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语文网总结了2016高三语文下册2月月考检测试题及答案,供大家练习!

第Ⅰ卷(客观题,30分)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累赘/积累   阻塞/塞住    商贾云集/余勇可贾     中医诊脉/脉脉含情

B.扎针/挣扎   钻研/钻石     载歌载舞/三年五载    惟妙惟肖/不肖子孙

C.道行/内行   翘首/翘尾巴   一撇一捺/撇开不管    疾风劲草/刚劲有力

D.饮料/饮马   碑帖/妥帖    强弩之末/强人所难    长吁短叹/吁请救助

2、下列字形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闪烁 超凡脱俗 深奥 矫妄过正 B.绮丽 鹤发童颜 毗邻 集腋成裘

C.酝酿 鞠躬尽粹 剽窃 纵横驰骋     D.踝骨 锱珠必较 赡养 妄自菲薄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要解决我国法律服务市场监管不力的问题,就必须完善相关立法,改革法律服务市场的监管体制和工作机制。

B. 如此重大的事情,厂长况且不能个人做决定,他一个科长,竟然违反规定擅自做主,这小伙子也太不知深浅了。

C. 专家指出:肥胖症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科学瘦身;乱服减肥药,虽然也可能减轻体重,但副作用很大,会使身体苗而不秀,有害身体健康。

D. 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就住房、医疗和反腐败等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广开言路,充分体现了委员日益增强的参政议政意识和强烈的主人公责任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电信业内人士报料,“高额吸费电话”之所以能大行其道,是因为电信运营商参与了不法垃圾短信公司和声讯服务台的收益分成的结果。

B.后金融危机时代,欧洲一些国家如希腊,由于债务危机已经导致债务负担出现不断加剧的趋势,使国家主权风险迅速提高。

C.在华盛顿核安全峰会上,与会的国家首脑以防止“核恐怖”为中心话题,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和磋商,提出了一些基本共识。

D.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是主题演绎的形象载体和视觉标识,与历届世博会吉祥物形象相比,在主题表现、造型设计等方面有明显区别。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从华尔街危机看新蒙昧主义的破产

华尔街的金融海啸,将颠覆笼罩在世界许多人头脑中的一种根深蒂固的盲目崇拜和迷信,一种曾经被灌输给世界人民的历史观和文化观。

那种弥漫全世界的迷信或思潮究竟是什么呢?简言之,它是一种“新蒙昧主义”,也就是一种“美国什么都好”、“代表了人类历史和进步方向”、“全世界都要学习美国、依照美国模式来改造自己的民族和国家”的思潮。

新蒙昧主义是相对于旧蒙昧主义而言的。旧蒙昧主义是指文艺复兴之前的中世纪欧洲,宗教迷信和教会教条统治人们思维意识的时代,是罗马教廷企图以他们的价值观来塑造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时代。历经千辛万苦,通过无数斗士的不懈努力,欧洲终于摆脱了旧蒙昧主义的统治。但是,一种新蒙昧主义也应运而生。

最初也是最持久的理念就是“西方中心论”或“欧洲中心论”,其核心思想是欧洲(主要是英国)代表着人类的前途,无论是政治制度、经济体制、道德价值、语言文化乃至吃穿住行,欧洲都代表着人类进步的唯一方向。到20世纪,西方中心论或者说新蒙昧主义,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最极端和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美国精英发明的“历史终结学说”,代表作是美国新保守主义的重要人物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历史终结学说宣称:“美国模式的自由民主制度乃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是人类最后的一种统治形式”。基辛格在回顾20世纪的历史时曾宣称,整个20世纪的历史,就是美国试图依照自己的理想来塑造整个世界的历史,美国要把它的“价值观推广到全世界,以此来构造一个崭新的世界”。

