前的“热切的光”形成鲜明对比。(神态)

5.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大伯,麻烦……给孩子。”(动作、语言)

这不是一包普通的糖,而是一包蕴含着崇高母爱的糖。

(二)、小亮的亲妈妈是这样的爱他,但他现在的生活好吗?

(要求:联系文本具体内容进行判断)

1.连那只张了嘴的破鞋都……(艰苦生活)

2.第20节,后妈一嘀咕,爸爸就打他。

3.第22节,“他照例先把全家的便盆倒掉、涮净,再淘米、添水、捅火、坐锅”

六件家务活,照理该由大人承担,现在却要一个8岁的孩子来承担,可想其生活的艰难。“照例”:天天如此。

4.然后才背上书包拿块冷馍悄悄溜出门。

为何不回家?妈妈为什么在校门口见不到他?老师为什么要悄悄背过了身?原来中午是啃一块冷馍啊!8岁的孩子,吃不到热饭,却啃一块冷馍,这时多么凄凉啊!

五、主题探讨,认识生活

同学们,小亮的生活是如此的艰辛、凄凉,可有人却说他是幸福的,你觉得呢?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明确:

1.离异家庭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伤害(生活上,乃至身心上),这时不幸的;

2.他还有许多关心他的人,妈妈、传达室老人,老师,同学……

文章的结尾是诗意的。正是妈妈的爱,所以泥土才变成了甜的嘛。妈妈的奶糖,妈妈的爱呀。爱可以创造奇迹。

六、走进生活,收获真情

1.母爱是伟大的,崇高的母爱又是琐碎的,平凡的,正是如此,却让我们视之为天经地义,模糊了母爱,忽视了母爱。现在就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感受一下母爱。

2.请大家写一个生活片段,运用一些人物描写方法,把对母亲的深情细腻地表达出来。

(提醒:人物描写的方法,对比,画眼法……)

学生展示、师生互评

七、作业(《懂你》音乐响起)

发挥想像,续个结尾,细腻地描绘改变后的人物的命运。

八、小结:同学们,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颜,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让我们回去真诚的向妈妈说一声:妈妈,我其实一直都懂你,懂你为我的忙碌,懂你为我的付出,懂你的叮咛,懂你为我所做的一切……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甜甜的泥土》教案11发布于2020-11-17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