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小说阅读概述
教学目标:1.明确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考试说明)。
2.掌握小说阅读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1.了解江苏高考的命题特点。
2.掌握小说阅读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3.掌握小说阅读的策略。
教学难点:掌握小说阅读的答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传统的高考命题中,很少对小说进行考查。05年有湖南卷《贝多芬:一个巨人》;06年有浙江卷《平面的生活》。之后,小说阅读风生云起,07年高考有海南、宁夏卷《林冲见差拨》,湖北卷《日月行色》,08年有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海南宁夏卷《二十年后》,浙江卷《乌米》。江苏也在08年出现小说阅读《侯银匠》,小说的考查已正式登陆我省试题,据相关专家讲,小说阅读将继续保持强化态势,我们需要认真备战。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小说的基本知识。
二、介绍小说的基本知识
(1)小说定义: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三要素”是命题的重心,下面介绍有关知识点。
(一)关于“人物”要素。
1.人物描写的方法:
(1)从描写的内容分:
①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②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③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④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⑤神态描写:是与外貌描写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⑥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服饰及心理活动等细小环节或细微事件的描写。
(2)从描写的角度分:
①正面描写(也就是直接描写)
②侧面描写(也就是间接描写)
2.鉴赏人物形象的几个切入点
①从人物描写切入。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从肖像、神态,典型的动作、行为,个性化的语言,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中折射出来,因此,通过分析作者对人物的各种描写,能够发掘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②从分析故事情节切入。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历史。要学会在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中把握住人物在诸多矛盾冲突中的动作、内心动机,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
③从分析环境角度切入。小说的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对人物的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但真正决定人物命运的往往主要是社会环境。环境是小说存在的背景,为小说提供空间和时间范围,也是小说中人物活描写动的场所。分析环境时,必须注意社会环境中的复合的因素,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会历史内涵。注意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善于从人物在社会环境中的走向,解读人物的思想性格。
(二)关于小说“情节”要素。
1.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2.情节的一般作用:
①埋下伏笔,前后照应;
②侧面衬托,烘托人物;
③跌宕起伏,错落有致;
④贯穿全文,线索作用;
⑤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⑥总结上文,点明题意;
(三)关于小说“环境”要素。
1.“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也叫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场景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2.环境描写的一般作用:
(1)暗示主题;
(2)渲染气氛;
(3)奠定作品基调;
(4)烘托人物形象;
(5)推动小说情节发展;
三、小说阅读策略
在各式文学作品中,最普及最流行的体裁要算是小说,别林斯基曾说过,什么书最被人爱读和争购?乃是小说。同样,在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中,小说也有出现的趋势,以它为命题材料,用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既然大家如此关注它,那么我们该如何解答小说类阅读分析题呢?
大家都知道,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其自身的特点,那就是:故事情节完整,人物个性鲜明,环境描写逼真,主题思想深刻,构思角度精巧。这样,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就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捕捉答题技巧。
故事情节的把握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关于情节。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题型有: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3、概括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例如《木笛》
木 笛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一名是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招考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
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
房门开处,室中探出一个头来。探身者说:“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a)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
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那种神色,仿佛罗丹打量雕塑。
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谦恭地从台上走下来,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手中。
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朱丹答 :“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师问:“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朱丹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
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追随雪片又超越雪片,开始他孤独悲壮的石头城之别。朱丹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 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竞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一个自发的群体而不是一支组织的队伍。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默,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
纪念碑呈横卧状,像天坛回音壁,又像巴黎公社墙。石墙斑驳陆离,像是胸膛经历乱枪。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宽阔,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
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为什么?”
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b)“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1、文章主要写了和音乐大师有关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句一一概括。
答:①在考场上,大师拒绝了朱丹更换曲目的要求。
②大师在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前找到了朱丹,并把正式录取的消息告诉了他。
2、阅读全文,结合朱丹的言行,在空格处把小说情节补充完整。(每处不超过6字)
请求更换曲目 被拒离开考场 伫立纪念碑前 吹奏悼念亡魂 终被乐团录取
例如《木笛》第二题的解答与第一题基本相同,注意两点:一是要充分利用已知的信息源——题干中已概括的故事情节,我们可以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把它们暂时删除,这样情节就显得比较简明,便于迅速找准目标,正确概括;二是故事情节的对象是朱丹(与大师有关的事就不要),这样,两个空格的答案就马上得到:
如果要求把小说所有的事情都一一概括出来,就要把第一和第二题的答案加在一起就行了;倘若要具体指出故事情节的四个部分,其方法大致相同——先概括比较后正式确认。
(二)人物形象的揣摩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某某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某某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某某是一个什么的人物形象。作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3、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本题是对朱丹这一人物的综合考察,首先他具有出色的音乐才华,这主要表现在:①是两位参加决赛的选手之一;②从纪念碑前的吹奏可以看出他具有很高的音乐才华,大师的高度称赞和最终被音乐学院录取也证明这一点。同时他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这主要表现在:①宁可落选也不愿吹奏欢乐曲,②到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凭吊死难同胞,并吹奏起悲壮的木笛。由此可知,朱丹是一位具有出色音乐才华,而又有崇高民族精神的人。
4、文中两次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意图是什么?
