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语文一单元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一、巩固语文基础知识:生字词、作家作品、名言名句识记等。

二、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和韵律美,体会诗歌的魅力,提高诗歌的阅读能力。

三、能熟练地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

四、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词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复习重点:

把握诗歌的特点,能鉴赏浅易的现代诗

提高语文应试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

复习方法:学生在自主中与同学合作地完成

旧知识回顾: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⑵、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⑶、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一、 掌握一些生字词(5分钟)读读、写写、背背、运用造句等

沁园春( ) 数风流人物( )妖娆( ) 稍逊风骚( )

莽莽( ) 成吉思汗( )分外( ) 还看今朝( )田圃( )

喑哑( )蓑衣( ) 栖息( )

红妆素裹:

风流人物:

禁锢:

寒浅:

喑哑:

二、知道一点文学常识(3分钟)以书本注释为重 背记、掌握 毛泽东,湖南湘潭人韶山人,伟大的无产阶级 , , 诗人,书法家。“沁园春”是 “雪”是这首词的 揭示了词所写的内容。

三、课文内容梳理(10分钟)阅读、理解

《沁园春雪》词的上片大笔挥洒,写北方雪景;下片纵横议论,评古今人物。上下浑融一气,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表现出一位伟大革命家非凡的精神世界。

“北国…”三句,起笔不凡。“千里冰封”给人以纵深感,“万里雪飘”给人以广被感。以此来写北国风光,气象宏伟,且甚确切。接着以“望”字领起下文城、河、山、原数语。“长城内外”指从南到北,“大河上下”指从西到东,上、下、内、外,概括了整个北方。大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长城,是中华民族雄伟创造力的象征。以长城、大河写中国北方,不禁展现了北中国的自然景观,也显示了整个中国的人文景观,从而使读者产生纵深得民心历史感。在此基础上,再来评议中华古今人物,更加顺理成章。这样描写,为下文议论之语铺垫了厚实的基础。莽莽,指大雪覆盖着的北方原野浑然一色,辽阔无际。“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这条难以系勒的大河,“顿失”滔滔之状,可见雪势之骤,之盛,之威,之猛。北方大雪那种纷纷扬扬从四面八方本骤而下的气势,是很能激动人心得。因此,这些词句不仅是对北方雪景的客观描写,同时也喷发出词人观景时的激情。当时毛泽东同志在陕北。陕北、陇东、宁南,即当年的陕甘宁边区一带,地形地貌,颇具特色。这里有大片的丘陵,山原上,小山包一个接着一个,既不大,也不高,登高远望,四面无数山包绵延起伏,与天相接。因此,才能在大雪覆盖之日,感到“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齐鲁冀豫等地虽然也在北方,却看不到这种奇景。这里所写,是立于陕北高原观赏大学时的实感。惟此地乃有此景,惟此景乃有此词。他处移易不得,这才是化工之笔。山,原本无生命,又都是静止的,由于天空大雪纷飞,词人心情激动,遂呈“驰”、“舞”之势。这也如同前句,既是客观风景德镇生动再现,又是词人心境的形象表露,堪称抒情词章中绝妙之笔。“银蛇”、“舞”、“蜡像”、“驰”,既表现了光感,色感,又准确地表现了质感。雪光闪烁,故谓“银蛇”;积雪凝重,故谓“蜡像”。这些描写,显示了词人对大自然精细入微的观察力,非泛泛之言可比。这首词所表现出的那种对风景的“顿悟”,使人看到大自然中生命的光影,因而至今仍使万千读者感动。

“须晴日”三句,是对未来的展望。词人又从雪后着笔,设想天晴之后阳光普照大地,祖国山河如同穿了红装又裹了素纱,红白交映,格外艳丽,令人倾倒。此句呼应篇首“北国风光”,又引起下片。

