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是人类进行思想情感交流的重要工具。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工具——文字,其特殊功用是众所周知的。同一剧本,不同的演员可以演绎出不同的视觉效果,为什么?除演员本身的演绎技巧外,对语言文字的题解和把握是最重要的因素。“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为什么,就是不同的读者透过文字看到的是不同的风景。
当代的教师教学生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授之以渔贵在导”,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作为七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说明文,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了课程目标的达成,为了重点难点的有效突破,我在教学流程的安排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抓好“情境创设”这一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从引发他们的兴趣开始。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为了师生的有效互动,为了最大限度的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和学生进行了这样的互动:
教师:春天已经过去,同学们恐怕还没有出去看过美丽的风景吧!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
教师:同学们想不想去欣赏我国最美丽的风景呢?
学生:(兴高采烈地回答)想!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我国最美丽的园林景色,好吗?
学生:真的吗?(随即部分同学若有所思,笑了)
教师:但是我们得找一位导游才行,找谁呢?
部分学生:叶圣陶
教师:叶圣陶是什么人?可靠吗?
随即同学们就打开了课本,全体学生快速的读了作者简介,纷纷发言。
由于进行了这样的情境导入,打消了学生对新型文体的恐惧。学生积极进入到轻松愉快的阅读之中。
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在指导阅读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有目标的去读,为了让他们读有所获,我在不同的阅读阶段给了他们不同的阅读目标和任务。
初读时:为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积累字词并完成黑板上的问题,思考文章及每一段“说了什么”。
由于目标有明确,所以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就勾画出了文中的生字新词,并结合课文后的注释或联系上下文解决了生字词,同时还勾画出了文中的重点语句,多数学生能运用文中的重点语句来概括文章第一段的内容且能说出文章的大致内容。对一些个别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为体现学生的合作学习,由其他学生商讨帮助解决。
再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思考两个问题,一是“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二是“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同学们通过同桌或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很快就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对文本整体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感知和把握,顺利完成了阅读教学中“把握文章‘说了什么’”这一环节。
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是一篇介绍园林建筑的美文佳作。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和修辞手法,且语言生动,通过文字就会发现苏州园林的景色迷人,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章“怎么说的”,为了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我仍然在语言文字上做文章,让学生细细品读,认真思考,积极探索讨论,让学生透过文字看风景。引导学生品读时:让学生结合文中的具体词句探索文章的“说明结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最后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文章的说明方法的作用及说明文的语言特色。
由于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对文本文字进行了细细的品读,他们讨论热烈,发言积极,不仅很快就分析出了文章的说明结构“总—分”,还找出了文章 的“整体—局部”逻辑顺序,还说出了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引资料等几种说明方法。对文中“据说”、“标本”、“绝”、“仅”、“极少”等语言的特殊作用有了初步的理解,对说明文的语言运用有了初步的认识。
语文教学拒绝直观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众多语文教师将现代远程技术运用到的课堂教学之中,尤其是上公开课或示范课更是如此。整堂课就成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放、学生看、学生读,用大屏幕代替了板书,将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变成了直观教学。就《苏州园林》一文,笔者看了众多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也观看了不少的教学课件,他们煞费苦心准备了许多苏州园林的精美图片,制作了精致的幻灯片,可以说把所有的知识点都搬到了大屏幕上,课堂教学摒弃了粉笔、摒弃了书写。这样的教学设计,课程目标达成了吗?恐怕只是知识点吧!能力点是无法进行训练的,最起码剥夺了学生进行想象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教学过程到底运用的是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我看也无法体现出来;至于情感态度,还是蛮不错的,因为学生都特别喜欢那些精美的图片,学生都被大屏幕给吸引住了,丢弃了文本,变得懒惰,不大爱思考,只等着看展示就行了,更不用说联想和想象了,因为他们压根就没有联想和想象的时间和空间。
如果我们的阅读教学不去盲目的采用直观教学,或拒绝直观教学,引导学生反复的读,认真去想,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苏州园林的美,把一行行的文字变成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印入他们的脑海中,50名学生就产生50个大同小异的苏州园林,这不是更好吗?这既开放了教学时空,实现了教学时空师生共有;拓展了教学内容,进行了教学内容师生共创;延伸了课堂教学的意义,做到了教学意义师生共生;教学目标的达成取得了圆满成功,师生共享成功的喜悦。
什么是“阅读”?就是“看(书报)并领会其内容”。作为阅读教学,就是指导学生看书并领会其内容。作为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明白“看什么”和“怎么看”,而不是直接向学生展示知识点。作为说明文教学,阅读课型应该是首选,尤其是学生首次接触说明文,更应该让学生搞清楚文章“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为什么这样说?说明语言有何特色”,这不仅是知识点的强调和突破,更是能力点的指引和训练。因此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应该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重在阅读要领的传授和阅读方法的引导,就得透过文字看风景。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空,真正实现师生互动,从而有效的实现阅读教学的时空共有、内容共创、意义共生、成功共享。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浅谈《苏州园林》一文的阅读教学发布于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