本题是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写朱丹两次“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说明他对木笛的珍爱 ,而木笛是一种中国民族乐器,其意图显而易见:表现朱丹对民族音乐的挚爱。
5、文章(a)处写朱丹穿“一身黑色云锦衣衫”的用意是什么?
本题属于外貌描写,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的特殊打扮,自然有特殊的用意,我们只要再结合“请求更换曲目”和“伫立纪念碑前”这两件事去思考,问题就可得到解决: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常见题型:
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6、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 渲染气 氛。 ③烘托人物,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④ 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⑤ 奠定情感基调⑥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
明确了解题的思路,我们就可以联系上下文来分析文章对“雪”的描写所起的作用:
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令节气;
②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
③烘托主人公朱丹和音乐大师纯洁高尚的心灵,凸现了少年儿童心灵的洁白无瑕。
(四)作品主题的挖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常见题型: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二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7、文章(b)处画线句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画线的句子既是 朱丹被录取的根本原因,也是朱丹的人格魅力之所在,更是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这样该句在文中的作用就自然得出。
揭示文章中心,深化文章主题。
8、这则故事揭示了什么主题?从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本题是直接要求归纳主题,其解题方法除了从文中找出点题句外,还可以从人物的性格、故事情节上作答:
才华横溢固然重要,但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更值得敬佩。作为一名中学生,要不忘民族的耻辱,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知识丰富、能力突出的有用之才,成为时时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卫士。
(五)精妙技巧的捕捉
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这是因为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的而又独具 特色的艺术才能。
常见题型: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9、在大雪中出现了“孩子方阵”,这一细节描写说明了什么?
本题在表面上是要说出细节描写在文中的用意,其实质却是分析小说巧妙的构思在文中的作用:“孩子方阵”的自发出现,表现了像朱丹一样具有民族精神的人并不是少数,孩子们的背后暗含着一股强大的力量——父辈们的教育,这样就使朱丹的举动更具有典型意义,从而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10、请你说说这篇小说在艺术构思的两点特色。
本题是从整体上把握小说在艺术构思上的特点,我们只要知道一些常见的精妙技巧,答案就瓜熟蒂落:
①情节曲折生动,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②细节描写生动细致。
③场面描写庄严凝重,真切感人。
④对比手法的运用。
(六)关于小说的语言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词语、句子含义,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命题题型有:
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2、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一是瞻前顾后,结合文意理解;二是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词语(句子),写了……,表现了……
3、语言特点、修辞、表达效果
(七)了解小说的表达技巧
A、人称运用(第一、第二人称的妙处)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B、不同顺序的作用(顺叙、倒叙、插叙)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C、明确各种描写的特点和作用(外貌、语言、心理、行动、细节、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3.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
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D、表达方式
1、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先抑后扬……)
2、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
(八)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
1、理解
A、小说的主要情节; B、小说的主要人物; C、小说的主要内容。
2、作用
A、线索,贯穿全文 B、点明主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小小说阅读
教学目标:1.明确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考试说明)。
2.掌握小小说阅读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1.了解江苏高考的命题特点。
2.掌握小小说阅读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3.掌握小小说阅读的策略。
教学难点:掌握小小说阅读的答题方法。
教学过程:
从高考的实践操作来看,高考命题对小说的考查以考查小小说的阅读为主。因为小小说的比较短小,适合全文交给考生阅读,而不必像短篇乃至中长篇那样费尽心思断章取义,截取部分呈现给考生。小小说除了有其它小说的三要素外,它的“精”、“短”的特性决定了它与其它小说也有区别。
一、小小说基本特征
1、体裁特征 篇幅短小 情节单一 人物单纯
2、主题特征 以小见大 以微显著 短小中开掘深蕴,单一中追求精美,单纯中体现丰富。
请欣赏下面的袖珍小说名篇,说说文中主要刻画了怎样的文学形象?