前人云:“词换头处谓之变,须辞意断而仍续,合而仍分;前虚则后实,前实则后虚。过变乃虚实转捩处。”(清,沈祥龙《论词随笔》)上片结尾写“须晴日”,为虚,过度“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由虚转实。上片 极写祖国江山之雄丽,故下片自然引入无数英雄竞相对她“折腰”。“惜”字领起的七句,以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等五位在中国历史上有过赫赫工功业的人物,作为“无数英雄”的代表,说他们竞相向祖国壮丽河山“折腰”。可惜他们有的“略输文采”,有的“稍逊风骚”,有的“只识弯弓射大雕”,不懂得怎样才能尽情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故未能使美丽的祖国河山完全称意。上片末处将祖国河山拟人化,比拟为一位艳丽的绝色佳人;“如此多娇”,亦将美丽河山比为美丽的女性。下片就此抒写热爱祖国之情,是继承了自楚骚以来中国民族文学中的传统写法,熟悉传统文学的读者都不难领会。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以此作结,是说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江山完全称意。对照历史上众多英雄人物的“略输”、“稍逊”、“只识”,词人自然对“今朝”的“风流人物”表示了更多的期许,希望他们更多文采,又擅武功,是文武双全、全面发展的人。这是对一代新人的呼唤。“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清.龚自珍《已亥杂诗》)。几个世纪以来,中外有识之士都在热切地期望着一代新人的出现。他们心目中的新人,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在攻业与个人气质方面都能够全面发展。共产主义理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更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主席这首词,将会鼓舞和激励一代又一代新人不断地完善自己,超越前人,向更新更高的目标迈进。

“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期有第一等真诗”(清.沈德潜《说诗zui语〉)。主席此词表现了他非凡的襟抱,非凡的学识。他有一种不同于寻常人物的时空观念。他在这首词中,视通今古,目承万里,驱策山原,欲与天公比高,睥睨群雄,期重今朝风流人物,都非常人可思,常人可语。

“古人咏雪,多偶然及之”(沈德潜《说诗zui语〉),而主席却似乎对“雪”有特殊的兴趣,诗词中屡见之,如“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此行何去?赣南风雪迷漫处”(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更喜岷山千里雪”(《长征》),“飞雪迎春到”(卜算子.咏梅),“梅花欢喜漫天雪”(《冬云》)等等。本篇以“雪”为题,专章咏之,这决不是偶然的,也不完全是由于作者个人生活经历所致。

冰、雪,是纯洁的象征。《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南朝陈江总《再游栖霞寺言志〉诗云:“静心抱冰雪。”后世形容人品高洁,有冰清玉洁、冰魂雪魄、冰心霜情、志固冰霜、清修雪白等种种说法,称洗涤为澡雪精神。主席对雪的爱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的精神世界。在其一生中,他对人、对己、都追求高度的纯洁性。他要求人们做一个“纯粹的人”,要求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指导思想都保持高度德量力纯洁性。这些,都表现了主席的个人襟抱。

《沁园春.雪〉这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他以宏伟的气魄、生花的妙笔描写了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英雄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词人作为革命领袖要超越历代英雄人物,担当起振兴民族这一历史重任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是毛泽东精神世界的一次展示。词人在高昂亢奋的创作激情中,显出了他的精神深层中一些寻常难见及之处。前人形容一位古人的精神世界,谓其光明俊伟,这首词中显现的毛泽东,可谓近之。

《雨说》是一篇雨的絮语,更是一曲春的赞歌。首先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干旱严冬的景象。

田圃在严寒和干旱中,冷冻了,种子被禁锢;

牧场在严寒和干旱中,枯黄了,牛羊无法放牧;

鱼塘在严寒和干旱中,水越来越浅了,鱼儿已不能自由游动;

小溪在严寒和干旱中,已听不见潺潺的流水声。

四月,按农历算,应是阳春三月了,而冬寒不去,春温不来,不见雨的踪影,真是让人久等了啊!真是“群情尽望春”啊!真是“大旱之望云霓”啊!

“久旱逢甘雨”,过去曾被称为人生四大乐事之一。雨,终于来了,是甘霖普降啊!没有电闪雷鸣,亦非风狂雨横,只是如丝的细雨,微雨,脚步轻轻,细语温声,用贯通、弥漫于两间的爱心,湿润着大地,亲吻着、抚慰着每一个孩子,在干渴和寒冷中生活过来的孩子。

雨,是春的使者,带来春的信息,开启了一个新春的季节。

少不更事的孩子们啊!不要惊诧,更不要害怕。不要撑起雨伞抗拒我,不要关上门窗放下帘子谢绝我,不要忙着披蓑衣、急着戴斗笠防备我。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我是四月的客人带来春的洗礼。让我亲一亲吧,跟我一起去看一看春天的新世界吧。