新蒙昧主义是一个世界现象,已存在数百年了。其表现方式花样繁多,譬如,国际战略领域推行单极世界和单边主义;政治制度领域推行美国式民主、自由和人权;娱乐领域推崇好莱坞和百老汇等。在经济、金融、货币领域则是“华盛顿共识”。这是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强加给发展中国家的一套经济、金融和货币政策。其基本目的是将世界各国经济金融政策的主导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经济学的理论逻辑和最近30年的历史事实充分说明:一旦世界各国真的依照“华盛顿共识”,完全放开金融市场、彻底取消外汇管制、实施完全的浮动汇率,那么,世界各国的经济金融对美元的依赖就更加彻底。美国将在更大程度上左右世界各国的经济金融发展。历史早就证明,这套完全不顾各国实际的极端政策不仅没有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稳定增长,反而酿成了巨大灾难。当年迫于压力,接受“华盛顿共识”的几个亚洲国家,早就与“华盛顿共识”分道扬镳了。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经验,是对“华盛顿共识”有力的驳斥。中国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市场经济道路,而华尔街爆发的金融海啸已将美元霸权的神秘光环席卷而去,新蒙昧主义也已江河日下。全世界都在反思和批评华尔街模式,重建国际经济、金融和货币体系的强大呼声振聋发聩,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狂热推销“华盛顿共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原文有删改)

5.下列对“新蒙昧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中心论”或“欧洲中心论”,是新蒙昧主义最初也最为持久的理念;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代表着人类的前途和人类进步的唯一方向,是其理念的核心。

B.“新蒙昧主义”是从“旧蒙昧主义”脱胎而来的,旧蒙昧主义指的是欧洲文艺复兴前世界各国人民的思维意识被罗马教廷用宗教迷信和教会教条统治的时代。

C.新蒙昧主义20世纪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新保守主义的重要人物福山等美国精英狂热鼓吹“历史终结学说”,宣称美国模式是人类最后的一种统治形式。

D.新蒙昧主义实际上就是美国“什么都好”、“代表了人类历史和进步方向”、“全世界都要学习并依照美国模式来改造自己的民族和国家”等说法的同义语。

6.下列对“华盛顿共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亚洲的几个国家当年迫于压力不得不接受“华盛顿共识”,后来又将其抛弃,因为“华盛顿共识”不仅没有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稳定增长,反而酿成了巨大灾难。

B.“华盛顿共识”是新蒙昧主义在经济、金融、货币领域的表现,是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顾各国实际而强加给发展中国家的一套经济、金融和货币政策。

C.世界各国一旦真的依照“华盛顿共识”那一套去做,各国的经济金融对美元的依赖就更加彻底。这已为经济学的理论逻辑和中国最近30年的历史事实所证明。

D.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极力贩卖“华盛顿共识”,其基本目的是要把世界各国经济金融政策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左右世界各国经济金融的发展。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说的“笼罩在世界许多人头脑中的一种根深蒂固的盲目崇拜和迷信,一种曾经被灌输给世界人民的历史观和文化观”,指的就是“新蒙昧主义”思潮。

B.新蒙昧主义是一个已存在了数百年的世界现象,“全盘西化”思潮曾在许多国家广泛流行,的确有大量知识精英和各界人士,深信美国模式代表着人类的未来。

C.改革开放30年中国在经济金融等方面取得了伟大成就,走出了一条既完全放开金融市场又具有自己特色的市场经济道路,这是对“华盛顿共识”的有力驳斥。

D.华尔街爆发的金融海啸虽然给了“新蒙昧主义”致命一击,但是我们批判新蒙昧主义,并不意味着要将美国制度和文化的优越性,以及其他宝贵经验全盘否定。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0题。

谏   论

苏洵

夫臣能谏,不能使君必纳谏,非真能谏之臣;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欲君必纳乎?向之论备矣。欲臣必谏乎?吾其言之。

夫君之大,天也;其尊,神也;其威,雷霆也。人之不能抗天、触神、忤雷霆,亦明矣。圣人知其然,故立赏以劝之。传曰“兴王赏谏臣”,是也。犹惧其選耎①阿谀,使一日不得闻其过,故制刑以威之。《书》曰“臣下不正,其刑墨”,是也。人之情,非病风丧心,未有避赏而就刑者,何苦而不谏哉?赏与刑不设,则人之情又何苦而抗天、触神、忤雷霆哉?自非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谁欲以言博死者?人君又安能尽得性忠义者而任之?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君之难犯,犹渊谷之难越也。所谓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者,勇者也,故无不谏焉;悦赏者,勇怯半者也,故赏而后谏焉;畏罪者,怯者也,故刑而后谏焉。