《陨盗》(陶渊明)
蔡裔有勇气,声若雷震,尝有二偷儿入室,裔附床一呼,二盗俱陨。
刻画了勇敢、有气度, 体魄十分健壮、吼声惊天动地且能吓死人的蔡裔形象。
世界最短科幻小说:最后一个地球人坐在家里,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二、小小说的鉴赏方法
(一)把握故事情节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理清小说的结构;②寻找线索;③抓住场面。
(二)揣摩人物形象
具体题型:
①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
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如何解答:
①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②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③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④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神枪耿黑头》(梗概)请赏析《神枪耿黑头》中人物形象。
耿黑头的外貌黑得出格,他的头发、眉毛、胡子“黑得不得了”,脸蛋、脖子黑得像锅底。同时,他整天都是一幅脏兮兮,黑乎乎的样子。
耿黑头在武艺上有着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强本领,“他枪打得准,百发百中”,“百步之内可以打灭香火,千尺以上可以击中飞鸟”,以至当时的 敌伪军在互相诅咒时,都以遇到耿黑头作为一种报应。
然而恰恰正是这样一个武艺高强的神枪手,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却失手了,他在40米外枪击一个伪军小队长时,子弹没有打中目标。这个时候的耿黑头却十分机敏,他对那个吓瘫在地的伪军小队长说,死要让你死个明白,他诉说了伪军小队长的罪状后,才一枪把他的脑袋开了瓢。接着,他又对跟随伪军小队长的小兵说:“回去告诉他们,你黑头爷爷的子弹不光长眼睛,还能勾魂!你没见不用往他身上打,从他头顶上这么一过,他就三魂出窍了!”
作者通过对人物行为方式的勾勒和生动的人物语言的白描,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鲜活生动的战士形象。耿黑头的外表特征大咧咧、脏兮兮,这是一种不修边幅的黑 。 耿黑头武艺高强,是位百发百中的神枪手。…… 耿黑头失手后,却能不动声色、不露痕迹地随机应变,体现了粗中有细、灵活机敏的性格特征。
(三)注意环境描写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常见的题型有三种:
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暗示社会环境或暗示主题;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④渲染气氛;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刷鞋人的绝招(节选)
郊区开往市区的无人售票公交车上,车门开了,一大群赶着上班的人和挑着担子背着包袱的外地小商贩蜂拥着挤上车来,投币声和刷卡声嘀嘀达达响成一片。喇叭里,电子女人字正腔圆但全无感情色彩的念叨着:本车为无人售票车,请自觉刷卡或投币……
该上的上完了,关车门。司机冲着刷鞋匠喊:请自觉投币!
刷鞋人有些不自在了,他扬起头对司机说:“我投了的。”
“投了怎么没听见响呢?”
“是纸币!”
“哼,纸币,你们这些乡下人……”
司机冷笑着摇摇头,开始发动车子,准备出发。
那个看起来一巴掌打不出三个屁的小个子乡下男人突然跳起来说:乡下人怎么了?乡下人就该被怀疑?乡下人给钱坐车还要看你的白眼?
司机觉得吵下去没意思,就转身准备继续开车,嘴里却有些不甘地说,你投没投,只有天知道了!
说罢,戴上手套,吹起口哨,准备开车。他的表情激怒了刷鞋人,刷鞋人蹭地钻到驾驶台前,一把抢下车钥匙,大叫着,天知道,今天就要让天知道,把钱箱打开,验钱!
司机从工具箱中取出一把铁 扳手说:“钥匙拿来!要不,老子把你当抢劫犯给收拾了。”
刷鞋人两眼血红瞪着他说:“你今天就是打死我,也要把这事搞清楚!”
