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间不能只顾玩,也要把寒假做业认真完成,查字典语文网为大家带来了2016届高三语文寒假作业,供练习!
2月3日
可爱梁宗岱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化界,梁宗岱算是浪尖上的人物。他祖籍广东新会,聪颖早慧。有一次,一群记者登门访问在文坛崭露头角的诗人梁宗岱,前来开门的是一个小孩,问:你们找谁?找你爸爸梁宗岱。我就是梁宗岱。开门的小孩说。此时梁宗岱十六岁,还是个中学生呢。
梁宗岱1923年被保送岭南大学文科,第二年赴法国留学。留法期间,他与法国象征派诗歌大师瓦雷里的相识相知,以及从罗曼罗兰口中所获的赞誉,成为他终身受用的人生经历。梁宗岱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法文系主任兼教授,同时兼任清华大学讲师,年方二十八岁。l941年至l944年受聘于复旦大学,任外国文学系主任,跻身于著名教授、学者行列。
梁宗岱性情放达可爱,诗人彭燕郊有篇写梁宗岱的文章,题目就叫《可爱的梁宗岱先生》。梁宗岱的可爱,主要缘于他的好辩,而且他与人争辩的缘由,多是纯粹的理论问题。
1931年1月,徐志摩等人创办的《诗刊》创刊,上海新月书店发行。创刊号发行不久,远在柏林的梁宗岱写信给徐志摩,谈论他对《诗刊》的看法。信末,梁宗岱说:这种问题(即诗)永久是累人累物的。你还记得么?两年前在匕黎卢森堡公园旁边,一碰头便不住口地哕唆了三天三夜,连你游览的时间都没有了。
20世纪30年代的北大教授温源宁,在他那本用英文写的《不算知己》中,则留有梁宗岱与人争辩时的生动描述:宗岱喜好辩论。对于他,辩论简直是练武术,手、腿、头、眼、身一起参加。若一面走路一面辩论,他这种姿势尤为显著:跟上他的脚步,和跟上他的谈话速度一样不容易,辩论得越激烈,他走得越快。他尖声喊叫,他打手势,他踢腿。若在室内,也完全照样。辩论的题目呢,恐怕最难对付的就是朗弗罗和丁尼孙这两位诗人的功过如何。要是不跟宗岱谈,你就再也猜不着一个话题的爆炸性有多大。多么简单的题目,也会把火烧起来。因此,跟他谈话,能叫你真正筋疲力尽。说是谈话,时间长了就不是谈话了,老是打一场架才算完。
梁宗岱与人争辩甚至会动武。著名学者、教授、古希腊文学翻译家罗念生先生曾在文章中回忆道:l935年我和宗岱在北京第二次见面,两人曾就新诗的节奏问题进行过一场辩论,因各不相让竟打了起来,他把我按在地上,我又翻过身来压倒他,终使他动弹不得。而梁宗岱任教于复旦大学时的一位学生,在回忆文章中也记录了梁宗岱与一位中文系老教授为一个学术问题争论直至交手的场面:两人从休息室一直打到院子当间,终于一齐滚进了一个水坑;两人水淋淋爬了起来,彼此相觑一下,又一齐放声大笑这两位师长放浪形骸的潇洒风度,令一些讶然旁观的学生永远忘不了。
梁宗岱教授上课的时候,讲到忘我处,经常捋起衣袖,露出上臂肌肉,炫耀自己的强壮,强调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学生被他的这种亲切感染,整个课堂气氛让人如沐春风。
1944年秋天,正在复旦大学任教的梁宗岱刚刚完成一个学期的授课任务,正赶上蒋介石物色智囊团人选,他看中了在知识界有影响的梁宗岱,就派人持他的亲笔信来召见梁宗岱,前后三次召见都被梁宗岱婉言拒绝了。第四次,由徐道麟坐蒋介石的轿车来到重庆北碚,要亲自接他去见蒋介石。徐是梁宗岱早年留欧时的同学,又是蒋介石的亲信。他来之前曾先打电话通知复旦大学校长章益,梁宗岱知道这一次走脱不了,只得出面周旋。他见到徐道麟后便说:老同学,我刚下课,肚子饿得叫了,咱们先上馆子吃一顿再说。于是他拉上章益校长一同下饭馆。在餐桌上,梁宗岱不断饮酒,并装出一副醉态,摇摇晃晃地对徐道麟说:今天不能去拜见蒋总裁了,改天再去吧。在北碚兜兜风,就送我们回学
校好不好?就这样,巧妙地躲过了蒋介石的召见。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梁宗岱十六岁时在文坛崭露头角,一群记者来访却把他当成梁宗岱的儿子,我们可以从这一侧面看出梁宗岱的聪颖早慧。
B.梁宗岱在法国留学时,从大师那里获得终身受用的人生经历,回国后先后在多所名校任教,跻身著名教授学者行列。
C.梁宗岱在蒋介石召见的时候,拉着老同学下饭馆,拼命喝酒,一副醉态,我们可以看出他缺乏政治远见。
D.梁宗岱与罗念生曾就新诗的节奏问题进行辩论并大打出手,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没有学养的大家形象。
