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一:长短


执教:河北省玉田县城内第三小学蔡宁


教案设计:河北省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陈长胜


河北省玉田县城内第三小学蔡宁


指导教师:河北省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薛玉春


河北省玉田县城内第三小学吴成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5、6题。


教学要求:1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学生通过操作学会


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教、学具任务: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2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1)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设计说明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chngdun


板书:长、短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如图:





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


(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HT〗


三、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练习一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2投影出示练习一第5题,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方法。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六、全课小结(略)


(整理学具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课题二:加法


执教:河北省玉田县城内二小王海玉


教案设计:河北省玉田教育局教研室陈长胜


河北省玉田县城内二小王海玉


指导教师:河北省玉田教育局教研室薛玉春


河北省玉田县城内二小周文清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例题及做一做,第27页练习三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5个圆片、5根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2出示数字,读数。


3按顺序填数:


()3()5。


(设计说明通过复习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用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与2只蓝鹤放到一块儿。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1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通过演示,加上手势,初步渗透加法的含义。引导学生交流,培养交流的意识。)


2学习加法算式


(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1和2。


(2)教师说明:把1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3。


(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1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


(由直观图抽象出数的计算,使学生感知加法的含义,并知道认识加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5)读加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发散联想


(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1+2=3来表示的加法事例。


(2)(再指纸鹤图)问:这幅图还可以用怎样的加法算式表示?


教师启发学生说出:


①有2只蓝纸鹤,有1只红纸鹤,合起来是3只纸鹤,2+1=3。


②有2个小朋友,又来了1个小朋友,合起来是3个小朋友,2+1=3。


③有2个男同学,1个女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2+1=3。


④有1个女同学,2个男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1+2=3。


……


(通过观察,得出1+2=3,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散联想,进一步感知加法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


(1)做一做的左图


①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


②学生操作,表述含义。


(2)做一做的右图


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


(3)独立操作,边摆边说。


①教师说明要求:用桌子上的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②学生操作。


③汇报交流


4+1、1+4、3+2、2+3、1+3、3+1……


2看图,体验加法含义。


打开教科书第23页,认真观察气球图,启发学生说明图意,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述,边摆边说,学生独立操作,从中体验加法的含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


3看算式摆一摆。


投影出示练习三的第2题,学生边摆边口述。进一步加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4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引导学生通过看算式,摆小棒,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


(让学生借助于熟知的生活事例学习数学,使学生初步会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释周围的事物,从而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四、全课小结(略)


课题三:认识物体和图形


执教: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玉田镇联合小学李金英


教案设计: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陈长胜


指导教师:鞠凤霞薛玉春


教学内容:教科书32页、33页做一做,练习五第2题。


教学要求: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一年级数学教案五篇_教学教案发布于2021-10-21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