后来,公司经理果然找出一张左上角有一小块黑胶布的钱,刷鞋匠梗着脖子一下子软了,他得意地冲司机一扬头说:“听着,是……投……了的!”声音中竟带有几分哽咽。
这时,又一站到了,又一大群人涌了上来,司机想说几句什么,喉头动了几下,但终于什么也没说出来。
问题:小说开头一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1)环境描写(或社会环境描写)(2分)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两个主要人物的出场提供一个平台。
(四)挖掘作品主题
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中的题材和人物形象之中,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在高考阅读测试时,可能出现的题型是: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那么,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①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②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③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五)捕捉写作技巧
在写作技巧这一考点可能出现的题型主要有下面几种: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欲抑先扬、先抑后扬、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④明确各种描写(外貌、语言、心理、行动、细节、环境)的特点和作用;⑤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
阅读下面这篇小小说,完成后面的题目。(21分)
伞 汤学春
徒儿功成,拜别师父下山。
师父送至山门。
风雨凄迷,山色空蒙。
山风拂动师傅银髯,撩起师父衣带。师傅走了,就如山间一片飘零的黄叶。
这是师父最后一个徒儿,师父再也不会收徒了。师父潜心武功绝技“天罡刀法”的修炼,终生不娶,因而没有子嗣,以后就只有师父一个人孤守寒山了。这也是师父一生中最疼爱的一个徒儿,聪明好学,伶俐精明,平日饮食起居待师父如同亲父。师父于是把毕生心血全都传给了他。此时此刻,师父望着徒儿踽踽而行的背影,心想以后他立足江湖,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因而孤寒凄苦的同时,心中也就有了欣慰。
可是,就在这时候,徒儿回首了。
师父一怔。
徒儿不该回首,这是武林中的规矩。徒儿回首意味着他对师父还有所求。可是,这位风烛残年的师父已经一无所有了。
是师徒情份实在难分难舍么?
师父想到这层,心中不快;似这等儿女情长,今后怎生成得大器?却又一热: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何况自己待他如同亲生,这孩子怎能丢舍得下也是人之常情。这么想着,又见那凄迷冷雨,徒儿可还是光着个脑袋呢!于是一阵心痛,慌忙回身找了把雨伞,给徒儿送去。徒儿在前面断崖边的青石板小道上跪下了。
师父热泪盈眶,慌忙上前伸出双手,欲将徒儿扶起。
却是扶不起。
师父愕然。
一会儿心里明白了,师傅好容易冷静下来,说:“天罡刀法乃我平生绝技,于今你已经得到了,可以无敌于天下了,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徒儿拜磕在地,说:“师傅曾教我,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相生,徒儿想这天罡刀法总有解法,望师父 教我。”
师父说:“刀法乃精、气、神所致,实在五行之外。”
“谢师父。”徒儿起来,拱手。然后背转身去,却是不走。横在小道上,如一截树桩。
“师父,天罡刀法就算无敌于天下,若是师父另传他人,徒儿与他也只是个平手。”
师父长叹,说:“为师已是风烛残年,你是我最后一个徒弟,这话可不是今天说的呵!”
“别怨徒儿放心不下。”徒儿说着,别过脸拿眼睛向小道一边的断崖斜斜,“师父从这儿跳下去,就算说了真话。”
断崖万丈,但见崖边烟缭雾绕。
师父心中打个寒噤,随即哈哈大笑。
师父说:“只是担心爱徒的刀法未必学到了家。”
徒儿想,他的刀法已经炉火纯青,这一点他自己心里绝对有把握;师父笑,说明这刀法果然有解。
“求师父指点。”徒儿又跪下了。
师傅把撑着的伞收拢,一边说:“何必如此多礼,起来吧。”
待徒儿起来,师父将那伞伸到他面前说:“你未必一刀能断得了它。”
这自然是一把极普通的伞,哪里需要许多功力。一刀下去,纸伞顿时骨散筋飞,老师父手里握着的只是一把竹匕。然而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徒儿用力躬身的一瞬,师父的竹匕也就从他的后脑直穿咽喉,把他钉在青石板上。
山雨凄迷,山风如诉。
师父老泪纵横,一声长啸,扑下山崖。 (选自《小小说十年宝典》)
1、“风雨凄迷,山色空濛”,写景简洁,试分析这一句写景的作用。(4分)
解题方向: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或暗示主题;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⑤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参考答案:渲染了诗徒离别时的伤感气氛,为作品定下了悲剧的基调(开头),也为师傅雨中送伞埋下了伏笔.(自然引出下文)
请同学们说说以下答案丢分的原因。