E、本文运用平实自然的语言,娓娓地生动叙述,讲述了梁宗岱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梁宗岱的敬仰之情。
(2)梁宗岱的可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你根据文意进行简要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引用北大教授温源宁《不算知己》中对梁宗岱的生动描述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梁宗岱先生的好辩留下了许多佳话,有人说好辩是人性的优点,也有人说好辩是人性的弱点,请你谈谈自己的认识。(8分)
2月4日
唯灵魂不可征服
纳尔逊曼德拉,是领导废除种族隔离制度的南非国父,名满天下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在我们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受到最高程度和最大规模集体敬仰的人物。
2013年7月18日是曼德拉95岁寿辰,但半年来已多次传出其病危的消息,人们为他祈祷,同时内心在逐渐接受他终将离去的事实。
对曼德拉的赞颂汗牛充栋。对他自己,唯已故香港歌手黄家驹的《光辉岁月》最具直抵内心深处的力量。无论何时何地歌声响起,纵不能再如年轻时那般心潮澎湃,眼底总有一点热意和泪意。据说,当年曼德拉请人将歌词译成英文,听罢潸然泪下。
黄家驹1990年3月创作《光辉岁月》,当时曼德拉刚刚出狱一个月。从1962年8月再度被捕到1990年2月重获自由,从44岁到71岁,他服刑27年,被单独关在荒凉海岛监狱的一间狭小牢房里,屡遭看守虐待。因长时间在烈日下的采石场做苦工,他的眼睛从此受不了强光刺激。
钟声响起归家的讯号/在他生命里仿佛带点欷歔/黑色肌肤给他的意义/是一生奉献肤色斗争中
为了理想和信仰,激昂慷慨,坚贞不屈,这样的仁人志士古今中外不算罕见。难得的是曼德拉不仅有理想和信仰,而且有平和的理性。
1964年被判终身监禁时,他在法庭上发表了长达4个小时的演讲,神情镇定我怀有一个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想,在这样的社会里,所有人都和睦相处,有着平等的机会。我希望为这一理想而活着,并去实现它。但如果需要的话,我也准备为它献出生命。
1990年2月,他在全世界的欢呼声中重获自由,态度甚至更加平静: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他以善良和宽恕,作为新南非国家团结的黏合剂。
疲倦的双眼带着期望,残留的躯壳亦能继续迎接光辉岁月。黄家驹的歌词仿佛神奇的预言。多数人一生的华彩乐章早早、草草终止于青壮年时代,但曼德拉不然,为废除种族隔离制度而进行的斗争、72岁之前的年轮,不过是他的前半生。
后半生里,曼德拉赢得1994年大选,成为南非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尽管被批评任内虽重视人民却忽视政策,但谁都不能否认他的功绩主导后种族隔离时代南非的民族和解与政治转型,实现政治权力的稳定交接。他确无一双魔术之手,不能帮助国家和同胞立竿见影地摆脱贫困、犯罪和种种社会问题,但他对待权力的姿态和对制度的建设,保障了南非作为多种族、多部族共处的彩虹国度内部的持久和平。
上世纪90年代,是整个非洲大陆从一党制向多党制选举大规模转轨的时代,五六十年代民族独立运动中涌现的非洲领导人,鲜有主动挂冠求去者;而在多党制选举中上台的首批新生代领导人中,处心积虑再三谋求连任者比比皆是。曼德拉却是少数。1999年首个总统任期届满时,他若想连任易如反掌,但他果断宣布退休。这个愿意为信仰把牢底坐穿的人,不愿意为权力而多恋战一天。他用前半生证明了自己威武不能屈,又用后半生践行了富贵不能淫。世人趋之若鹜的权力名利,于他竟然如浮云。
独对铁窗的漫漫岁月里,曼德拉时常念诵19世纪英国诗人威廉亨利在病榻上创作的诗篇《不可征服》,末段俨如誓言:命运之门何其狭窄,不要紧/刑罚折磨何其严酷,没关系/我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我是自己灵魂的统帅。
谁的一生不曾经过彷徨的挣扎?而风雨中始终抱紧自由,囹圄中坚信可改变未来,问谁又能做到?
缤纷色彩闪出的美丽,是因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在人性的光谱里,曼德拉一生所添颜色,何等绚烂,耀人眼目。
