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关于“事物发展的趋势”
(1)知识与技能:
通过 教学,使学生理解为什么新事物必定能够战胜旧事物,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为什么一般都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并能运用这一原理并结合具体事例论证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
通过 教学,使学生了解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及两者的分歧,并能结合典型事例,对两者在实际生活中的不同表现做出判断;了解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基本要求。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框 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以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为指导去观察、把握事物全局,预见事物发展前途的辩证思维能力,从而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提高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在当前和今后的改革事业中,提高理解、适应和参与的能力。
由于本框是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进行概括和总结,与形而上学的观点进行对比和分析,并进而对学生提出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要求,因此,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基本观点进行概括、综合、分析、比较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耐挫折 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各项改革措施,对我国的改革事业抱有正确的态度。
通过 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危害性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和表现;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性及坚持这一思想方法的重要意义,并初步学会运用这一方法去分析、解决一些思想认识问题。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一、本节结构:
本节共两框。既是对二、三、四课所学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的概括和总结,也是对方法论要求的系统和升华,因此,本节特别是第二框题的 教学对于学生初步形成唯物辩证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第一框《事物发展的趋势》,在论述了新事物必定能够战胜旧事物和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一般都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之后,指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在阐述原理的基础上,教材又从“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和“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两个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方法论要求,体现了世界观、方法论和人生观 教育的统一。
第二框《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首先运用中外哲学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典型观点,对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观点进行比较,进而归纳出两者的分歧,并强调了它们之间最根本的分歧。在综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之后,对青年学生提出了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要求,并从个人成长过程和联系当前社会实际两方面举例分析。最后,从总体上概括指出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意义和要求。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是本框 教学的重点。
[原因剖析]
掌握这一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 教育意义。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方法论意义:
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社会主义事业和共产主义前途充满信心,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满腔热情地支持社会主义事业,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支持新事物,培养创新精神。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问题,是本框 教学的重点。
[原因剖析]
①从知识要求来说,这一问题是对第二、三、四课所学原理的概括和总结,学好这个问题,可以使有关唯物辩证法的知识更加系统,得到升华。
②从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要求来说,只有首先划清两者的界限,才有可能在实践中逐步学会应用。
它们的分歧是: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根本分歧是: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方法论意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才能真正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唯物辩证法为我们正确地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总的指导方法,不能把它看作是可以死背硬套的公式,而必须把它同实践、同调查研究紧密结合,加以灵活运用。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懂得一些唯物辩证法的道理,自觉地按唯物辩证法办事,就可以少犯错误,少走弯路,思想、学习和工作就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3、“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即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是本框 教学的难点。
[原因剖析]
①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及其方法论意义,在前面已经分别论述过了,而本框的方法论要求更具有综合性,需要紧密联系以上几课的内容,与形而上学的观点加以对照,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讲解。怎样恰当地处理这些观点和材料,具有一定的难度。
②这一问题是唯物辩证法 教学的最终目的,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和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有意识地去运用唯物辩证法,更需要 教师在 教学内容和方法等各方面付出创造性的劳动。
4、“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是本框 教学,也是全课 教学中的难点。
[原因剖析]
①这一问题作为本课思想 教育的“热点”问题之一,要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得到较好的解决,本身就有很大的难度。
②由于中学生缺乏社会生活的经验,思想方法上容易犯片面性、绝对化的毛病,再加上党内和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使这一问题的 教学更增加了难度。
教法建议
一、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突出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这一 教学重点,应当注意:
①重视运用已知的道理。本框是在第二课学习了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以及发展的实质等问题之后,进一步回答发展的方向、道路和趋势问题的。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把前后知识衔接起来,才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明白,我们所说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是指它的“总方向”,而不是指事物发展的各个具体阶段的方向,更不是指每一步的方向。所谓总方向,是指事物发展全过程的方向,事物发展的总体方向和总的趋势。至于事物发展中各个具体阶段和每一步的方向,则既可能是前进的,也可能是停滞的,甚至是倒退的,但这只是暂时的,它终究改变不了事物向前发展的总趋势和总方向。
②以基本事实说明道理。教材从中学生的实际出发,主要是以基本事实来证明基本观点的。如说明新事物必然能够战胜旧事物,就举了一个自然界和两个社会领域的事例;讲曲折性原理,列举的基本上都是社会领域的事例。为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信服, 教学中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具体而又生动的事例。
③搞好综述,教材第16段,是对原理的综述,既是对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新事物的成长壮大都要经历艰难曲折两个观点的概括总结,又是理论上的综合、提高。限于《课程标准》的规定和教材的要求,虽然不能在理论上扩充,但却可以更为生动、形象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理解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可以采用图示法,告诉学生事物的前进性不能用直线表示,因为其中不包含曲折性(其中就蕴含着要和形而上学的“直线论”,即否认曲折性的观点划清界限的思想);也不能用圆来表示,因为圆虽然包含了曲折,却又否认了前进性,事物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只是旧事物的重复,实际上是否认了发展(其中又蕴含着要和形而上学的“循环论”划清界限的思想)。那么,用什么样的图示表示才比较准确呢?一种是上下波动的曲线,另一种是螺旋式的上升的曲线,都可以表示事物的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运动,即前进中有曲折,曲折中向前进。
为了使学生理解“任何事物”和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还可以举出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如一出好戏的剧情发展,总是有序幕、有中场和尾声,有高潮,也有过场;一部文艺作品,必须做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波澜起伏,才能引人入胜,如此等等。
(2)在讲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时,要结合教材中“议一议”的内容,搞好讨论。如前所述,通过本框 教学,加强对中学生的耐挫折 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遇到的挫折,是很有必要的。许多事实说明,当前不少学生缺乏经受挫折的思想准备和承受能力。
当然,能够遇挫愈奋,锲而不舍的典型事例,更是不乏其人,对学生也更具启迪、 教育意义。本框和第一节第一框(事物发展的原因)中的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的问题,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类似的方法论要求, 教学中应注意前后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防止简单重复。
(3)对本课难点“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的 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把握好这一难点(同时也是“热点”)问题的角度,是以关于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原理为指导,学会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因此,一方面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另一方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事物发展的趋势高中二年级教案发布于2021-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