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送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的教学实录
小蝉
[教学说明]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诗五首中的一篇,这首送别诗是以雪来作为铺垫的,勾勒出边塞的奇寒风光,把那份凄清、惆怅、留恋之情渗透在片片雪花之中。因此从题目的两个字作为切入点把握诗歌。
初二的学生应能够有初步赏析名句的能力,以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例,从修辞、描写、情感上做简单的赏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肯定听说过一句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对!这是李白的《赠汪伦》,他借千尺潭水来衬托友谊的珍贵,同时也道出李白与汪伦依依惜别之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说明:从同类诗歌入手,奠定送别诗的基调。]
作者及写作背景
(多媒体显示)
岑参(公元715年——公元770年)唐代诗人,荆州江陵(现在湖北江陵)人。曾任嘉州刺史,人称“岑嘉州”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唐玄宗天宝十三载,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军府所在地为轮台(现在新疆轮台),这首诗就写于此。
朗读诗歌
“一读”正字音
师:诗歌需要反复诵读,那么我们第一次研读之后,必须读准字音,看看谁读的最标准。
(多媒体显示)
给加点的字注音:
锦衾薄狐裘冷难着瀚海饮归客羌笛
“二读”读节奏:
师: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在读诗时注意节奏和韵律,应是二二三拍,注意读时还不能有明显的隔离,
生读,先自渎,后个别读,最后生点评。
“三读”读感情
师:这是一篇优秀的诗歌,配上古典音乐,伴着顿挫的节奏,慢慢体味诗歌所传达的情感。
(放示范录音)
请学生自己揣摩,然后模仿录音朗读。
[说明:诗歌教学,从读开始,三次读都有不同的目的,逐步把握诗歌,同时以竞赛的形式,唤醒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品析诗歌
师:诗歌题目的节奏如何划分?此诗属于哪一类诗歌?
生: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生:歌,歌行体
生:歌行体,古乐府诗中的一类,专指汉魏以后乐府中题名为“歌”“行”的诗歌。
生:白居易的《琵琶行》
[说明:作为文学常识,体裁应该了解。]
师:从题目我们看出来送别的这一天是雪天,请同学们找出描写“雪”的诗句。(小组活动)
生:“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塞外的雪漫天飞舞,像片片盛开的梨花。
生:“纷纷暮雪下辕门”,“去时雪满天山路”,描写的是皑皑的白雪覆盖在大地上。
生:“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这写的是风吹雪花落入帐中的情景。
生:我觉得这属于侧面描写,体现出雪的大。
生:对,还有“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都是从侧面在写雪下的大。
师:说的很好,再细细的想想,这正面体现出什么?
生:边塞将士的生活非常的艰苦。
生:边塞的雪景非常壮观。
师:同学们分析的都很到位,值得表扬。那么这样的雪天,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哪一个字可以体现出来?
生:“愁”。
师:对,“愁”这里并不是只描写云厚,还体现出作者的愁苦心情。
师:为什么愁眉不展呢?
生:因为这么冷的雪天诗人要送朋友归京。
师:不错,这就导出一个“送”字。
师:送别时人们做了什么?展现出怎样的画面?请同学门描述一下。
生:饮酒、道别。
生:两道车辙印在雪中,瑟瑟的风雪打在脸上,诗人眺望着、眺望着,终于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生:纷飞的雪花,刺骨的寒风,紧握友人的双手,泪千行。
师:看来同学们能体味出诗人留恋的心情。
师:这首诗雪中衬托送别,送别之中又在咏雪,情景交融。
[说明:以“雪”与“送”作为切入点,同时用“愁”把这两个字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情景交融的手法。]
鉴赏名句
师:此诗有一句流传至今的名句。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只要提到描写雪景的诗句,历代文人都会想到这一句,那它到底好在哪里?
师:提示,从修辞、描写、感情我们试着赏析。
生: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雪比喻成梨花,因风而起的雪花像是春天盛开的梨花,很贴切,而且它们都有相似点,那就是洁白。
生:颜色是白的,又是千树万树,压在枝头,朵朵绽放,有形,很壮观。
师:注意“忽”字。
生:这个字表转折。
生:先前的寒冷让我们惧怕,“忽”然是春天的梨花,又有种喜爱之情。
师:太棒了!奇冷无比的塞外飞雪让我们瑟瑟发抖,而千万树梨花让我们有了暖意,场面也变得柔和起来,这个字用的很传神。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能够简单的鉴赏名句了。
师:请同学们自己总结一下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说明:通过教师提示之后,学生知道该从哪里入手,可以切实的把赏析名句做到实处。]
作业:
赏析“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人教版八年级必修)发布于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