(选自《国际先驱导报》2013年6月28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黄家驹的《光辉岁月》创作于曼德拉刚刚出狱一个月。据说,当年曼德拉请人将歌词译成英文,歌声响起,他潸然泪下,纵不能再如年轻时那样心潮澎湃,但他的眼底总有一点热意和泪意。
B.曼德拉怀有一个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想,更可贵的是,他不仅有理想和信仰,而且有平和的理性。他的善良和宽恕,是新南非国家团结的黏合剂。
C.72岁之前,曼德拉为废除种族隔离制度而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担任南非总统后,他主导了后种族隔离时代南非的民族和解与政治转型。
D.我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我是自己灵魂的统帅,曼德拉时常念诵这首19世纪英国诗人威廉亨利的诗篇《不可征服》,因为曼德拉就是这样做的,他也做到了。
E.这篇传文对曼德拉44岁之前的斗争历史只字不提,对他1999年结束总统任期后的生活也极其简略,重点介绍他的思想、人格及胸怀,选材精当,详略得当。
(2)曼德拉的善良和宽恕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曼德拉与古今中外仁人志士及谋求连任的非洲领导人对比,用意何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题目唯灵魂不可征服的含意的理解。(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或曰:邪说之害正也,宜放而绝之。则此书之不泯,其可乎?对曰: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
(选自曾巩《战国策目录序》)
20.《战国策》的体例是什么?它在《四库全书》中属于哪一部?(2分)
答:▲▲
21.文中认为禁邪说的最好方法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2分)
答:▲
2月5日
吴文俊:从古代走向未来的语文家
连绵数千公里的美国大草原在科罗拉多州被中部的洛基山所阻遏。在终年积雪的山脉的映村之下,州府丹佛显得格外洁净端庄。
1984年,全美定理机器学术会议在丹佛近郊的格里美大学城召开,这是个不大不小的会议,与会者100余人,全是国际语文自动推理领域的精英。会议上,周成青交了一篇题为《用吴方法证明几何定理)的论文,同时在现场用电脑演示,短短的十几分钟证明了几百务几何定理,整个会场顿时轰动。
吴方法?是文俊?吴文俊何许人也?闻所未闻,与会的年轻精英们搔首皱眉;似曾相知,老一代的精英们却依稀记得:三四十年前,在巴黎有个叫吴文俊的中国人,对示性类平方运算及其流形给出了明确的表达式,这个表述式被国际上誉为吴公式。销声匿迹多少年,这一次又以吴方法重露头角,再现辉煌。学术会后,美国《自动推理》杂志主编致信吴文俊,希望能在该杂志上重新发表他的奠基之作《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基本原理》。这一来,吴文俊的声名再次鹊起,各方邀请信纷至沓来。吴文俊欣然前往。1986年,67岁的他到了美国。在阿格纽国家实验室,他看到专家们对用电脑从开普勒定律推导牛顿定律一筹莫展,就用自己带来的电脑软件,三下五除二干净利落地完成了自动推导工作,使亲睹者惊讶不已。
1940年,吴文俊以出色的成绩从大学毕业。上海当时是日本占领的沦陷区。日本人早已注意到这个貌不惊人、聪慧异常的学生。他们愿提供奖学金,让他到日本去深造,或者,他也可去日本的语文研究所工作,由吴文俊自己选择。吴文俊的选择非常简单:留上海。而留上海意味着穷困潦倒,也意味着从此告别神圣的语文研究殿堂。他到处奔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郊区的一所中学找到了一个位置。此后的整整五年半,他再也没有接触语文研究,只是长夜梦醒,才浮现依稀模糊的a、b、c