先王知勇者不可常得,故以赏为千金,以刑为猛虎,使其前有所趋,后有所避,其势不得不极言规失。此三代所以兴也。末世不然,迁其赏于不谏,迁其刑于谏。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乱亡随之也!间或贤君欲闻其过,亦不过赏之而已。呜呼!不有猛虎,彼怯者肯越渊谷乎?此无他,墨刑之废耳。三代之后,如霍光诛昌邑不谏之臣者,不亦鲜哉!

今之谏赏,时或有之;不谏之刑,缺然无矣。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则谀者直,佞者忠,况忠直者乎?诚如是,欲闻谠言②而不获,吾不信也。

【注】①選耎:xùn ruǎn柔弱,惧怕。     ②谠言:dǎnɡ yán正直之言,慷慨之言。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人知其然,故立赏以劝之        劝:勉励

B.《书》曰“臣下不正,其刑墨”,是也 是:这样

C.谁欲以言博死者            博:搏斗

D.诚如是,欲闻谠言而不获    诚:果真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其尊,神也               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  ①故立赏以劝之             ②问征夫以前路

C.  ①人君又安得忠义者而任之   ②之二虫又何知

D.  ①欲闻谠言而不获           ②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三段运用三个人跨越深渊的例子,形象地表明了刑罚、赏赐对臣下进谏的积极作用,运用的是喻证法。

B.作者认为,如果不设置明确的奖赏与刑罚措施,所有的臣子是绝不会冒着触犯君王的危险而去进谏的。

C.文章一开头就提出论点“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强调纳谏之君要使臣子必谏。下文由此生发,展开论述。

D.文章从君王的角度立论,具体而生动地探讨了君王如何才能使臣子踊跃进谏的问题。

第Ⅱ卷(主观题,120分)

四、(23分)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3分)

②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乱亡随之也!(3分)

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而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荆轲刺秦王》)(4分)

12、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苏幕遮•草   宋•梅尧臣①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②年最少。窣地春袍③,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注解】:①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一生经历坎坷,屡试不中,仕途极不得意,仅仅任过州中主簿等职;②“庾郎”本指庾信。庾信是南朝梁代文士,他得名甚早,“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庾开府集序》);③窣地,拂地;春袍,刚释褐入仕的年轻官员,一般都是穿青袍,春袍,青袍,实为一物。

(1)词人在词中借“草”这一意象表达出复杂的情感,请加以简要阐述。(4分)

(2)在词中,词人主要借助于怎样的表达技巧来表现其复杂的感情,请予以简要阐述。(4分)

13.按要求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组任选一组)(每句1分,共5分)

第一组

(1)亦余心之所善兮,                 。(《离骚》)

(2)地崩山摧壮士死,                 。(《蜀道难》)

(3)东船西舫悄无言,                 。(《琵琶行》)

(4)          ,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5)杜甫《哀江头》中有两句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姜夔《扬州慢》中也有两句诗与此意思相近,手法相同,这两句是:“        ,           ?”

第二组

(1)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

(2)                   ,却匈奴七百余里。     (贾谊《过秦论》)

(3)暮春之初,              ,修禊事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4)              ,樽酒家贫只旧醅。     (杜甫《客至》)

(5)写出陶渊明《归园田居》渴求摆脱官场,向往回归农村的两个对偶句。               ,              。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秦淮河上寻桨声

文瑞

最早对秦淮河的认识,缘于唐代杜牧的诗《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雾霭如烟,酒肆飞歌,人家热闹,商女如花……从此,在我的印象中,秦淮河与风月,与商女、人家、诗人是裹挟在一块的。