那是一个新的世界。那是一派春回大地的景象。

田圃还是原来的田圃,但,泥土将润如油膏了,种子会发芽;

牧场还是原来的牧场,但,草儿将复苏了,牛羊又可在这里牧放;

鱼塘还是原来的鱼塘,但,水暖了,水深了,鱼儿自由自在了;

小溪还是原来的小溪,但,重新欢唱了,还有村妇来洗衣裳。

春,是温热,是生命,是希望,是不可遏制的活力,是蓬勃向上的精神。

雨说,他来自遥远的地方。但是他一下子就和孩子们拉近了距离,因为他也曾是一样爱玩的孩子。不过他是幸运的,他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中国大地上的儿童,也都应该笑着长大啊!他们应该有笑着长大的权利。

然而他们的童年是在冰封江河、寒凝大地的严冬里度过的,那是一段没有笑的日子。

现在一切都不同了。雨,接引着春天到来了。是可以笑,而且应该笑了,应该勇敢地笑了。

是不会吗?是不愿吗?是不敢吗?雨要教你们笑。

你看,杨柳在雨中笑了,笑弯了腰;石狮子在雨中笑了,笑出了眼泪;小燕子也在雨中笑了,笑斜了翅膀。

你听,旗子在细雨中竟然笑出了声,哗哗啦啦地。这是春天的声音。你们也要勇敢地笑啊,你们的笑是大地的希望。

雨说,他来了,就不再回去,而当你们自由地笑了,他就快乐地安息。雨安息了,但他的爱心长存。日后在收获季节品尝成熟的苹果的甜美时,记住,那是雨的祝福的心意。

多好的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诗啊!

作者郑愁予,的确是一位杰出的抒情诗人。他的名作《错误》《水手刀》《如雾起时》等诗,曾倾倒台湾众多读者。他的《错误》一诗,特别是其中的“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两句,在台湾诗坛和文学青年中,家喻户晓,耳熟能详。

郑愁予的早期诗作深受我国古典文学传统诗词影响,构思巧妙,意象鲜明,语言与技巧虽常由旧词曲转化,却兼有传统词曲的优美和现代诗的新颖。20世纪50年代曾加入台湾“现代派”,并被掌门人纪弦誉为“青年诗人中出类拔萃的一个。”但即使在他的创作风格转向西方现代诗的诗风时,他仍强调西方技巧和中国传统精神的结合。到70年代,他和台湾的一些知名的现代派诗人一样,又在新的基础和层次上回归传统。

《雨说》一诗中古典诗词的融化和影响,明显可见。在阅读欣赏的过程中,我们会联想起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兴》),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以及僧志南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等传诵古今的名句。

传统对郑愁予的影响,远不止此。他曾经强调,在诗里表现的“敦厚”“任侠”这两种情操,是属于传统的。我以为,在他的诗里,“敦厚”就是诚恳,就是朴实,就是宽容,就是厚道,是对生命的悲悯,对人的关怀;“任侠”就是声张正义,就是打抱不平,就是反对邪恶,同样是对生命的悲悯,对人的关怀。这就是郑愁予诗中的传统情操。这在《雨说》一诗中特别醒目。他对冬、对春、对雨、对孩子的态度,处处可证。他执著于“敦厚”和“任侠”,说明他终于是一位入世的诗人。

因此《雨说》一诗,就不仅仅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而且还有着值得探讨和回味的深层含义在。

“诗言志”,是中国诗歌的古老传统。山水诗在中国古典诗词里占有很大数量,但常常是不仅写景,同时抒情,而且多有别具怀抱、意在言外者。即如《错误》一诗,也非一般的春景、闺怨,而是抗日战争时期父亲从戎,诗人随母逃难时深刻感受的折射。春夏秋冬,风云雨雪,本是自然现象,诗人骚客却常常借为比喻,发为象征,或感沧桑之巨变,或叹人生之无常。伤春、悲秋之作多有,其实春有何伤,秋有何悲,进入人的感情世界,心情不同而已。例如“大旱之望云霓”,本是人们对自然的祈求,但在《孟子》中却借喻为苦难人民渴望得到解救的迫切心情。那么,《雨说》里极写冬之干旱,极写盼雨之情,岂不就是“若大旱之望云霓”么?而极写雨后的春回大地,勃勃生机,欣欣向荣,岂不就是对“及时雨”的赞颂么?人们记得,1978年冬,在中国大地上,是有过一次人们渴望已久的政治“及时雨”的。联系此诗作于1978年后的1979年,并特别注明是“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我们是不是可以感到诗中众多比喻可能具有的关怀祖国前景、情系祖国命运的象征意义呢?诗中的乡国之思是隐然可见的,我以为。