命运之神再一次惠顾了他:抗战胜利,吴文俊结识了陈省身教授,他被安排在中央研究院语文研究所工作。吴文俊不负师望,在一年半的短短时间内,就在新兴的拓扑学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在这个迷离晦涩的领域有了突破:对惠特尼提出的对偶定理做出了简单新颖的证明。陈省身对此大喜过望,在赞叹之余立刻把他送往国外留学。于是在1947年,吴文俊到了法。1949年获得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后,他继续全力向拓扑学进军。1950年,他提出了吴公式和吴文俊示性类,这一让他崭露头角的新成果使当时欧洲语文界为之瞩目。然而,吴文俊又面临着不是选择的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他心里引起了持久的激动。义无反顾爱国不用喧嚷,甚至不用表白,他一声不响地回来了,这是1951年的冬天。他开始任教于北京大学,仅半年,就调到中国科学院语文研究所任研究员。
吴文俊现在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了。他凭着自己年富力强和满腹经纶,在拓扑学的领域里横冲直撞,左右开弓。1958年,他开始对策论的研究,1967年,他专注于示嵌类理论与线性图平面的相关问题;1970年,又提出了I量度的概念到了1974年,突如其来地,他开始涉足研究中国古代语文史。也许这是命运之神的最大恩赐:他对中国古代语文史的研究以及这些研究成果与现代电脑相结合所开创的中国别具一格的语文机械化领域,铸成了吴文俊人生之途的第二块里程碑。
平心而论,吴文俊起初对中国古代语文也了解不多,但不久他便发现中国古代语文自成一体,不仅与西方理论是完全不同的两套思路,而且对现代语文也有启迪。他深入了,忘情了,而且激情澎湃了。1977年,他发表了《中国古代语文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在10年之后的1987年,他发表了更加重要的《中国传统语文的再认识》,引起了语文界的极大兴趣。
吴文俊目光敏锐,当世界电脑发展初露端倪之时,他立剜把电脑与自已所研究的中国古代算术思想联系起来,从而开辟了一条与西方迥然不同的语文机械化一定理机器证明的道路。在吴方法为世人所推崇之后,1989年吴文俊任语文机械化研究中心主任,他即把他创造的方法用于不等式证明,从而使它在机器人学和非线性规划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也许是吴文俊太兴奋了,有一天,一向谦虚谨慎的他竟然口吐狂言:我是真正理解中国古代语文的第一人。同时又补上了一句:我国古代机械化和代数化的光辉思想和伟大成就是无法磨灭的。这两句话刻画出一个完整的吴文俊:从古代走向未来的语文家。
(摘编自樊洪业《院士故事》)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篇,作者用充满诗意的笔触描写美丽的大草原、终年积雪的山脉、洁净端庄的丹佛城,这些描写为吴文俊的出场渲染气氛,为全文奠定了优美欢快的基调。
B.1984年在丹佛近郊格里美大学城召开的全美定理机器学术会议,精英云集,吴文俊虽然没有与会,但一篇《用吴方法证明几何定理》的论文和现场演示在会场引起强烈反响。
C.吴文俊在几十年前就巳经在巴黎因吴公式而崭露头角,所以老一代的语文精英对他记忆犹新;几十年后,又以吴方法再现辉煌,又一次声名鹊起。
D.吴文俊大学毕业后,面对日本人提供的优厚待遇,不为所动,毅然选择留在当时条件很差的上海工作,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报效祖国的炽热的爱国之心。
E.陈省身教授是发现并着力培养吴文俊的伯乐,如果没有陈省身教授的精心栽培和大力帮助、支持,吴文俊就不可能在国际教学研究领域取得那么多项尖的学术成果。
(2)文章开篇从1984年的全美定理机器学术会议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作为一名杰出的语文家,吴文俊具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4)为什么说吴文俊是一个从古代走向未来的语文家?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16.下面是一副缅怀鲁迅的对联,依次填入空格处的短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上联:以赤热心,,
下联:,写沉痛书,
①作冷静语②含慈母泪③共知长翰有深期④莫谓遗言犹讽刺
A.①③②④B.①④②③C.②③①④D.②④①③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在画横线处把结论性的句子补写完整。(2分)
