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走,边唱,边赏

——《云南的歌会》教学方案

重庆外国语学校王雅

《云南的歌会》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很富有情趣的经典美文。绮丽的山水风物,自由自然的人生形态,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都在沈从文的笔下平静的,从容的,明媚的,聪颖的,娓娓道来。在教学中,我通过巧设情景引导学生品读、赏析文中三个场面,体会人物及场景的魅力,从而感受作家笔下美好的民俗风情,激发学生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

教学课时为一课时,教学主题是:边走,边唱,边赏。下面是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云南民歌《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的是一首云南民歌。这些歌飞扬在美丽的香格里拉,飞扬在宁静的丽江,飞扬在神秘的大理。这些歌,穿越层层地碧梢,淌过汩汩的清泉,抚过重重的山野。今天,我们就要奔赴云南,去参加那别开生面的民族歌会,领略民族风貌,感受民族风情。

二、整体感知

1.师: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感受云南的歌会。请你边读边思考:文中描写了三个场面,三个场面分别是哪些人,在哪个地方,用哪种方式在唱歌呢?

(投影:何人何地以何种方式唱歌?)(师生合作配乐朗读全文)

2.讨论并小结文中的三个场面:年青男女山野对歌、赶马女孩山路漫歌、男女老幼山寨传歌。

三、品味赏析

1.情景设置:

师:同学们,我国申办2008奥运会成功了。假如张艺谋还要拍一部记录片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民俗风情,其中需要一个展示云南民族风情的镜头。如果你是张艺谋,带领你的剧组到云南采风,你会选择哪一幅画面来展示云南的民歌风情呢?

请前后四位同学组成一个摄制小组到云南采风去。

2.学生讨论(老师巡回参与,讨论始终围绕:哪一幅最适合?为什么?)

3.师生通过朗读,对话方式赏析

A师:哪些摄制组选的第一幅画面?为什么?

生:因为有很多的帅哥美女。(众笑)

师:是啊,镜头里出现的一般都是帅哥美女,美好的事物谁都爱。但是作者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个人物。

生:一个年轻妇女。

师:这个年轻妇女为什么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歌技超群。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描写年轻妇女的文字。

(生齐读)

师:年轻妇女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老师边说边辅之以动作)让我们一起来说说:你们看,我唱赢了。

(生齐说)

师:她是多么自豪。她真的放开嗓子向大家宣布了吗?(没有)她虽然歌技超群,洋洋得意,但她委婉,内敛,她具有东方女性的含蓄美。同学们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她们不仅唱歌了得,而且还身怀绝技。(荡秋千)谁来读一读写荡秋千的文字。

(生示范读)

师:同学们“三丈”有多高?“平梁”是什么概念?(生七嘴八舌)“三丈”是十米左右,“平梁”就是和房梁齐平。(生惊叹)这真是一群野性,含蓄的民族个性。

B师:哪些摄制组选的第二幅画面?为什么?

生:因为大自然很美有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有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有粉蓝色报春花,还有蓝天。

生:因为赶马女孩子年纪多不过十四五岁,嗓子通常并没经过训练,有的还发哑带沙,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

生:因为不仅人爱唱歌,连小鸟也唱起来了。

师:小鸟怎么唱的?作者特别写了戴胜鸟和云雀。谁来读读描写戴胜鸟的语句。

(生示范读)

师:戴胜鸟实在可爱。它“欢喜坐在人家屋脊上,“郭公郭公”反复叫个不停。”可是同学们小鸟能坐吗?为什么作者要用一个“坐”字来写小鸟唱歌的姿态呢?

生:坐字写出小鸟漫不经心。

生:坐字表现了小鸟作好准备,煞有架势。摆好姿势开始了,唱到尽兴为止。

师:是的同学们,在昆明乡下,一年四季早晚,本来都可以听到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人与鸟,人与自然,天人和一的民俗氛围。

C师:哪些摄制组选的第三幅画面?为什么?

生:因为“金满斗会”集合了附近几个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谁都可以参加,更说明了云南人各个都是唱歌的能手。

生:我要把就中最当行出色的龙街村子一个老吹鼓手单独摄制一个镜头。因为他年纪已过七十,牙齿早脱光了,却能十分热情整本整套的唱下去,令我非常佩服。

师:同学们都看过宋丹丹演的老太太吧,没牙齿的老太太怎么说话的?

(师生同尝试)

师:没有牙齿说话尚且困难,更何况还要唱歌!除爱情故事,此外嘲烟鬼,骂财主,样样在行,真象是一个“歌库”。为什么说他是歌库,而不是歌本,歌书呢?

