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云南的歌会

教学板块之一:发现“意思”

●导入

●所谓歌会就是聚在一起唱歌。写了谁在唱歌呢?他们都在哪些地方唱歌呢?人也唱鸟也唱,真是自然的大合唱;山野山路山寨,怎一个山字了得。同学们,你觉得作者所写的这些有意思吗?那我们不妨再来静静地默读这篇文章,从细节字句中去发现其中的意思,别忘了在你有感觉的地方画一画、写一写。

课件:意思(细节、字句)

●细节和字句就像文章的两扇窗户,只要轻轻地推开它,就会发现天光云影,意思无限。

【承转】同学们,从刚才大家的分析中,我听出来了,我们之所以觉得有意思,就是一句话,一切尽在诗意中,这是一种诗意的生活,这才是生活(板书)。然而,前不久,一个叫“飘过你的网”的网友在QQ上与我聊起《云南的歌会》时提出了一种看法。

教学板块之二:没“意思”

课件:杨兄,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第四段过多的自然环境描写冲淡了“歌会”主题,很没意思,你觉得呢?吔!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课件:产生这种山歌实有原因。如没有一种特殊环境作为土壤,这些歌不会那么素朴、真挚而美妙感人。—沈从文《湘西苗族的艺术》(戴胜鸟读完后点音乐,后音量关小)

【总结】我感觉沈从文这句话还是没有把“他为何这样写”这个问题说透?其实,我个人认为,沈从文之所以这样写,可能是一种哲学的观念在支撑着他,这是中国最基本的哲学观念之一,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谁知道?

课件:天人合一(戴胜鸟读完后点音乐)

●天人合一这种哲学观念具有多重含义,我们温家宝总理说,它至少应该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赶马女孩触目是山花烂漫,侧耳是鸟鸣悠悠,在这样的环境里长期耳濡目染,当然会出口自然,充满了淳朴本色美。所以,沈从文在自然环境的描写上,从不吝啬自己的笔墨,它就是要对原生环境自然还原。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来感受这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师读)

教学板块之三:作家的“意思”

●同学们,沈从文先生正是基于“天人合一”的创作理念,所以才不惜笔墨进行大量的自然环境的描写。他认为这做是有意义的,也是有意思的。那么沈从文先生他自己觉得这些歌会的意思又在哪里呢?请看大屏幕。

课件: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了。

●节选自《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在选入教材时,编者将前面的这段文字人为地删去了,作者当时到云南去是想从马鞍的花纹上作一些文物方面的研究,但过不多久,更新的发现,就把他引诱过去,这个更新发现就是课文所写的歌会。所以他说:从这句话中你能读出沈从文认为这些歌会的意思在哪里吗?(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作者强调了活人、强调了生命(板书)。那么沈从文讴歌了哪些生命形态呢?请大家再次静静地默读文章,以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可以填文中的词语,也可自己概括,可以是一两个字,也可以是几个字。开始吧。

课件:这是的生命

●如果要你“是”字前面加上修饰语来表达你对这种生命形态的看法,你会加哪个字,可以括号中选,也可自己加别的字。

课件:这是的生命(就/真/竟/才……)

【总结】其实,我们刚才发现了那么多的生命形态,完全可以从“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中找一个字来概括。这是“活”的生命。这是鲜活的充满活力的生命。只有这样的生命,生活才有意思。只有这样生活,生命才有活力。如果要我在“是”字前加一个字的话,我会加“才”字,这才是活的生命。我为什要加这个“才”字呢,请看大屏幕。

教学板块之四:文字呈现

不少写平民的散文,玩味的往往是他们生活的卑微,却意识不到这个汪洋大海般的世界对生活的意义,感觉不到它的尊严。沈从文是个例外。他始终以“乡下人”的视角,从乡村的民风民情中发掘人性中优美、自然、鲜活的生命形态,以唤醒那些在尘世风烟中渐次迷失的灵魂。邵燕祥说:“从文的作品可以不舍昼夜地流下去,润泽当代的直到后代的无数焦渴的灵魂。”在今天这个物质喧嚣忙忙碌碌的现实世界里,我们周围跋涉着太多疲于奔命而日益沧桑的灵魂,包括我自己。感谢沈从文!是他,让我们停下脚步,去体味这些乡野间自在优美的生命;是他,让我们回望来路,去拣拾那些本就存活于我们生命中自然鲜活的基因。我想,我们是不是应该———让清风明月走进心灵,让劳心苦形的生命重新吐露嫩绿的枝芽。我期待着大家每天都有灿烂的笑容,让我们的生命鲜活滋润地笔立于天地之间!

注:偶然发现这篇文章觉得设计很好就发上来了,希望能对各位同仁有用.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云南的歌会(人教版八年级必修)发布于2020-11-17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