1966到1976的十年“文化大革命”,给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新兴的国家带来了深重灾难。曾是海外“保(卫)钓(鱼岛)”爱国运动积极参加者的郑愁予,不可能对此无动于中。在诗人笔下没有直接涉及“文革”的诗作,但他1966年写了赞颂国父孙中山的《衣钵》一诗,强调了孙中山的民主思想、革命精神和统一中国的理念,并认为统一是和平的第一义。而诗人自许为“第三代的献身者”,是“传接您的衣钵的人”。他后来在自撰《年表》里指出,1966年“大陆开始文化大革命。与友人等在‘心战总队’阅读资料,咸表愤慨,适值孙中山先生百年冥诞,乃以‘民主’为寓意,挥泪作长诗《衣钵》”。1972年在爱荷华他还作有《秋盛,驻足布朗街西坡》一诗,诗中重点描绘了“集九秋于一身的大枫树”,其红色如燃起“连天大火”。诗人担心“红砖夹隙间”的“几株小草”,面临“秋盛的大火”,“能过冬否?”诗人在1984年修改和订正此诗时,写有“追记”云:“住爱城五年,正值中国大陆上进行着文化大革命,红光亦照到爱城来,不免有一些向往红色生涯的附和者,写这首诗以大枫树作为警谏。”那么,如诗人所说,《衣钵》源自对“文革”的愤慨,《秋盛,驻足布朗街西坡》暗喻对“文革”的忧虑,则《雨说》是否就可说是对“文革”结束、新时期到来的赞颂呢?这三首诗简直可说是郑愁予的“文革”三部曲,但愿我不是穿凿附会。

郑愁予曾说:“诗是写给‘二己’,一是‘自己’,一是‘知己’。诗人,当完成一首诗,常会在置笔的顷刻有些满足感,别人难以分享,这便是诗是写给‘自己’的初衷。但是一经对外发布,则必然引起反应。如有幸引起读者的共感,便就是诗也是写给‘知己’的原因了。”(《诗创作观》,载《中华新诗选》,台湾文史出版社)《雨说》一诗写于十年“文革”的严冬方才过去两年的时候,那时的孩子恐怕难以读到此诗。不过当时的孩子,现在正当“而立”之年,如能读到此诗,肯定会有共感,并和诗人互相引为“知己”了吧!

《星星的变奏》诗的主题是对黑暗现实的否定。抒发作者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但诗中作者并没有直接呈现思想感情,而是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或间接地表现经验,如诗中用星星、 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丁香等来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而用夜、冰雪、冻僵的夜晚、僵硬的土地、被风吹落的星星等来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 使诗歌朦胧含蓄,意境非常的优美。

诗歌中第一节前九行写人们抬头仰望星空,把星星当作遥远的安慰,这是困为黑暗笼罩了大地。最后七行,写出了诗人对光明、美好世界的向往。诗的下一节与上一节相比,情境、意味发生变化并形成强烈对照,这种情形就如同音乐,构成了主题与变奏的关系。

“柔 软的像一片湖”仅此一句给予我们温柔如梦的感觉,我们可以感受到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明月当空,夜下一片寂静,微风拂过湖面,往日娇 艳的莲花已安然的熟睡于湖水中,不明有母亲般温柔的微风拂过湖面,使得夜空中顽皮的星星和萤火虫在睡莲丛中悄悄的顽耍、嬉戏。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想象得出,温暖的春天,和煦的阳光普照大地,万物复苏,南归的鸟儿北回,很快选择了披上绿装的大树,欢快的歌唱,歌声若有若无,一边的白丁香也不甘示弱,不时发出时浓时淡的香味。给人以温暖、静谧、幸福的感觉。

