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请同学们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与“亭”有关的诗句。
二、测测你的注音速度!
环滁( )琅( )琊( ) 饮少辄( )醉 林霏( )
岩穴( ) 山肴( )野蔌( )弈( )者胜 阴翳( )
酒洌( ) 觥( )筹交错
三、验验你的写字速度!
林hè_____ 水声chán chán_____ tuí_____然 岩穴mínɡ_____
huì_____明变化 yǔ_____lǚ_____提携 ɡōnɡ_____筹交错 宴hān_____之乐
四、你一定能准确解释语段后的问题!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足原文。
2.《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我国_____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________。
3.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描写“山间四时”的句子是:_
(2)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归纳第②自然段的段意。
5.第③自然段可分为四层,分别用三个字概括层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核心为________。
6.选出对文章主旨归纳正确的一项[ ]
A.表达“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的情怀。
B.揭示“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C.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D.寄托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7.这段文字用了很多“而”字,朗读时应分辨轻重,指出下边一句中“而”字哪个是轻读,哪个是重读。(将序号填在横线上)A轻读________B重读________
人知从太守游而①乐,而②不知太守乐其乐也。
8.这段文字紧扣一个“乐”字写,用________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用游人之乐衬托________之乐,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五、《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二)
1.填空。
①《醉翁亭记》作者( ),是( )朝( )家、( )家。他自号( ),又号( )。这篇文章选自《 》。
②《醉翁亭记》贯穿全文的主线是( )字,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和( )自然结合。
③“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代在散文方面有成就的八位名家( )、( )、( )、( )、( )、( )、( )和曾巩。
④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A.环滁皆山也。 B.太守自谓也。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能力提高
1.翻译下列句子。
A.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B.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D.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E.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下面各句中“而”字应重读的一句是[ ]
A.朝而往,暮而归。 B.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C.北山愚公者,面山而居。 D.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3、全篇共21个“也”字,所表述的语气有三种:A、陈述(用于描写景物);B、肯定(用于介绍人名);C、感叹(用于直抒胸臆)。试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也”字 各表现了哪种语气。
A.环滁皆山也。( ) B.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D.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E.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F.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
阅读《醉翁亭记》第1自然段,回答1—5题
1.这段文字属于景物描写的句子有________句。写景的顺序是________ ________。
2.这段文字写景的角度有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景物描写,总写________和________,是为了引出下文对________自然风光的描写,为下文写人的活动________。
4.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________ ________。
5.用“//”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提示可分为二层)
(三)
1.选出“而”字不同用法的一项[ ]
A.蔚然而深秀 B.野芳发而幽香 C.泉香而酒冽 D.而不知人之乐
2.选出“之”字不同用法的一项[ ]
A.禽鸟知山林之乐 B.名之者谁 C.四时之景不同 D.醉翁之意不在酒
3.选出“者”字不同用法的一项[ ]
A.前者呼 B.作亭者谁 C.晦明变化者 D.弈者胜
4.选出“于”字不同用法的一项[ ]
A.行者休于树 B.泻出于两峰之间 C.临于泉上 D.来饮于此
5.选择恰当的义项填序号释义。
①故自号曰醉翁也[ ]A.号令 B.号召 C.取别号 D.呼号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A.居住 B.住所 C.寄托 D.寓意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 ]A.负责 B.担负 C.倚靠 D.背负
④杂然而前陈者[ ]A.陈述 B.陈旧 C.陈放 D.陈腐
6.选出对文章开篇“环滁皆山也”品析最好的一项[ ]
A.用这五个字开篇,写出了滁州的全貌,文章显得大气磅礴,引人入胜。
B.开篇用五个字总写滁州全貌,为后文作铺垫,行文自然,顺理成章。
C.鸟瞰全景,由近及远,概括力强,文笔生动,写出了滁州的地理形势。
D.用五个字开篇,从大处落笔,简练、概括、形象地写出了滁州的地理特征。
(四)
1.给加点字注音。
是日更定 拥毳衣炉火 雾凇 芥 毳 强饮 沆砀
2.解释加点词。
是日更定 余拏一小舟 上下一白 焉得更有此人
更定 沆砀 三大白 客此
3.填空。《湖心亭看雪》是明代的________在明亡后追忆前尘往事的小品文。
4.古往今来咏雪的古诗文极多,请摘录几联。(不少于4联)
5.《湖心亭看雪》选自《 》,作者是________,字宗子,又字石公,号________,________时人。作品有《 》、《 》。
6.用原文回答问题
(1)作者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②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③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④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四、.解释加点的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上下一白________ 长堤一痕________
更:是日更定________ 更有痴似相公者________
是:是日更定________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________
绝: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
阅读《湖心亭看雪》回答以下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湖中人鸟声俱绝心 上下一白 拥毳衣 及下船 客此
2.下列句子中“一”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上下一白 B.余拿一小舟 C.一童子烧酒 D.湖心亭一点
3.哪些动词表现作者的“痴”?
4.“与云与山与水、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词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试简要分析。
5.翻译句子: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6.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7.请有原文处填上舟子所说的话,并说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
8.填空:张岱,字_____,号_____,______(朝代),_____(籍贯)人。有著作《______》和《________》等。
9.分析“绝”字的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概括画线部分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这一部分采用了_______和___________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2)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11.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
12.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 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1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它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14.“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15.“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16.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 )到亭上 ( )大喜曰 ( )是金陵人 客( )此( )拉余同饮
17.“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18.“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19.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发布于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