当时的我没有能力走近秦淮河,只能是心生些无端的遐想。想什么呢?想秦淮河的风月,历经六朝摞下来是不是可以摞成一摞诗册了?想有谁可以测知秦淮河里究竟溶了商女胭脂红多还有溶了商女的相思泪多?想秦淮人家是谁?是酒家、船家、商家、女人家?是酒家的花雕芬芳,是船家的轻舟载月,是商家的挥金如土,是女人家的袅袅婷婷?想是秦淮河风流还是来到秦淮河的诗人风流?是秦淮河的风流诱发了诗人的风流,还是诗人的风流赋予了秦淮河的风流?到过秦淮河的人说,秦准河诗境与环境曼妙无比——诗歌中可以读出秦淮河,秦淮河可以流出诗歌。

我想象的秦淮河,两岸的酒家肯定是要有的,软软的吴歌也肯定是要有的,即便是艳俗的女子也可以是有的,而每个酒家门前肯定也飘逸着一方旌旗或是几枚灯笼,打着诱人的“秦淮人家”字样,吸引着天下来客;临河的窗边最好有一扉窗开着,窗台上吊一盏小灯,供着一盆兰花或茶花,或倚着一个婉约的江南女子——如果没有女子倚窗,则要有吴歌从窗里飘逸出来。而秦淮河的水呢,必定是清澈见底,甚至可见鱼虾追逐,船从如镜的水面划过,划出一道清波,清波在逶迤的灯光下闪烁着片片粼光;天上有一轮孤月随着船走,船窗里有三两个知己,或抚琴或轻歌,或饮酒或品茗,或叙情或抒怀。如果是冬天则要有一炉暖炭煮着黄酒,如果是夏天则要有一把娟丝的扇摇着凉风,如果是春天就遐想“无风自婀娜”的王献之诗中的桃叶姑娘,如果是秋天就戏说来江南贡院考试的才子唐伯虎的韵事……

后来,我读大学时,读到了朱自清、俞平伯两位散文大师的同题美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对秦淮河有了新的感悟。两位大师因为生活经历和对事物感悟的角度不同,出来的文章或重于抒情或偏于状景,伯仲难分,均是千秋文章。这时的秦淮河,已然没了六朝的历史味的古韵,但仍有商女的歌声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朱、俞是性情中人,更是道德中人,显然不适应这种缺乏情韵的歌声,他们宁愿在灯与月交融的秦淮河静静的一隅“静听那汩——汩的桨声”……于是,秦淮河的风月在我心中演变成了“汩——汩的桨声”。

2005年农历大雪的一天,我走近秦淮河。时值寒冬,却人流如织。秦淮河窄窄的,不过百米,两岸灯火如炬,迷离闪烁,旧唐诗流淌的风韵被放大有些变形。这热烈的场景令我一时竟不能适应。我心想:秦淮河可以有商女有人家,但秦淮河不应该是如许艳俗的呀?

显然,我要失望了。把秦淮河定格于美好想象的诗歌与传说中,只会是如同朱自清一样的结局了——“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21世纪的市场经济,商业运作古文化,秦淮河的商味浓郁得像粘稠的蜜,现代、时尚的霓虹灯五光十色,加之行色匆匆的人群、南腔北调的人语,蛊惑得秦淮河的清韵全然无了踪影。或许,秦淮河的唐诗宋词的妙韵全部回到诗卷中去,回到历史中去了。这日,天寒地冻,我四处寻觅也没有寻觅到曾经载过朱、俞的那种带桨的“七板子”船,因此,我放弃了游船的想法,我预见上了船去必定也感受不到杜牧的诗韵,感受不到朱、俞笔下的那感动人心的“汩——汩的桨声”。

其实,浮躁的是人心。秦淮河始终是厚重的,她沉淀了层层叠叠的历史,流逝了年年岁岁的时光,而且,还将继续把历史沉淀,把时光溶解,直到永远。秦淮河始终是静谧的,她历经千秋岁月,早已看惯了风花雪月、刀光剑影,看惯了朝野更迭、聚合离散,看惯了春风扬柳、冰霜残梅,也早就听惯了商女们的歌舞升平,习惯了商女们的爱恨情仇。秦淮河始终是自然的,她为城市承载了过多的奢侈,包容了过多的繁华,可这奢侈与繁华是人类给予她的呀,应该返朴的是人类,是搅了秦淮河清韵的人类。历史一页一页翻过,时光一年一年走过,世事变迁,世事缤纷,灵魂属于自己,本就是走马观花的我们又何必向秦淮河寻求些什么呢?