习语带有鲜明的文化色彩。在汉语中说犟得像头牛,在英语中却说犟得像头骡子汉语中说力大如牛,在英语中却说力大如马,因为在西方文化中,骡子和马分别代表顽固和力量。可见,意思相同的习语。
答:
2月6日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分)
日前,青花瓷的故事正在央视综合频道热播。这部由央视纪录频道制作的最新作品,描绘了明清之际中国外销瓷寰宇之旅的恢弘图景,将历史上对于中国外销瓷的重要事件一一地呈现出来。
(l)文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指出并加以修改。(l分)
答:
(2)文中有一处词语使用不当可删去,请指出。(l分)
答:
1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7分)
在2013年暑假热播的各档汉字书写节目中,许多生活中的常用词语,纷纷成为选手闯关的拦路虎。而对观众的调查也证实,许多人写不出烙饼害臊电饭煲等生活中的常用词语。
对汉字书写中普遍存在的写不出常用词语这一现象,你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思想之河汩汩向前
李泽厚对哲学的最初兴趣,要追溯到12岁那年的一次精神危机。那年春天,他看到山花烂漫、春意盎然,却突然感到:人是要死的,这一切还有什么意义呢?这个人生之谜霎时间击中了他,使他倍感困扰与悲观。
1950年,李泽厚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大哲学系。虽然身在中国最高学府,他大学时代却主要靠自学。那时刚解放,大学里许多课程还未开,冯友兰等哲学教授还在改造思想,所以李泽厚没有上过中国哲学史课。
李泽厚从大一开始就自己搞研究,有时逃课,有时上课看自己的书。他用老师的借书证借图书馆的线装书,每次借30函,要跑几趟才能全部扛走。有段时间他患病,一些活动不能参加,就把更多时间放在读书和写文章上。他找到一间废弃的屋顶阁楼,在这里做了大量笔记。他回顾说:我最大缺点之一,是不喜欢问,总是自己摸索,走了许多弯路。
他的第一个研究目标是谭嗣同,本以为很好研究,当时看谭嗣同,人很重要,书又不多,就投入进去了,结果吃亏了,他因为思想不成熟,现点相互矛盾。稿子下了很大工夫,写了五遍,直到毕业才完成。多年后一个哈佛博士将其译为英文,十分佩服他分析得那么细。这篇《谭嗣同论》后来收进了他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一书,影响很大。
虽然承认年轻时走了许多弯路,但李泽厚至今认为导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时间、书籍和不断从方法上总结经验。
李泽厚虽然成名早,但因政治表现不突出,成了社科院下放劳动最多的人。文革时,在干校只准读毛选,李泽厚在行囊里偷偷带了英文版的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把毛选遮在上面掩护,还偷偷做了几万字的笔记。
蛰伏近二十年,1979年3月,34万字的《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出版了,令许多人大吃一惊。实际上,这不只是一本研究康德的书,通过批判,李泽厚在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他将康德与马克思相联系,从中表达了人类学本体论的初步构想。在思想大解放的上世纪80年代,此书产生了巨大影响,至今已再版6次。
4个月后,他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出版,同样引起轰动。
上世纪80年代,是李泽厚的著述高峰期。继上述诸书之后,他又出版了《美的历程》《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和《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到80年代末,他完成并出版了《华夏美学》和《美学四讲》。
那时,李泽厚每有新作发表,朋友间都要奔走相告。时隔30年,易中天仍清晰记得《美的历程》带给他的震撼,以十几万字的篇幅来完成这样一个美的历程,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在看似漫不经心的巡礼中触摸到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诚非大手笔不能为!