结尾四名诗表达出诗人为追求光明而献身的决心。

“变奏曲”是音乐术语,通过改变时值或节奏,改变音符进行或次序等手段。所以本诗的上、下节,虽然结构对称、基本句式、修辞手法和一些用语相同或相近,但是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并形成强烈对照。因此诗题叫“变奏曲”,可谓名副其实。

朦胧诗是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的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这首抒情诗以星星象征光明,可以说诗中的星星是诗人茫茫黑夜中执著追求的理想。

人们抬头凝望星空,把星星作为遥远的安慰,这是因为黑暗笼罩大地,处于劫难中的人们渴望光明。作者用谁还需要表示否定,说明即使星星在广袤无垠的星空中显得那么渺小,却还是晶莹闪亮。星星点燃了苦难、消沉的人们心中的希望和光明之火。“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谁不喜欢……”的肯定句式,以一系列美好的意想,写出诗人所向往的光明世界:那是一个富有诗意的世界,一个像夏夜般柔美的世界,一个像春天般温馨迷人的世界。

然而,人必须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现实是寒冷和残酷的。诗人一年又一年总写苦难的诗,夜晚被冻僵,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被风吹落。现实是多么的残酷无情呀,连人们对光明的微茫希望也要熄灭。

我们喜欢星星,我们喜欢光明,为了追求光明,献身又何妨?学习在天上的星星疲倦时,为了光明,燃烧自己,代替它们照亮黑暗的大地。 《外国诗两首》看书上笔记

四、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1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稍逊(xùn) 分外(fèn) 风骚(sāo) 济慈(cí)

B.喑哑(ān) 丝缕(1ǚ) 襁褓(qiáng bǎo) 折腰(zhé)

C.闪烁(shuò) 颤抖(chàn) 凝望(níng) 留滞(zhì)

D.静谧(mì) 遐想(xiá) 栖息(qī) 角落(jiǎo)

2.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人的一生难免要遭受挫折,所以遭受了挫折就灰心丧气,那他就很难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B.因为非典型肺炎来势凶猛,极易传染,所以医务工作者临危不惧,忘我地工作在“抗非典”的第一线。

C.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既然不能拥有适合的书房,宁静的夜晚,也会始终保持着一份纯洁的读书情感。

D.我们学习,不仅要接受前人创造出来的知识,更要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3.对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虔诚:恭敬而信任的意思。 B.风流人物:指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C.留滞:即滞留,停留不流通。 D.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B.增加质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C.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D.当外国友人来到长沙时,受到了长沙人民的热烈欢迎。

5.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应填人的一项是( )

我快乐,是因为喜欢幻想。所有的石头上都开满了花朵,( ),幻想已如此丰茂,我有什么理由感到沉重和悲哀呢?

A.荒芜都长满了无数的植物 B.无数的植物都长满在荒芜处

C.植物都长满在所有的荒芜处 D.所有的荒芜处都长满了植物

6.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沁园春·雪》通过对北国雪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和对他们缺少文采的惋惜这一主题思想。

B.《雨说》用“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为副标题,表明这是诗人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儿童唱出的一曲爱之歌。

C.《星星变奏曲》表达了经历过心灵劫难的人,对精神自由和安宁生活的执著追求。

D.《蝈蝈与蛐蛐》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诗,诗人捕捉了两种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发出“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

7.阅读下面唐代李益的诗《汴河曲》,对这首诗有四种不同的理解,正确的是( )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扬花愁煞人。

A.这是一首别离诗,古人临别折柳相送,因此写杨柳暗寓离别,诗中以春光无限美反衬别离之情难堪。

B.这是一首怀古诗,以春光无限、隋堤柳色依旧与隋宫成土、豪华不再形成对比,抒写兴亡之感,暗寓殷鉴不远之意。

C.这是一首写景诗,写春光中的隋堤柳色,但美景无法消去诗人内心的哀愁,相反却使它格外强烈起来。

D.这是一首宦游诗,“行人”即在外做官谋生的作者。诗歌写眼前大好春光,抒发思念故乡的感情。

二、填空题。(12分)

1.(2分) (1)唐代诗人杜甫描写春雨的名句是:

(2分)(2)请你再写出两句描写春雨的诗句:

(2分)(3)《雨说》一诗的作者是台湾诗人 本诗采用 的修辞方法,借春雨向孩子们说话。

(2分)(4)写出“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句的赏析:

(5)(3分)《沁园春·雪》作者 沁园春是 ,雪是

2.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2分)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

(6)这首诗运用到了哪几种表达方式?