对秦淮河有了这样的理解,我的心蓦地清明起来。身临繁华却心如静水。而在这心的静水中,一支灵魂之桨在游弋,发出“汩——汩的桨声”……

(选自2006年第9期《散文选刊》)

14.结合原文,回答问题。(6分)

(1)第二段中“诗歌中可以读出秦淮河,秦淮河可以流出诗歌”一句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请作解释。

(2)文章最后说“对秦淮河有了这样的理解”,“这样”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15.文章开头引用了杜牧的诗句,这有什么作用?(4分)

16.本文容量大,但思路清晰,结构分明。请说出文章在材料的安排上的特点,并分点概括作者对秦淮河的感受。(6分)

17.文章题为“秦淮河上寻桨声”,从全文看,“桨声”指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个题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六、(15分)

18、阅读下段文字,请在横线处描写出狮子变样后的情景,并写出故事的寓意。 (4分)

狮子醒来发现自己的尾巴上挂了张标签,上面写着“驴”,编号、日期、鲜红的公章、签名一应俱全。他想不能自行摘掉,得合法地摘下这标签。他先是愤怒地质问驴子和狼等动物:“我是不是狮子?我怎么会是驴?我从来不吃草!”动物们众说纷纭:“依照法律,我看你是一头驴子。”“你的外表,无疑有狮子的特征,可具体是不是狮子我们说不清!”“你倒不是驴,可也不再是狮子!”狮子变了口气,低三下四,求这个作证,向那个解释,同情狮子的不少,但谁也不敢把那张标签撕去。憔悴的狮子变样了,为这个让路,给那个闪道。终于有一天,                                           。

(1)变样后的情景:                                           。(不超过20个字)

(2)寓意:                                                   。(不超过20个字)

19、阅读下面的文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三星堆研究的三个难点。要求每条不超过18字。(6分)

三星堆祭祀坑内各种奇诡怪异的形象从未见于著录,至今我们还不得不主要借助于有关中原文化典籍的知识来认识和探索三星堆遗物的风貌和内涵。如关于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青铜鸟等形象的认识,就不得不借助于我们已知的关于司神巫师、建木社树和龙凤等中原知识,来对三星堆遗物加以猜测性的对比,这就难免发生歧义,难以准确认识其真谛。三星堆文化的族属和文化渊源,若隐若显,由于历史上巴蜀地区文化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民族源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别是长时期的民族交往、民族迁徙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振荡,使我们至今对巴蜀内部的民族关系还难以从纷繁中理出头绪。三星堆文化还以遗迹和实物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古蜀城邦体系和错综复杂的古蜀王国体系,但我们仅凭从蚕丛、柏灌、鱼凫到杜宇、开明的蜀王世系的知识,无法为它找到文化学上的坐标定位。

(1)

(2)

(3)

20、我校历届高三均有以对联励志的习惯,某老师为大家拟好了上联:十二载摩顶放踵披荆斩棘只为踌躇满志谈笑去。述及同学们十二年一路走来的艰辛和对未来的无限希望,下联他想表达同学们一定会坚持好后面的时间,今年高考必胜的美好祝愿。请你帮着拟写下联。(5分)

十二载摩顶放踵披荆斩棘只为踌躇满志谈笑去

七、作文(60分)

21、“青年精神”是青年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意气风发,是青年马克思“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的崇高理想,是梁启超“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伟大责任;是无数青年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忍品格,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勇于批判……

请以“青年精神”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A.léi/lěi   sè/sāi  gǔ/gǔ mài/mò    B.zhā/zhá  zuān/zuàn  zài/zǎi  xiào/xiào   C.héng/háng  qiáo/qiào piě/piē  jìng/jìng D.yǐn/yìn tiè/tiē  qiáng/qiǎng xū/yù)

