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翻译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赏析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官邓州时写的一篇散文。虽名为《岳阳楼记》,其实是借题发挥,不但阐明了忧与乐、个人和天下的关系,而且抒发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高尚情操。
第一段叙述作记缘由。文章写道: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这一段的意思是说,宋仁宗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当了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已废弛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作者首先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主持人是滕子京,并把重修的时间、形势和项目言简意赅地表现出来。其中一个“乃”字很关键,不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把滕子京贬谪巴陵郡一年来的政绩和重修岳阳楼这两件事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说明了滕子京是一位关心人民疾苦的好官,而不是自顾自己游山玩水、寻欢作乐的官僚。
第二段对岳阳楼作了描写。分为两层。从“余观夫巴陵郡胜状”到“前人之述备矣”写登楼所见的自然形胜。文章写道: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意思是说,我观赏那岳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它含着远处的山,吞长江的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气凝结,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作者在所描写的自然景物中突出了洞庭湖,在洞庭湖的各种特征中突出了它的“大”。一个“衔”一个“吞”,表现出洞庭湖的气势。
作者用“然则”一转,写道: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意思是说,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江,降职的官史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作者从描写登楼所见景物转到登楼者面对不同景物所引起的不同感受,而用“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过渡到以下内容。
第三段就具体写“览物而悲”的情况。文章写道: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意思是说,假如在那连绵的阴雨的季节,阴雨下个不断,连续许多日子不放晴,阴惨的风狂吼,浑浊的浪头冲白天空;太阳和星星失去了光辉,高山隐藏了形迹;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杆倒了、船桨断了;傍晚时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奸人的诽谤、害怕坏人的讥笑,满眼萧条冷落,极度感概而悲愤不端的种种情绪了。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的情况。文章写道: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意思是说,遇到春天美好景色,明媚的阳光照在平静的湖面上,没有波浪,天色映衬着湖光,上下一片碧绿;天上的沙鸥飞飞停停,水中的鱼儿游来游去;岸边的花草散发出浓郁的芳香;到了夜间,湖上的烟云一扫而空,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中,宛如碧玉。打渔的人歌唱,相互回答,洋溢着无边的欢乐。这时登上岳阳楼,一定会心旷神怡,把荣誉和耻辱都忘记掉。举杯畅饮,临风开怀,只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喜欢。
以上两段,第一层都是写景,其写作顺序都是先写白天,后写晚上。第二层都是用“登斯楼也”转到写“迁客骚人”触景生情,都做到景和情的一致性。两段之间形成了一悲一喜的强烈对比,把第二段末的“异”字的内容表现出来,而且具体化、形象化了。
最后一段是全文的主旨所在。文章写道: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从内容上说,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对上面两段所写“迁客骚人”的感情表示否定。“嗟夫”是感叹词。作者说,我曾经探求过古代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心,与上面两种有所不同。为什么呢?内容进入第二层,作者说,他们的悲喜不受客观环境和景物的影响,也不因个人的得失而变化。也就是无论居庙堂做官,或者退居江湖不做官了都要想到国家安危和人民。真正是无论进退都在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作者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乐在天下人都快乐后。接着进入第三层“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意思是说,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这实际上表明了作者的态度,就是对“古仁人”的向往与羡慕,表示要追随他们,要想到国家的兴旺,要关心人民的生活,不要因为贬谪而消沉。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课文原文发布于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