3.下面是“中国电信(China TeleCom)的图标,仔细观察后,根据要求答题。

(1)根据你的理解,请用简明的语言说说中国电信图标的创意。(2分)

答:

(2)结合这一图标,为中国电信写一广告语(不超过20个字)(尽可能富有创意,有艺术性)(1分)

三、阅读题:(30分)

(一)沁园春·雪 ( 13分)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风骚”原指《 》中的《国风》和《楚辞》里的《 》。上阕的表达方式是( ) ,下阕的是( ) 。(3分)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采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分)

答:

3.说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答:

4.一个“望”字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惜”字又含有什么意味?(2分)

答:

5.如何理解“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2分)

答:

6.诗中点明题旨的句子是哪一句?联系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体会此主旨句的含义。(2分)

答:

(二) 祖国是什么(7)

⑴祖国是什么?⑵有一天,孩子仰着花一般好看的笑脸,问白鸽。⑶白鸽刚从天边飞回,从四面八方衔来了答案。⑷太阳回答:是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⑸松涛回答:是飞越群山的巍峨的长城!⑹稻穗回答: ⑺晓风回答:是边防线上战士们挺拔的身影⑻浪花回答:是乘风破浪竞技的龙舟!⑼星星回答: ⑽青松回答:是精神抖擞开屏的孔雀!⑾碧海回答:是吹拂大地的温暖的春风!⑿孩子笑了,他抚摸着白鸽,用他的心说了一句:“祖国是开着花的希望!祖国是唱着歌的明天!”⒀白鸽扑棱着是翅膀,衔着孩子的心愿飞走了,显然,它将把一个最美的答案写上蓝天。

⒁这个答案就:

1.结合全文,在横线上补写完整句子。(3分)

2.结合上下文,分析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能否去掉,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1)孩子仰起(花一般)好看的笑脸。

(2)从(四面八方)衔来了答案。

九年级上第一单元参考答案

一、1.B 2.D 3.A 4.A 5.D 6.A 7.B 8.A

二、1.略 2.(1)比喻 (夸张,拟人,对偶) (2)对偶 (借代)4、略

3.此题只要能合情合理、简明地说出图标所包含的某一种意思的,就给分。(1)要点示列:①由中国电信英文首字母CTC组成。②上半部分的“C”字是一个牛角,代表中国电信上市的美好前景。③“C”字是一个飞翔物的造型,寓示着电信的腾飞。④两个“C”字组成了中国电信的一个生动的“中”字。⑤图标显示出有速度的弧形结构,代表着中国电信行业的特征与电信宽带的未来趋势。⑥两个“C”是形象化了的电话。⑦两个“C”字组成了地球的图形(或地球的经纬),代表中国电信的国际化。(除此之外,言之成理的也可给分)(答到两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2)广告内容能结合图标进行设计且字数符合要求的,给分。示例:中国电信为你架起走向世界的桥梁。中国电信真牛。中国电信为我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中国电信,中国人自己的电信。中国电信牵起你我的手。

三、(一)1.诗经 离骚 描写 议论、抒情

2.动态描写,(以动为静)(化静态为动态)。感受北国的雪景壮丽雄奇,祖国的江山如此多娇,神州大地生机蓬勃,中华民族前途光明。

3.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阕的写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价。

4.“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惜”中含褒,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具有雄才大略。“惜”中有贬,委婉地批评这些英雄才华不足,不擅“文治”。

5.“文采”“风骚”本指文学才华,这里指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表现五位英雄缺少文采,他们长于武功而短于文治,才华不足。

6.“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表现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伟大的抱负,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级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大众。(意思正确即可)

(二)1、(1)是绵延不绝的广阔的田野(2)是昼夜闪烁温暖的日月

(3)祖国是开着花的希望!祖国是唱着歌的明天!

2、(1)“花一般”突出孩子幸福而纯真的面容,实际上是指心灵的美好和幸福。(2)“四面八方”是说方方面面,极言范围之广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九年级上语文一单元复习学案发布于2020-11-17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