2、B。A项”矫枉过正;中的”妄”应为”枉”,”枉”意为”弯曲”;”往”意为”去;过去的”。词意为”把弯曲的东西扭直,结果过了头,又歪向另一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C项”鞠躬尽粹”中的”粹”应为”瘁”,”瘁”意为”劳累”;”粹”意为”精华”。词意为”恭敬谨慎,勤勤恳恳,尽心竭力,奉献一切”。D项”锱珠必较”中的”珠”应为”铢”,”铢”意为”古代质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常指极轻的分””珠”意为”珠子”。词, 意为”对锱和铢这样微小的量都要计较。形容斤斤计较”。

3.A (A不力:不尽力,不得力。B“况且”应为“尚且”。C望文生义。苗而不秀:比喻资质虽好,但是没有成就。也比喻虚有其表。D广开言路: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应改为“畅所欲言”。)

4、D (A.结构混乱。“因为……的结果”这个句子由“因为……”和“是……的结果”两个句子杂糅而成。可删去“因为”或“的结果”。B.成分残缺。可去掉“由于”或“使”。C.搭配不当。可将“提出”改为“达成”。)

5.B(思维意识被罗马教廷用宗教迷信和教会教条统治的时代,指的是“中世纪欧洲”,而不是“世界各国”)

6.C(“最近30年的历史事实”不仅指中国,而是世界各国)

7.C(“完全放开金融市场”是“华盛顿共识”的内容,不是中国的做法)

8. C (博:换取)

9.D (A.其:①第三人称代词,他 ②指示代词,那;B.以:①介词,表目的  ②介词,用;C.之:①代词,他  ②代词,这;D.而:转折连词。 )

10. B (“所有的臣子绝不会”进谏,以偏概全,“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的人还是会进谏。)

11.(1)既然这样,那么人难道有勇敢和怯懦的差别吗?关键在于用形势驱使他们罢了。(3分,岂、要、驱)

(2)臣子闭口不言也是理所当然的了,国政混乱、国家衰亡也就紧随其后了。(3分,主谓倒装、宜、乱亡)

(3)太子和那些知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衣白帽来为他送别。到了易水上,祭过路神之后,就上路了。(4分,宾客知其事者、白衣冠、祖、句义)

【文言文参考译文】

能进谏的大臣,却不能使国君接受自己的谏言,算不上真正能进谏的大臣。能纳谏的国君,却不能使大臣劝谏自己的过失,就不是真正能纳谏的国君。大臣想让国君接受谏言(该怎么做),我先前已经阐述得很详细了。国君想让大臣力谏(该怎么做),我现在来谈一谈。

国君地位高如天,尊贵如神,威势如雷霆。人不能抵抗上天、触怒神灵、忤逆雷霆,也是非常清楚的。聪明的皇帝知道这个理,所以就设立奖励来鼓励(臣子谏议)。这就是《左传》说的“兴王(兴盛向上的帝王)赏谏臣”了。(又由于)特别害怕臣下只挑选轻的说、阿谀奉承,使得君王(哪怕)一日不知晓他的过失,所以又制定刑罚来惩戒臣子。这样就是《尚书》里说的“臣下不正,其刑墨(墨刑,在脸上刺黑字)”了。一般人的头脑都不是有“风病”、丧失了思想的,绝不会是逃避奖赏反而去追求刑罚,何苦而不谏呢?如果没有设立奖赏与刑罚,按人之常情,又何苦抵抗上天、触怒神灵、忤逆雷霆呢。如果不是本性忠诚有节义、不追求奖赏、不畏惧刑罚的人,谁希望为了进谏而冒死亡的危险呢。可国君又怎么可能全得到本性忠诚有节义的人来委任他们呢。

