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课堂笔记)
课文引入:同学们,我们刚刚在《郑伯克段于鄢》这一课中见识了一场手段龌龊的宫廷斗争。在课后作文当中,同学们对这场宫廷斗争感慨良多!原来荣华富贵、令人向往的宫廷生活处处暗藏杀机,乐极之处恰恰正是生悲之时!人生的喜和悲真是难以捉摸啊!文化大师李敖回答记者关于“汉武帝和司马迁谁更伟大”这个问题时是这样说的,政治问题太小啦,政治只是一时的,可文化是永久的。汉武帝折腾了一辈子,不可一世,可是他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可是司马迁和他的《史记》以及他悲惨的人生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而今天我们学习的正是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作者正经历着人生最大的一场悲剧,但他却用着常人难以超越的一种方式诠释着他的悲剧人生,他的努力开创了史学的先河,给我们这些后世之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或许,从这个角度来看,他的悲剧人生又是无比幸福和让人羡慕的!
一、作者和写作背景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
节选自《史记》 无韵之离骚”
《鸿门宴》 纪传体通史《史记》
别名《太史公书》
司马迁 纪传体断代史
《报任安书》(一封回信) 班固的《汉书司马迁传》
节选自《汉书》 成语“投笔从戎”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好友任安的一封回信。
1、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书信散文杰作。
2、有助于我们了解《史记》的写作动机和完成过程。
3、主要节选其中陈述忍辱负重著述《史记》的部分。
任安,字少卿,西汉荥阳人,汉武帝时任益州刺史、北军使者护军等职。征和二年,太子刘据发兵诛杀了借巫蛊诬陷他的大臣江充等人。当时,任安收到太子的发兵命令却按兵不动。事后,汉武帝认为任安“坐观成败”,“心怀不忠”,将他逮捕入狱,判处腰斩之刑。身遭不幸和蒙受耻辱的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抱憾终生,于是写下了这封著名的回信。
二、《报任安书》解读: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参看《中国人史纲》),被捕下狱,惨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官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
信中,解释自己无法做到任安所希望的“推贤进士”,倾诉郁积已久的悲愤,坦陈了受刑后的苟且偷生的深层原因—完成《史记》。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司马迁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和羞辱,坚忍不拔,顽强著述,终使自己和《史记》同垂千古!
第一段:先复述任安来信的内容
第二段:说明忍辱偷生是为了使自己的著述能够流传后世
第三段:列举为后世传颂的古代“倜傥非常之人”历经苦难、献身著述而奋发有为的事迹。
第四段:介绍《史记》的体例内容,说明自己著书的宗旨和意愿。
第五段:书信的结尾,再次倾诉自己沉痛羞辱的愤懑心情,答复任安的问题。
翻译:
第一段:
1、太史公,愿像牛马一样供您驱使的(愿为您效犬马之劳的)司马迁向您再一次跪拜陈述,少卿足下:
2、前些时候,承蒙(委屈)您屈尊写信给我,用在与人交往方面要慎重的道理教导我(教导我慎重地与人交往),并以向朝廷举荐贤能的人才为自己的责任。
3、情意诚挚恳切,如果您责备我不听您的劝告(好像是在责备我没有遵从您的教诲),而附和(盲从、听信)一般世俗庸人看法的话,其实我并不敢这样做的。
4、请允许我简略地陈述一下(说一下)自己固塞鄙陋的意见。
5、隔了很久没有给您复信,希望您不要因为这事而责怪。
补充:
足下(对别人的敬称) 在下(对自己的谦称) 令尊(对别人父亲的敬称)
令堂(对别人母亲的敬称)令郎(对别人儿子的敬称)令爱(对别人女儿的敬称)
犬子(对自己儿子的谦称)小女(对自己女儿的谦称)家父(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家母(对自己母亲的谦称)贱内(对自己妻子的谦称)
第二段:
1、按人之常情(本性)来说没有人不贪生怕死,思念父母,顾念妻子儿女的;
2、至于那些被正义和真理所激励的人就不是这样的(被动句),是他们有不得不如此的缘故。
3、如今我很不幸,早年丧失父母,又没有兄弟之间的相亲(互相爱护),孑然一身孤独地生活,少卿您也看得出我对妻子儿女的态度是怎样的吧?
4、再说(况且)真正的勇士不一定要为名节大义而死(“死”字是为动用法,为……死),怯懦的人只要仰慕气节大义,随时随地都可以勉励自己不受辱啊!
5、我虽然怯懦,想苟且偷生,却也很懂得舍生取义的道理,怎么会至于(沦落到)自己甘心遭受被捆绑囚禁的侮辱呢?
6、再说那些奴婢侍妾一类的人,尚且能够下决心(自杀不受辱),何况我已经到了不能不自杀的地步呢?