生:唱的歌很多。

师:是什么力量支撑年纪已过七十牙齿早脱光了的老吹鼓手,村子口摆小摊卖酸泡梨的,城门边挑水洗衣的,打铁箍桶的工匠,小杂货商店的老板娘子,乡村土医生和阉鸡匠,赶集卖针线花样的老太婆他们执着地唱下去,他们为什么而唱?

生:由老一代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好听歌声,全部传给下一辈。

师:是啊,真是代代相传情智永存。

4.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师:老师的这个问题实在是难为大家了,每一幅画面我们都难以割舍。如果没有山野对歌,我们就感受不到云南人的率性与奔放;如果没有山路漫歌,我们就感受不到云南人和自然的和谐融合;如果没有山寨传歌,我们又怎么感受得到云南人的热情与执着,就是这些画面构成了一组绚烂多姿的云南民歌风情画。这些画面,让我们似乎看到了一群淳朴本色的人,在这淳朴本色的天地里,唱着淳朴本色的歌。

这也是沈从文先生一生致力追求的美好境界。

(投影:野性含蓄民族个性,天人合一民俗氛围,代代相传情智永存。(淳朴本色))

师:云南的歌手们真正让我们大开眼界。同学们,你们和云南的赶马女孩年纪相仿,但你们能像他们那样出口自然,什么都歌唱吗?你们的妈妈可以像云南女子那样一连唱败三个对手,并且打十米高的秋千吗?你们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会不会像文中的老人那样,即使牙齿都掉完了也兴奋活跃地到处传歌呢?为什么?

(投影: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自有一方歌,一方歌显一方风俗。)

四、拓展迁移:

师:云南的山水孕育了云南的歌,那么,我们祖国的山山水水还会孕育出哪些歌呢?现在我们就到祖国的大江南北去参加中国的歌会。

(投影:你的眼前浮现出了什么?你的心里涌动着什么?播放:新疆《掀起你的盖头来》、内蒙古《天堂》、江南《茉莉花》、陕北《羊肚肚手巾三道道蓝》)

生:我眼前浮现出了秀美的江南,小桥,流水,人家。

生:我想说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我们生活在民族大家庭里。

师:同学们会唱民歌吗?

(有学生唱《青藏高原》,掌声)

师:同学们我们都是重庆人,我们一起来唱唱重庆的民歌。

(师生同唱《太阳出来喜洋洋》,有学生唱方言民歌《捉螃蟹》,掌声雷动,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五、收束全文

同学们,各地民歌都是中华文明的传承,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投影:愿你用美好的心灵去倾听去感受身边的民俗风情美!)

(教学反思)

这是我参加重庆市优质课大赛的一堂课,因毫厘之差与一等奖失之交臂。今天当我再一次整理这堂课,再一次回忆课堂的点滴片段,在一次次阵痛之后,已挣脱了世俗荣誉的捆缚,豁然开朗。清点出以下几点感想:

1. 关于高屋建瓴

教师应有跳出文本,俯瞰教材的意识。文章的内容,单元的主题,乃至《语文课程标准》都影响教师教什么,怎么教。《云南的歌会》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经典的讲读课文,该单元以民俗文化为核心,所以确定的教学目标是:感受作家笔下美好的民俗风情,激发学生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巧设情景引导学生品读、赏析文中三个片断,升华学生情感。教学方法:朗读、讨论、欣赏。

2. 关于深掘教材

不能仅仅关注课文中所谓的精彩片段,还要特别关注那些看似平常的细微之处,平中见奇,边读边品。一个不起眼的词语,师生共同的咀嚼,往往是一堂课的亮点。如抓住“坐”,品小鸟姿态悠闲,一本正经;抓住“歌库”,品老吹鼓手的存歌量之大等等,这些都十分精彩。

3. 关于个性阅读

有人说:“感悟语言,实质上是感悟生命;如不能感悟生命,便不能感悟语言的精髓。”教师应设身处地的感受文本生命,读出人物个性,更重要的是读出教师自己的个性体验,不局限于《教学参考书》上的说明。教师有独特的阅读体验,才能带领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索,才能上出有特色的语文课。

4. 关于以人为本

课堂阅读的主体当然是学生,但同时“(教师是)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学习者。”(斯腾豪斯)①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倾听学生发言,还要适时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做一个课堂阅读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以强化对话提高互动的有效性。那种让教师缺席的所谓“创新课堂”绝不是真正的创新。(这也正是我课堂教学薄弱的方面)

面对经典,让师生一道边走,边唱,边赏吧!

—————————————————————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云南的歌会〉〉(人教版八年级必修)发布于2020-11-17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