这里有三个人,一个人勇敢,一个人勇敢、怯懦各半,一个人怯懦。有个人把他们带到深渊前,告诉他们说:“能跃过深渊的人,才算勇敢,不然就是怯懦。”那个勇敢的人以怯懦为耻,一定会跃过深渊,那勇敢、怯懦各半的人和怯懦的人就做不到。这个人又说:“跃过深渊的人奖励千两黄金,不然就没有。”那个勇敢、怯懦各半的人追逐利益,一定会跃过深渊,那个怯懦的人还是做不到。不久,那个怯懦的人回头看到一头猛虎凶狠地逼近,那么那个怯懦的人不等别人跟他说什么,就赶紧跃过深渊,如同走过平坦的大路一样。既然这样,那么人难道有勇敢、怯懦的区别吗,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形势驱赶他们。国君威严难以冒犯,如同深渊难以跳跃。本性忠诚有节义、不追求奖赏、不畏惧刑罚的人就如同那个勇敢的人,所以没有什么不进谏。追求奖赏的人,如同那个勇敢、怯懦各半的人,所以听到有奖赏就会进谏。畏惧刑罚的人,如同那个怯懦的人,所以看到有刑罚就会进谏。

先王知道勇敢的人不可能经常获得,所以把奖赏用作(鼓励勇敢、怯懦各半者的)千金,把刑罚用作(激励怯懦者的)猛虎,让大臣前进时有追求的方向,后退时有躲避的目标,大臣们在这种形势下不能不尽力谏言规劝国君的过失,这是三代兴盛的原因。末世就不是这样,对不进谏者给予奖赏,却对进谏者施加刑罚,大臣们闭口不言就理所当然了,国政混乱、国家衰亡也就接踵而至了。偶尔有贤明的国君想听听自己的过失,也不过是奖赏进谏者罢了。唉!如果没有猛虎,那怯懦的人肯跃过深渊吗?三代之后,像霍光杀昌邑王那些没有进谏(规劝昌邑王过失)的大臣的情况,不也太少了吧!

现在奖赏进谏者的情况,偶尔还有,可是惩罚不进谏者的刑罚,已经完全废止了。如果增加对进谏者的奖赏,重新启用对不进谏者的惩罚,那么阿谀奉承的人就会变得正直,奸佞的人会变得忠诚,更何况本来就忠诚正直的人呢!如果真能这样,我不相信国君想听到正直的谏言还会听不到。

12、(1)诗人绘春草之象,含春光易逝之意,寓伤春之情(或对春天逝去的无可奈何)(2分);诗人借草伤己(人生),以草表达对仕途厌倦的苦闷情绪(2分)。

(2)咏物抒怀或寓情于物:将初入仕途的年轻人踌躇满志,英姿勃发的风采寄寓于青青春草之中;将倦于宦游,春末思归的苦闷情绪寄寓于暮春之草的凄凉衰败之中。(2分)

对比:将初春之草的生机逼人与暮春之草的凄凉衰败形成强烈对比,暗含伤春之意。(2分)

13、第一组:虽九死其犹未悔;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唯见江心秋月白;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第二组:蟹六跪而二螯;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盘飧市远无兼味;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14.(1)自古及今,涉及秦淮河的诗歌很多,人们可以从诗中了解秦淮河;秦淮河就如同诗歌一样曼妙无比。(注意上文的“秦准河诗境与环境曼妙无比”。)(2)秦淮河始终是厚重的、静谧的、自然的。

15.引出文章所要描定的对象——秦淮河;说明秦淮河自古以来就是个热闹繁华之所;增添了文章诗意。(答出两点即可。)

16.以时间为序,纵向比较。少年时期的感受:秦淮河热闹喧嚣,风流曼妙。读大学时的感受:秦淮河古韵消散,寂静无声。2005年的一天:秦淮河商业味浓,艳俗无比。

17.“桨声”指代远离奢侈与繁华、远离浮躁与金钱的人生理想。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人生理想的肯定和追求,对现实生活中浮躁、一味追求金钱的人生态度的否定与抨击。

18、变化后:从狮子洞里忽然传出了“呃啊”的驴叫声。(2分)

寓意:无自知,无主见,被舆论左右,最终丧失自我。(2分)

19、①形象记载缺乏,难以准确认识遗物。②族属渊源模糊,难以理清民族关系。③邦国体系复杂,难以定位文化坐标。

20、一百天被褐怀玉乘风破浪终能锋芒毕露踏歌来

2016高三语文下册2月月考检测试题及答案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高三语文试题请继续关注查字典语文网!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2016高三语文下册2月月考检测试题及答案发布于2020-11-20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