2、说说“只是担心爱徒的刀法未必学到了家。”这句话的含义。(4分)
答案1:这句话起着为下文师父要杀徒弟做好铺垫的作用。(答非所问)
答案2:担心徒弟的刀法没有真正学到家,只要真正学透的话就可以天下无敌了。(情感倾向性错误)
答案3:刀法的解法是有的,但师父这个时候这样说是想分散徒弟的注意力,让自己成功的逃过这一劫。(破坏人物形象)
问重要语句的含义:先看表层意思,再看深层意思,还可参看该句在文中的地位及所起的作用。
参考答案:
表层意思:师父认为徒弟只学到了刀光剑影的皮毛,还未能领悟“刀法乃精、气、神所致”的武术真谛。
深层意思:师父担心徒儿只学会了用刀之法,没能学到为人之道。学艺要先学做人。这种重艺轻德的行为,不仅不能修得真功夫,甚至会危害武林。这种想法为师父后文替武林除害做了准备,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问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注意标题的字面义(表面义)和深层含义。
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
①设置了悬念。
②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
③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
⑤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3、谈谈“伞”在文中的含义,并分析以“伞”为题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
①含义:伞,既是徒弟买给师父的礼物,凝结了师徒之情;又是徒弟亲手砍断,终结师徒之义的东西。一把普通的伞,在师傅手中,能轻易化作一招毙命的利器,体现了师傅所说的“刀法乃精、气、神所致”变化随心的刀法真谛。
② 作用:以伞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化解了矛盾冲突。
问小说的主题(注意两点):主题的深刻性和所反映的社会层面可以打开思路,多角度思考。
4.这篇小小说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7分)
参考答案:
①从徒弟的角度:学艺要先学做人。
徒儿成功,便要过河拆桥,算计师傅,岂料师父更有一手,将徒儿击毙,这就是高低之分。一个徒儿,只学武功,无人格可言,此人必败。学武功,首先要学会做人。历史上功成身败的例子还少吗?现代社会,只重技能,不重人品,亦难立足社会。
②从师父的角度:教徒应先教做人。
老师傅功深德高,但教徒不力,使徒儿学了武艺却没有修得武德,也没有领会刀法真谛,被迫要亲手将爱徒击毙,这是为师的失败。现代教育同样要警惕只教书不育人的错误倾向。
③ 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人不能失其本心。
饮水思源,知恩图报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望恩负义,没有“感恩”之心的人,往往会失其本心,疯狂追名逐利,结果没有几个不身败名裂的。
④从武术本身看:哲学人格大于武功。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处处闪烁着中国文化的芬芳。中国武术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击敌和自卫,更含深深的哲理和人生哲学。学中国武术岂能只学眼花缭乱的刀光剑影。只有哲理和武功结合学武功和学做人并重,才能学到真功夫,才能达到高境界。
一、阅读下面的小小说,回答后面的问题。
小米在总经理办公室外等待应聘洽谈的时候,忐忑不安,就用硬币占卦:徽面受聘,字面不聘。三次都是抛的徽面。小米心存一份侥幸和欣慰。
轮到小米接谈了,阴差阳错,小米一走进总经理办公室,突然打了一个大喷嚏。总经理皱了皱眉头,脸色阴沉了起来。小米心慌意乱,想好的内容早就跑到爪哇国去了,结结巴巴谈了一通。她看见总经理已对她的谈话不感兴趣,在自顾自地揉着太阳穴。小米更心慌了,语无伦次。总经理委婉地下了逐客令,小米的泪水在眼眶里打着转转儿。
该死的喷嚏!小米恨的牙痒痒的,眼看有些希望的受聘机会被喷嚏搅黄了。小米到深圳闯世界的三个多月里,已是第49次求职受挫了。她疲惫不堪,精神沮丧,连下楼的劲儿都没有了。
小米真想站在楼梯间里号啕大哭一场。但深圳不相信眼泪,哭也是白搭,只会让人瞧不起你。真是鬼迷心窍,小米在内地一家市直机关里吃皇粮挺安逸的,忽然心血来潮,想跳出人浮于事、臃肿不堪的机关,要破釜沉舟到南方去闯荡一番。
小米的父母苦劝,小米的男朋友力阻,都没能动摇小米南徙的决心。别看小米是个妩媚温柔的女孩,倔起来却如犟牛。
父母无奈,只得串通小米的男朋友,将小米反锁在房间里软禁起来,想让小米冷静下来,打消她的念头。小米去意如磐,心已展翅,翻窗跳楼,背起简单的行囊,终于乘上了南行列车。
小米到深圳后,才发现这儿美女如云,人才如林,求职者更是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小米貌不惊人,才不出众,在深圳的硕士博士多如牛毛,哪还轮得上她这样的夜大毕业生。她屡碰钉子,吃闭门羹,把身上的盘缠几乎都花光了,眼看要沦落到盲流乞丐的窘境, 被送到收容遣返所去了。
小米一阵眩晕,急忙扶住楼梯扶手才没跌倒。她想起来了,昨晚失眠了,天快亮时才睡着,早晨醒来,时间不早了,顾不得吃早餐,就往应聘的单位匆匆赶路。又饿又急,自然眩晕。小米在低头的瞬间,看见了一颗图钉。她怕这颗图钉扎伤行人的脚,就把它拾起来,扔进了垃圾箱。就在小米转身要离去时,总经理办公室的门开了,秘书小姐笑吟吟地跑了出来,喊住小米:“米小姐,请留步!总经理叫你!”