7、我(之所以)忍辱偷生,被囚禁在如粪土一般污浊的牢狱中而不推辞的原因,是痛惜我的志愿尚未完成,(如果)平平庸庸而死(了结一生),我的文章就不能在后世显扬了。(倒装句中介宾成分作状语后置)
第三段:1、古代拥有财富、地位尊贵但姓名默默无闻的人,是数不胜数的,只有卓异超群,洒脱不拘的特殊(非同一般)人物才能名扬后世(为人称道)啊。
2、周文王被拘禁在羑里而推演出《周易》;仲尼在穷困的境遇中编写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后才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在失明后才(就)写出了《国语》;孙子被削去了膝盖骨后编著了《孙膑兵法》;吕不韦被贬官迁徙到蜀地后,《吕氏春秋》才流传于世;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下了《说难》、《孤愤》;至于《诗经》三百篇,也大都是圣人贤者抒发愤懑之情而创作出来的。
3、这些人都是内心抑郁不舒畅,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才记叙以往的史事,期望将来有理解赏识他的人。
4、就好像左丘明眼睛瞎了,孙子被削去了膝盖骨,最终也不为当权者重用,于是他们就回家(归隐)著书立说,来抒发他们的愤懑之情,想到活下来从事著作来使这些文章表现自己的思想(理想和志趣)。
第四段:
1、我私下不自量力,近年来借助于自己的拙劣的文笔,搜集了天下散乱失传的文献,略加考证前人的所作所为,统观(归纳分析)这些事件的始末(来龙去脉),
考察他们成败兴衰的规律。
2、上从黄帝轩辕氏算起,下至当代,写成表十篇、本纪十二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总共一百三十篇。
3、也是想借此来探究自然现象和人(政治社会)的关系,
通晓古今历史变革的进程,成就自己一家的学说。
4、这本书刚刚起草,尚未完成,偏偏(偏巧)就遭逢这场灾祸,我十分痛惜书还没有完成,因此宁愿接受最残酷的宫刑也没有露出怨怒的脸色。
5、我确实希望著成这本书,把它珍藏在名山之中,传给那些志同道合的人,以至广泛流传到四通八达的大城市,那么就补偿了我之前下狱受刑的屈辱,即使一万次地遭到杀戮,难道还会有悔恨吗?
6、然而我这番苦心只能说给有见识的人听,难以对一般人说啊!
第五段:
1、况且我处在屈辱的地位不容易处世,身处卑贱的地位往往会招来更多的指责和非议,我因为替李陵辩护遭遇了这场灾祸,更加被邻里乡亲所耻笑,以致使祖先蒙受侮辱,还有什么脸面再去跪拜(拜谒)父母的坟墓呢?
2、即使再经历一百代,耻辱只会更(越来越)厉害罢了!
3、因此我愁丝缠结,内心极为痛苦,在家时总是精神恍惚,好像丢失了什么(若有所失),出门时就不知要到哪个(什么)地方去。
4、每当我想起遭受的这种奇耻大辱,没有一次不是汗流浃背,湿透了衣裳!
5、我只是(简直)成了一个宫闱中的宦官,怎能自行隐退(逃避),藏身到深山岩穴之中隐居呢?
6、所以我暂且随波逐流,与时俗周旋敷衍,以此来疏散(抒发)自己内心的烦闷悲愤。
7、如今您却要用为朝廷举荐贤能的人才的道理教导我,难道不是和我内心的苦衷相违背吗?
8、现在虽然我想美化自己,用美妙的言辞来修饰自己,可是毫无益处,不会被世俗的人信任,恰恰足以自取其辱罢了。
9、总之,到死的那一天,然后一生的是非才会有个定论。盖棺定论
10、这封信也不能完全表达我的心意,只能大略地说说一些固塞鄙陋的想法。恭敬地再次跪拜致意。
(课后习题)
一、
1、作者大量引述古人发愤著书的事迹,表明作者在“立德”,“立功”无法实现的时候,把“立言”作为人生不朽的基本追求。
2、司马迁忍辱偷生用生命写作《史记》的目的,是“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以便让“文采表于后世”。
二、比较两篇文章,了解古代书牍文(书信)写作基本特点。
对象 用词 行文
陈情表 奏表 委婉闪烁 谨慎叙事和说情
(君臣之间) 不直讲本意
报任安书 书信 直抒胸臆 反复曲折内涵深刻
(朋友之间) 融记叙,抒情
和议论为一体
三、
1、我之所以忍辱偷生,被囚禁于粪土一般的牢狱,是痛惜我的志愿尚未完成,如果平平庸庸地了结了一生,我的文章就不能显扬于后世。
2、我确实希望著成此书,把它珍藏在名山之中,传给那些志同道合之人,以至广泛流传到四通八达的大城市,这样(那么)就补偿了我以前下狱受刑的侮辱,即使一万次地遭到杀戮,难道还有悔恨吗?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报任安书》(课堂笔记)发布于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