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重点】

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作品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小说的三要素是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在学习小说时,可以通过分析人物性格,评价人物,探讨作品的主题,也可以从分析小说的情节入手,进而把握小说的主题。

二、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同时完成下列练习

1、为自己不认识的字注音。

2、列一个人物表,明确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以文中的“我”为参照物:

主要人物 菲利普 克拉丽斯 于勒

与“我”的关系

三、投影显示有关莫泊桑的资料

四、解读文本

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小说多处设置了悬念,试举出一两个事例,并说说这样设置的好处。

2、小说围绕什么内容来结构故事?请分别用一个简洁的词语概括故事的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这篇小说在安排情节时,并没有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这样安排情节的作用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4、这篇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五、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反馈讨论结果

1、“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于勒是谁?一家人为什么这么盼望他?于勒在海外发了财,全家都称赞他是“有良心的人,有办法的人”这个于勒究竟会给菲里利普一家带来多大的幸福?设置这些悬念,使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2、小说围绕于勒的命运结构故事,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构成了故事的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小说采用了倒叙的写法,从我家时常去码头等待于勒叔叔的归来,交代小说发展的原因,然后再按时间的顺序,讲述在船上遇见穷困潦倒的于勒叔叔,讲述我的父母冷酷的态度,这样安排故事情节,使得结果出人意料,情节曲折多变,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4、这篇小说生动地描绘了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小市民生活的剪影。菲利普夫妇的虚荣、势利、自私、贪婪,于勒身世的浮沉,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

六、研究性学习

作者在这篇小说中力图表达的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和人之间关系这个社会问题的认识,暴露的是一种亲情冷漠的社会弊病,作者不欣赏菲利普夫妇,也不欣赏于勒,对于这篇小说的主题,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应引导学生他们谈出各自的见解。(对于一篇小说主题的理解,允许而且应该是多元的,这样有助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七、阅读经验积累

阅读小说,可以从分析小说人物入手,也可从分析情节入手。小说的情节,是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分析小说的情节,可使我们理解作品在艺术构思方面的特征,进而探讨作品的主题。

八、情感体验

把这篇小说改编成课本剧进行演出,请参加演出的学生谈对剧中角色的认识和体会,同时组织没有参加的学生对演员的表演进行评价。

九、联系生活,深入探究

这篇小说较多的话题是“钱”,古往今来有许多关于金钱的论述,其中流行面比较广的如:“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其他的如:“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再也没有别的联系。

──马克思

金钱是一个无底的大海,荣誉、良心和真理都有可能淹死在其中。

──柯斯勒

现代的时代崇拜的是金钱。为了得遂凌云志,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去获取金钱。

──王尔德

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互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

──马克思

就如何看待“钱”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谈谈自己的认识。

十、教学效果巩固

1、400字左右缩写这篇小说。

2、假如菲利普一家在去哲尔赛岛旅行的途中遇到的是发财的于勒,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发布于2020-11-17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