小米一愣,疑惑地随着秘书小姐进了总经理办公室。
总经理说:“恭喜你,米小姐,你被聘用了!”
小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是幻觉。
总经理说:“你一定会感到奇怪,我为什么突然改变了主意。不瞒你说,你已经通过了我的特殊考试!”
小米如坠五里云雾:“什么特殊考试?”
总经理叫秘书小姐放了一段录像带,小米看见了自己拾图钉扔进垃圾箱的镜头。小米倍感蹊跷:“这算什么特殊考试?一件小事嘛……”
总经理喟然慨叹:“唉,如今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注意这种小事了!我年轻的时候,也曾八方求职,四处碰壁。一次,我去一家银行求职受挫,下楼时我看见了一颗图钉,就拾起来扔进了垃圾箱。这一小事恰好被行长碰上了,他大受 感动,就聘用了我,这次招聘,我叫人在办公室周围放了十几颗图钉,暗地里用录像机监视,几天来,只有你细心地拾起了它。我的公司里就需要你这样的人!”
1、文章主要写了和总经理有关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句一一概括。
①总经理因小米拾取了可能扎伤人的图钉而聘用了她。
②总经理年轻时因同样的事而被聘用。
2、请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文章内容:小说为我们讲述了一个 一个人应有全面的价值观,既要有才干,又要有品德。
的出奇制胜的故事。这则故事所要揭示的主题是 特殊的考试 。
3、请结合文章内容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4、小说对总经理和小米的描写形象逼真,传神地刻画了两个人的性格特点,但文章所采用的描写方法有着很大的不同。请问:对总经理采用的主要描写方法是 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 ,对小米采用的主要描写方法是 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
5、“深圳不相信眼泪”,请结合“小米”求职的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小米的夜大学学历和平凡的才貌在深圳这个美女如云、人才如林的地方是没有什么竞争力的;三个多月里,她求职受挫48次,但不会有人同情她而给她一份工作。她知道“深圳不相信眼泪”,只有靠自己的本领和美德才能生存。
6、请用简短的话概括人物的形象:
总经理: 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感悟到一个人的良好品德是做人的根本,选拔人重才更重品德,注重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一致性。
小 米: 年轻气盛不甘平庸,有敢于冒风险的闯劲,同时又有良好的品德修养,从身边小事做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7、总经理为什么改变主意聘用小米?在总经理看来什么样的人才是最有价值的?
总经理认为小米通过了特殊考试,在他看来,美貌才华、文凭和能力固然重要,但人的品质及做人做事的细节却更重要。
8、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在文中找出有关细节描写的语句(至少2个),并分析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①“总经理委婉地下了逐客令,小米的泪水在眼眶里打着转转儿。”这一细节表明了小米求职受挫后极度失望而十分难受的心情。
②“小米一阵眩晕,急忙扶住楼梯扶手才没跌倒。……在低头的瞬间,看见了一颗图钉。她怕这颗图钉扎伤行人的脚,就把它拾起来,扔进了垃圾箱。”这一细节体现了小米自己身处困境仍不忘关心他人的美德。
9、请你说说这篇小说在艺术构思上的特色(至少2点)。
①设置悬念,②插叙的运用,③对比的手法等。
10、当小米拿着总经理给她的聘书走出公司大门时,看到的将会是怎样的景象?请发挥想象,为小说续写一个结尾(应是环境描写),字数为50字左右。
