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
叶圣陶
教学目的:
1. 理解说明事物的特征
2. 了解说明事物的层次
教育目标:
1. 使学生认识祖国江山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2. 使学生认识我国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学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从几个方面说明事物的特征
2. 总说分说的结构层次
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 导入新课(教育重点○1)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我国拥有许多让我们引以自豪的山川大河名胜古迹,有谁能说出几个?—北京的长城、故宫、桂林山水……有句俗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以什么闻名?—西湖,那么苏州呢?—园林,同学们也许我们未曾到过苏州园林,那么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的笔,插上想象的翅膀,一起去游览一下苏州园林,一饱眼福。
二. 介绍作者(教育重点○2)
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一字行,江苏苏州人,著名文学家,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作品收在《叶圣陶集》里。
他写自己的故乡,表达他对故乡的眷恋和热爱之情,如果让我们写写我们的故乡,也会把对故乡的热爱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吗?——会。
三. 生字生词(出示小黑板)
轩榭(xuānxiè)丘壑(hè)嶙峋(línxún)镂空(lòukōng)重峦叠嶂(zhàng)
标本:保持原样,经过特殊制作供学习、研究、参考的动物、植物、矿物。
鉴赏:鉴别,欣赏。
败笔:写字写得不好的笔。
重峦叠嶂:形容层层叠叠,山连着山。
雷同:不该相同反而相同。
玲珑:器物精巧细致。
四. 掌握单元教学要求和本文学习重点,主要结合思考题1~2完成:
重点○1:从几个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思考○1
重点○2:总说分说的结构层次。——思考○2
五. 划分层次
一.介绍苏州园林的地位——“标本”
二.从几个方面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处处入画
三.总结全文——回味无穷
六.分析课文
(一)分析第一部分(1):学生齐读并思考这一部分哪个词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
答:“标本”。它在文中是“典范”“精品”“榜样”的意思,这个词说明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各个园林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问:“鉴赏”一词为什么用的好?
答:这里有鉴别,欣赏的意思。
(二)分析第二部分(2~9)
1.第一层次(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问:苏州园林的特点是什么?
答: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问:是怎么达到“处处如画”的这个目的呢?
答: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就体现在一亭一榭,一草一木,各个近景远景之中。
问:“他们”是指谁?(教育重点○3)
答:设计者和匠师们。
问:如果只有设计者或只有匠师们,行不行/
答:二者缺一不可。
2.第二层次(3):默看课文,老师提问问题。
问:这一层与上一层是什么关系?
答:是上一层说部分的分说,是第一个讲究。
问:这一讲究突出特点是什么?
答:不对称。
问:用的是什么方法呢?
答:对比,用我国传统建筑的对称突出了苏州园林的不对称,讲究自然之趣的图画美。
3. 第二层次(4):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这一层主要写什么?采用的是什么层次?
答:主要是第二个讲究,用的是总起分述的结构层次。
问:写假山主要有几种形式?
答:两种形式。○1层峦叠嶂○2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问:游览者在登山时为什么会有“只觉身在山间”,而“忘却苏州城市”的感觉?这是谁的功劳呢?(教育重点○4)
答:这是因为设计者和匠师们“胸中有丘壑”经验丰富以及很深的艺术修养,才使苏州园林的假山建造的如同真的一般,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问:写池沼共写了哪些景观?你认为哪一个景最美?
答:有的池沼宽敞就作为全园的中心;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决不雷同,石岸高低屈曲任其自然;玲珑的石头;花草;池沼里有各色金鱼,鲤鱼,荷花,睡莲;最美的是“鱼戏莲叶间”一景,给人的总是“如画图”般的感觉。
4. 第二层次(5):学生齐读
问:哪些地方运用了描写和议论,有什么作用?这一讲究是怎么着眼“画意”的?
答:“古老”“盘曲嶙峋”“满眼的珠光宝气”描写,说明苏州园林的树木讲究自然,画意(起辅助说明的作用),议论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5. 第三层次(6~9):学生分组讨论○6○7○8○9四个自然段主要理清两个问题:
○1从哪个角度突现“图画美”?○2结构层次怎么样?
第一组读○6段:主要是从花墙和廊子来写,层次多,
景致深,景中套景,画中套画的艺术境界。
第二组读○7段:主要是从各个角落的布置来写。图片美
第三组读○8段:主要是从门窗的雕琢来写。总起分述
第四组读○9段:主要从色彩美来写。
问:为什么要用淡色调?(教育重点○5)
答:可以给游览者一种安静闲适的感觉,因为游览者来到这里主要是为了欣赏
美,在美的享受中得到休息,所以要意淡色为主,给人一种安静,闲适的感觉,可见设计者和匠师们考虑的多么周全完美。
(三)分析第三部分(10):学生齐读,思考结尾有什么好处?
答: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更加向往苏州园林。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苏州园林发布于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