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们可都有这样一个体验:学生上到音体美课就欢呼雀跃,兴致勃勃,上到数学课就无精打采。为何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呢。究其原因,恐怕离不开以下几点。1.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了教师注重评价学习结果,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气氛紧张沉闷。艺体课则有相对宽松民主和谐的气氛。2.数学课大多正襟危坐,先听教师分析讲解,再做大量习题巩固新知。艺体课能让学生多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满足学生好动的愿望。3.为保证正确率,数学答案强调固定统一,艺体课上学生可大胆想象、创造,学生的思维有驰骋的空间。要让学生同样喜欢上数学课,这就要从以上几点入手,改变我们数学课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让学生在数学课上也能得到美的享受,得到精神的愉悦,从而学好数学。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民主和谐的气氛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条件。 
1.确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某一教师,必然也喜欢这个教师上的课,形成教师越喜欢我,我越喜欢这位教师上的课,我越学越起劲的良性循环。所以教师要爱每一个学生教师要象主持人一样具有“亲和力”,让学生有“向师性”。教师的每一个亲切的称呼,友好的眼神,期待的目光,关切的手势和充满爱意的微笑都可以在无形中缩短师生情感上的差距,教师应摒弃:“师道尊严,教师权威”的思想,倡导师生人格平等。教师应越来越多地成为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的学习伙伴。
2.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
课堂上教师要力求改变优等生和教师一统天下的局面,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不是充当旁观者的角色。教师可以把提问分成几个层次,较难的题目可以让能力强的学生回答,一般的题目让普通学生回答,容易的题目让能力差的学生回答,也可以让他们把别人的回答重复一遍,这样,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在各自原有的程度上得到提高。
3.减少过多统一的规定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往往向学生作出划一的规定,如:让学生齐唱“一二三,坐坐好”“要发言,先举手”。诸如此类的规定确实让学生上了规矩,但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讲,过多过细,过于整齐划一的限制,必然会分散学生的精力,不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在课堂上我对学生不作不必要的限制,学生可以站着听,也可以直接站起来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同时我们也要正确对待爱插嘴的学生,因为循规蹈矩的学生不会插嘴,胆小的学生不敢插嘴,不动脑筋的学生无法插嘴,只有上课精神集中,思维敏捷的学生才会。虽然插嘴有时会扰乱课堂秩序,有时还会让你难堪,但毕竟插嘴的学生在思考,与其为扰乱课堂纪律而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不如顺水推舟,让他当回老师,说不定他会有更新颖的想法,让他成为课堂的一个亮点。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活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0的认识时,可以采用故事导入的方法来激趣。一天,四个小伙伴高高兴兴地到树林里去采蘑菇。白兔、蓝兔采得最认真。黄兔呢,边采边玩。灰兔最不认真,瞧,它一会儿去捉蝴蝶,一会儿去采红花,玩得甭提多高兴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天快黑了,于是他们决定回家了,你们看最高兴的是谁,最不高兴的是谁,为什么?
2.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兴趣
人们总是对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感兴趣,所以教学中如果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素材,创设一种模拟生活的情境,能使学生感到数学是可亲可近的,在不知不觉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逐步产生求知的欲望。第一册“统计”单元,例题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聚会情境提出问题,体现了生活里需要统计,以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时,我对教材进行了加工,使整堂课围绕过生日这一内容展开,先让学生回忆自己过生日时,家里来了哪些客人,并说说当时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话锋一转,大象今天也过生日,看看它的家里来了哪些客人?这时学生兴趣高涨,争着说自己的发现。我抓住时机问:你还想知道什么呢?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显然正是由于学生非常熟悉情境中的生活,所以不仅学得主动,而且兴趣盎然。
3.开展游戏竞赛,提高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强的心理特点,教学中可适当开展一些竞赛和游戏活动。如:口算大王比赛,登山夺红旗比赛,小组对抗赛,“找朋友”“送信”等一系列活动,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使所有学生比,学,超,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4.加强操作,提高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是从动作开始的。只有让学生自己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不在教师的指令下默默接受,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同时得到发展,动手操作活动,以动促思,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积极进行探究。例如: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数出11根小棒,然后引导学生想怎样摆能让人一眼看出是11根?
生1:一根一根地摆。
生2:左边摆一根,右边摆6根。
生3:左边摆5个2根,右边摆1根。
生4:左边摆5根,中间摆5根,右边摆1根.
生5:左边摆10根,右边摆1根.
……
再通过讨论和教师的点拨引导归纳出这几种摆法的实质都是先摆10根,再摆1根.为了更清楚方便,我们可以把10根捆成一捆,表示一个"十"。由此“十”也是一个计数单位表象初步进入学生的头脑。学生在摆11~20中的每个数时,就很自然地拿出一捆再加上几根,从而突破了10个一就是1个十的难点。这样教学,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如果教师运用赏识教育理论,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那么学生将会获得一种再接再厉的内趋力。
1.课堂评价
课堂中的评价往往影响到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评价得好,学生劲头实足,思维空间扩大,对下一知识掌握得好。评价不得体,学生会失去兴趣,郁郁寡欢。有时不光影响一堂课的情绪,还会影响一天的情绪。更为严重的甚至影响对某一教师、对某一学科的兴趣。积极评价时不要吝啬表扬。比如,学生发表了一个有创新的见解,教师可以竖竖大拇指,或者让全班鼓鼓掌。学生的回答不成熟时,教师可以这样鼓励:“你能再想一想吗?能否说得更完美些”“你真爱动脑筋,继续努力。”“谁愿意帮助他?”教师要避免直接否定的评价也要避免同学间的嘲笑。总之,要调动学生更积极主动思维,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回答问题时无后顾之忧。
2.作业评价
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必要的技能技巧,学生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但是部分学生的作业是敷衍教师的,完全是为了交差,更有的是抄来的。这样的作业不仅无效,而且获得的反馈信息会导致错误的判断。我想,学生做完作业后肯定急于想知道自己的作业是否正确,这是及时出示答案,必然收到较好的效果。因此,我让同桌互换作业,相互校对答案。错的改正,但不擦去批改痕迹。再收上来教师批改,对校对后改正正确的作业,教师仍评“优”。这样有两个优点:一是错误的信息在头脑里停留短暂,取而代之的是正确的信息,且印象深刻。二是学生交换批改是对所学知识的再次运用与巩固。在作业评价等第上,我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确的给“优”,正确且清楚的给“优*”。如此一来学生劲头实足,作业书写及正确程度大有提高。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应不断转变观念,在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激发学生的热情。米卢以“享受足球”的理念,带中国足球队首次冲出亚洲,冲击世界杯。我们数学老师何不以“享受数学”的理念帮助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呢。
享受数学一文由chinesejy教育网www.chinesejy.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享受数学_教学教案发布于2021-10-21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