小米拿着聘书走出了公司的大门。她发现深圳的天是那么的蓝,深圳的云是那么的白;熙熙攘攘的人群,匆匆的脚步是那么富有生气,整齐的道旁树是多么的青翠耀眼,偶尔飞过一只白鸽,人们的脸上漾满了浓浓的春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知县的青纱小轿在村道上的皑皑白雪中起起伏伏,在苏庭梅的眼中起起伏伏,像一面炫目的旗帜。转过弯,看不见了。苏庭梅才慢慢地走回暮色渐起的院子。白日的气氛沉淀下去了,墙边的青竹静静站立。窗前的那株老梅正热闹,虬曲横斜的枝干上繁密无数的梅朵浴着雪光盛开。
县太爷的小轿这是第二次光临了。
苏庭梅点上灯,如豆的灯光在清冷中轻轻摇曳。孑然而立的苏庭梅游目四顾,壁间除了管砚,除了他用管砚涂出的一幅幅梅图,除了一个画者的清寒,还有什么呢?另外一间房子里,
形容枯槁的妻子正搂抱着孩子在如铁的布衾之下瑟缩不止。
这时候,知县的青纱小轿又开始在他的眼前起起伏伏。
知县是个好官。治事有方,政绩显著,且廉洁如水。知事三年,清风两袖,百姓口碑极好。知县听说了苏庭梅,知县听说了苏庭梅的画和诗,知县还听说了苏庭梅的无匹的才气,知县便动了惜才的念头。知县要让苏庭梅走出荒僻的乡村,去仕途上铺一路锦绣。朔风渐起的时候,县太爷的小轿裹着一路黄尘飘落在苏庭梅的门前。苏庭梅用一杯清茶为县太爷洗尘,画了一幅画送给县太爷。一株铁骨铮铮的梅花在荒野里傲对风雪,这是苏庭梅给县太爷的回答。
知县没有罢手,知县的青纱小轿又一次打破了乡村的宁静。
面对第二次光临茅舍的县太爷,苏庭梅久久沉默。苏庭梅的背后有卧在床的妻子,有嗷嗷待哺的孩子,还有清苦了半生的日子,苏庭梅觉得他应该对县太爷说容我三思。
苏庭梅对着那株梅花站了三日三夜。雪光中梅花依然热闹。可除了他还有谁知道这热闹?苏庭梅推开窗子,空中又是雪纷纷扬扬了。那丛青竹承受不了雪的重压,本来挺拔的躯
干已微微有些倾斜。一树繁闹的梅花这时候已被雪覆盖,只隐隐透出点点红色。
苏庭梅仰天一声浩叹,然后闭上眼睛,静静对着窗外漫天的风雪。
苏庭梅就开始打点行装了。
这时候,苏庭梅接到了一幅画,辛野鹤让人送来的。
展开来,是一幅牡丹,大红大绿,俗艳至极。苏庭梅连连摇头,辛野鹤的画俊逸古雅,超然高蹈于尘俗之外,这哪里有半点野鹤之风?
再看落款曰:廷梅兄雅正。苏庭梅眉头皱得更紧,怎以,字也写错了,“庭梅”变成了“廷梅”?一生至交,竟出现如此失误?
凝思良久,苏庭梅突然以掌击额,然后又是一声浩叹:野鹤!野鹤!
苏庭梅看窗外
朔风乍起的时候,县太爷的小轿裹着一路黄尘飘落在苏庭梅的门前雪更大了,老梅的点点红色也不见了。苏庭梅笑了,苏庭梅给自己说,这梅的热闹我苏庭梅知道,雪知道,天地也知道,还要让谁知道?
苏庭梅修书一封,让人送往县衙。
苏庭梅到底没有去县城,等待他和辛野鹤的结局是终老荒村。另外还有一个结局,苏庭梅和辛野鹤双双成为画坛的一代名家。
1.县太爷的“青纱小轿”为什么在苏庭梅的眼中变成了一面旗帜?(50字以内)(5分)
【答案】因为苏庭梅在县太爷第二次光临后已经心动,把“青纱小轿”比作“炫目的旗帜”,表现了县太爷的光临对苏庭梅的影响之大。
2.前文与“知县的青纱小轿又一次打破了乡村的宁静”相照映的一句是:
【答案】朔风乍起的时候,县太爷的小轿裹着一路黄尘飘落在苏庭梅的门前。
3.苏庭梅要对县太爷说容我三思,并且在梅花前站了三日三夜。这些行为表现了苏庭梅怎样的心理活动 ?(5分)
【答案】踏入仕途有违自己孤傲清高的性格,但另一方面,却又有助于改变困难的家庭和报答县太爷的识才之心。
4.“凝思良久,苏庭梅突然以掌击额,然后又是一声浩叹”,表明苏庭梅理解了辛野鹤的画的用意,那么辛野鹤的用意是什么?(5分)
【答案】画以牡丹,落款改“庭”为“廷”,隐喻在朝廷为官则有如大红大绿的牡丹,俗艳至极。劝苏庭梅莫去朝廷为官,莫做俗艳的牡丹。
三、阅读下面的小小说,完成1~4题。(18分)
高等教育(司玉笙)
强高考落榜后就随本家哥去沿海的一个港口城市打工。
那城市很美,强的眼睛就不够用了。本家哥说,不赖吧?强说,不赖。本家哥说,不赖是不赖,可总归不是自个儿的家,人家瞧不起咱。强说,自个儿瞧得起自个儿就行。
强和本家哥在码头的一个仓库给人家缝补篷布。强很能干,做的活儿精细,看到丢弃的线头碎布也拾起来,留作备用。
那夜暴风雨骤起,强从床上爬起来,冲到雨帘中。本家哥劝不住他,骂他是个戆蛋。
在露天仓垛里,强察看了一垛又一垛,加固被掀起的篷布。待老板驾车过来,他已成了个水人儿。老板见所储物资丝毫不损,当场要给他加薪,他就说不啦,我只是看看我修补的篷布牢不牢。老板见他如此诚实,就想把另一个公司交给他,让他当经理。强说,我不行,让文化高的人干吧。老板说我看你行——比文化高的是人身上的那种东西!
