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 《论语》十二章 | 年级学科 | 七年级语文 | ||
教学课时 | 共3课时 第1课时 | 课型 | 新授 | ||
教学目标 | 1.要求能疏通文意,明确本文的主要内容。 2.记住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3.知道《论语》的基本情况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 ||||
教学重点 | 记住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 ||||
教学难点 | 记住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 ||||
教学准备 | 搜集孔子的相关资料 | ||||
教学过程 | 二次备课 | ||||
一、导入 从 前有位老师,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一个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他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他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他的学生说,我不如那个孩子,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你能猜出故事 中的老师是谁吗? 二、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即仁爱、爱人。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教育方面,他首创私 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 一视同仁),“因材施教”。 《论语》:儒家经典 著作,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三、初读文章,明确字音 1、论( )语 2、不亦说( )乎 3、人不知而不愠( ) 4、三省( )吾身 5、传( )不习乎 6、学而不思则罔( ) 7、思而不学则殆( ) 8、一箪( )食 9、曲肱( )而枕之 10、博学而笃( )志 四、朗读课文,注意句子节奏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 /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 2、曾子曰:吾 /日三省 吾身:为人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 /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 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 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 /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五、布置作业 结合课 后注释,试着翻译文章。 | 介绍作者及《论语》 生介绍,师补充。 本课时讲解 1—4句的停顿、字音、字义及翻译。 多鼓励学生发言,自我疏通句意。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学生尝试背诵。 | ||||
板书设计 | 《论语》十二章 孔子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 、《礼》、《易》、《春秋》。 | ||||
教学反思 | 带动课堂气氛 | ||||
备课组长审核签字 |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论语 教案1发布于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