在这之前,没血史的论著基本是教科书式的编年史,只有归纳,没有独创,更谈不上自己的理论体系,除了让人得到些知识,完全无助于提高审美能力。当时我也看过好些文学史美术史,不满意。所以这本书,每章每节,我都有些新东西。
《美的历程》让年轻人看到了原来学问可以这样做:讲哲学,可以不套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争的既定框架;讲文艺,也不一定要套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帽子,完全可以从作品和自己的感受出发。冯发兰先生称赞此书是对中国美学、中国文学以至于中国哲学的精练概括,一部死的历史,你讲活了。
当时,正有一股自下而上的美学热袭来,青年人对美学有一种近乎狂热的兴趣,《美的历程》更成了青年学子的架上之书、枕边之物。1986年,《人民日报》一篇文章标题即为《请听北京街头书书摊小贩吆喝声李泽厚、弗洛伊德、托夫勒》。
虽说《美的历程》为李泽厚赢得巨大声望,但他说:这在我写的书里,第三本也算不上!在他看来,1988年出版的《华夏美学》更重要,因为叩问美的本体、解开美的哲学之谜,才是他真正的美学抱负!《华夏美学》在儒道互补的思路下提出了儒所派生的情本体美学、乐感美学,极大地拓展了中国美学精神的深度与广度,也为他后面的哲学研究打开了新的通道。
1989年,他的另一部重要美学专著《美学四讲》出版,他的美学观点主要集中在这本书中。时隔二十年后,2010年2月,美国最权威的世界性古今文艺理论选集《诺顿理论与批评文选》第二版,收录了李泽厚《美学四讲》艺术篇中的第二章形成层与原始积淀。这套文集由柏拉图的论著选起,一直选到当代。李泽厚是进入这套一直由西方理论家统治的文论选的第一位中国学人。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在介绍李泽厚哲学、美学思想和论著的同时,还借助他人对其论著的高度评价,突出了李泽厚在中国当代哲学、美学领域开创性的贡献。
B.12岁的一次精神危机使李泽厚对人生倍感困抗与悲观,却也使他对哲学产生了兴趣,这可以视为其思想之河的源头。
C.上世纪80年代是李泽厚的著述高峰期,他相继出版了《美的历程》《中国古代思想史论》《美学四讲》等专著,在中国掀起了一股美学热。
D.《华夏美学》一书叩问美的本体、解开美的哲学之谜,表达了李泽厚真正的美学抱负,他的美学观点也主要集中在这部专著中。
E.2010年2月,由西方理论家统治的权威文论选收录了李泽厚的《美学四讲》,这足以说明李泽厚的美学研究所达到的高度。
(2)请简要概括李泽厚学术研究的历程。(6分)
(3)《美的历程》为李泽厚赢得巨大声望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4)虽然承认年轻时走了许多弯路,但李泽厚至今认为导师并不重要。你对导师并不重要这个观点有何看法?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8分)
2016届高三语文寒假作业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高三语文寒假作业请继续关注查字典语文网高中频道!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2016届高三语文寒假作业发布于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