强就当了经理。
公司刚开张,需要招聘几个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当业务员,就在报纸上做了广告。本家哥闻讯跑来,说给我弄个美差干干。强说,你不行。本家哥说,看大门也不行吗?强说,不行,你不会把这里当成自个儿的家。本家哥脸涨得紫红,骂道,你真没良心。强说,把自个儿的事干好才算有良心。
公司进了几个有文凭的年轻人,业务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过了些日子,那几个受过高 等教育的年轻人知道了他的底细,心里就起毛说,就凭我们的学历,怎能窝在他手下?强知道了并不恼,说,我们既然在一起共事,就把事办好吧,这个经理的帽儿谁都可以戴,可有价值的并不在这顶帽上……
那几个大学生面面相觑,就不吭声了。
一外商听说这个公司很有发展前途,想洽谈一项合作项目。强的助手说,这可是条大鱼啊,咱得好好接待。强说,对头。
外商来了,是位外籍华人,还带着翻译、秘书一行。
强用英语问,先生,会汉语吗?
那外商一愣,说,会的。强就说我们用母语谈好吗?
外商就道了一声“OK”。谈完了,强说,我们共进晚餐怎么样?外商迟疑地点了点头。
晚餐很简单,但有特色。所有的盘子都尽了,只剩下两个小笼包子,强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
虽说这话很自然,他的助手却紧张起来,不住地看那外商。那外商站起,抓住强的手紧紧握着,说,OK,明天我们就签合同!
事成之后,老板设宴款待外商,强和他的助手都去了。
席间,外商轻声问强,你受过什么教育?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
强说,我家很穷,父母不识字。可他们对我的教育是从一粒米、一根线开始的。后来我父亲去世,母亲辛辛苦苦地供我上学。她说俺不指望你高人一等,你能做好你自个儿的事就中……
在一旁的老板眼里渗出亮亮的液体,他端起一杯酒,说,我提议敬她老人家一杯——你受过人生最好的教育——把母亲接来吧!
(《微型小说选刊》2006.9)
1.本文写了三个内容,试把这三个内容加以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答案】雨夜自动抢救仓垛,不徇私情真诚任人,高尚人品打动外商。
2.强具有哪些特点?(6分)
【答案】①十分敬业,总想把自己的事干好。
②忠厚真诚,从不花言巧语。
③爱惜财物,从不奢侈浪费。
④不徇私情,拒绝堂兄求职。
⑤胸怀宽广,能团结有才干的人共事。
⑥聪明能 干,把公司搞得很红火。
3.本文写高考落榜生强的成功经历,题目却定为“高等教育”,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①造成反差,形成对比。②突出了品德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③歌颂了强母的伟大。
4.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这篇小说立意新奇,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强,总是记着妈妈的教导:“做好自个儿的事”,赢得人们一致的称赞,说他受过最好的教育。
B.作者对主人公外貌、心理都没有作描摹,连对话都用叙述人的语言来间接表达,去掉了一切虚饰,只留人生的本真,较好地表现了人性的美好本质。
C.小说常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如开头用本家哥与强进行对比,中间用几个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人,与之进行对比,后面用助手来进行对比。
D.老板说“比文化高的是人身上的那种东西”,强说“可有价值的并不在这顶帽上”,他俩说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说道德品质更重要。
E.强与外商谈判场面很有戏剧性,外商是个外籍华人,会说汉语,却还带着翻译,他是想摆一下外商架子的,结果被强的外语攻势打掉了架子,改用母语谈。
F.谈判完后,强邀外商共进晚餐,外商为什么“迟疑”呢?他怕吃了人的嘴软,中了强的圈套,后来看到强的晚餐很简单,不像套他的样子,就高兴地签了合同。
【答案】DF (D项中老板说的指人的道德品质,强说的主要是指实际才干;F项中应是看到他为人的真诚,作风的踏实,感到放心)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高三语文单项复习教案发布于2020-11-20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