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率是进行简便计算的一个难点,由于学生没有足够相关的生活经验和类似的认识,因此比较难于把握。故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探索问题,通过学生互动,发现规律,提出设想,验证结论,最后灵活运用结论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由于平时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比较高,一部分学生还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借以带动全班的学习,所以我决定创设情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操作、交流突破难点。 学习目标: 1.动手“做”数学; 2.充分发挥“兵”帮“兵”的作用; 3.组织学生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 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实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观,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牵着学生走的教学行为。 学生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的,因此要组织好学生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探索,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善导,体现学生会学,并使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强化学习兴趣,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 教学媒体设计: 1.自制多媒体课件,主要是与课题相关的练习(以“小灵通”、摘取“智慧果”的形式激发兴趣,并配备音乐调节情绪,同时利用Powerpoint制作板书设计加大课堂密度)。 2.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2捆。 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一、创设故事情景 教授将手指蘸入煤油和蜜糖的杯子里,用嘴尝得津津有味,但学生跟着做却无一不上当,因为教授伸进的是食指,吸的是中指,以此说明观察的重要性,告诫学生注意下面的操作要认真观察,这其实也是一种思维品质。 二、导入 1.用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两根,围成一些图形,说一说你用哪些简便的方法算出小棒的总长度,从中发现什么。 学生:(3+2)×2=3×2+2×2 师:你们是怎样发现的? 学生:①通过计算,知道结果是一样的;②无论怎样摆,都是4根小棒,所以总长度是不变的。 (通过学生的摆和说,引导他们向乘法分配率的表达形式逼近) 2.用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3根,进行类似上面的操作。 学生:这样摆比较有规律,很容易看出小棒的总长度,并且可以知道(3+2)×3=3×3+2×3)。 (让学生把有规律的摆法投影出来) 3.用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4根,仿照上面再操作。 要求:在学生摆拢以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参观和评价。让学生把有规律的做法进行实物投影,并介绍想法和发现。 学生: 3×4+2×4=(3+2)×4 (8+2)×2=8×2+2×2 7×2+3×2=(7+3)×2 (3+2)×4=3×4+2×4 (6+4)×2=6×2+4×2 分析:通过参观,知道有各种各样的摆法;通过评价,知道我们能创造数学, 发现规律,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进一步向乘法分配率逼近。 4.猜想:你能说出类似的例子吗? (学生自由说,教师把有代表性的写在黑板上。) 如:(12+72)×8=12×8+72×825×84+75×84=(25+75)×84 ……………………………………………… 5.小组讨论。 (1)根据以上算式的特征进行讨论,讨论后以小组的形式发表见解; (2)师生共同归纳各种见解: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 教师:这就是乘法分配率。 板书课题:乘法分配率。
标签: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数学教案_乘法分配率_教学教案发布于202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