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的泥土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学习,我感到非常高兴,你们是否也感到高兴呢?

生:高兴。

师:可是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一个掩藏在高兴背后的苦涩的故事。

师:先请大家欣赏(学生观赏画面)

师:这辽阔的意境、旖旎的风光真是让人陶醉,这屏幕上的话语更是给人以启迪。请同学们齐读一遍。

生:(齐读)“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不是缺乏爱,而是缺乏感受爱的心灵。”

师:老师给同学们送这句锦言是为了让我们学会什么?

生(齐说):发现美,感受爱。

师:非常好!发现和感受会让我们的阅读更深刻,更丰富,也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发现和感受中去学习。去了解一个独特的故事,结识一些似曾相识的人物。请同学们小声地读书,准备一下,要求大家首先用“整体概括”的方法把握小说内容,用一句最简洁的话说说这个故事。把小小说的内容全部包括进去。(屏幕显示:整体概括)

(学生读书、归纳)

师:让我们交流一下。

生:王小亮得到妈妈给他送的奶糖,后来化在雪里,他非常伤心,却又尝到了泥土的甜味。这表达了母子间的亲情。

师:把握了要点和感情。

生:本文写了一个孩子得到母亲送的奶糖,并分给老师和同学们吃,表达了离异母亲对孩子的爱。

师:你特别强调了“离异”,所以糖显得更加珍贵。

生:离异多年的妈妈给王小亮送去奶糖,他显得惊喜极了。

师:你怎么知道是离异多年的?

生:因为妈妈不知道他在几年级几班。

师:对,你真善于发现。

师:刚才我们用整体概括的方法,把握了文章的人物、情节和环境,接下来我们用“分层概括”的方法来说故事。(屏幕显示:分层概括)

师:请同学们找出贯穿全文内容的线索。

众生说:奶糖。

师:异口同声啊!奶糖自始至终出现在文章中,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我们再试着用几个动词将这个线索连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我先说“送奶糖”。大家接着说。

生:传奶糖,分奶糖,吃奶糖

生:藏奶糖

师:“藏”字的动感不够。

生:埋奶糖

师:对,是把奶糖埋在雪堆中的。第二天……

生:挖奶糖

师:好,最后他怎么尝到甜甜的泥土的味道的?

生:尝奶糖

师:还不够准确。

生:舔奶糖

师:多么形象,一个八岁孩子的动作活灵活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了。谢谢你!

师:这样分层次地理出全文的内容,一个曲折、生动的故事就清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了。离异的妈妈与王小亮的感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我想请大家选择感受最深的一个角度对故事内容进行概括,也就是“选点概括”。(屏幕显示:选点概括)

我们这样来说:从……看,这是一个……的故事。如从“王小亮的那双张了嘴的破鞋都甩掉了”来看,这是一个发生在离异的、贫困的孩子身上的故事。请同学们细读课文,说出你的感受。

生:从小亮的梦境来看,这是一个孩子极度渴望母爱的故事。

师:说得真好!

生:从立春了还是很冷来看,这是一个早春还寒、没有温暖的故事。

师:你把小说的环境把握得很好!

生:从王小亮赶早做家务事来看,这是一个受到虐待但却很懂事的孩子的故事。

生:从他的破鞋和冻裂的小手指来看,这是一个苦孩子的故事。

生:从他拿块冷馍来看,这是一个吃不饱的孩子的故事。

生:从他最喜欢吃的奶糖好久没尝过来看,这是一个生活受压抑、缺乏关爱的孩子的故事。

师:你们的感受真是丰富多彩,我觉得读书有如看山,角度不同,每个人的理解就不同。可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老师充分领略了你们的聪明才智,我相信你们的朗读水平也一定不同一般,接下来让我们来读细节。

师: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运用极富特色的描写表现生活,请大家说一说本文主要有哪些描写?

众生说: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师:这都是人物描写,还有第一自然段的……

众生说:景物描写

师:好,我请一位同学读一下景物描写的部分。

(一生朗读)

师:我们先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描写春天的景物?春天应该是春暖花开的呀!

生:这是为了突出气候的寒冷,烘托人物的心情。

生:为下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因为妈妈的心情是十分沉重的。

师:体会得很好,所以说景物描写是为人物描写而服务的。我们读时就要注意两点:一是语气、语调和语速要处理好,二是要突出关键字词的读法。所以这段景物描写要读得缓慢一点,低沉一些;因为是春天,可是天气还是很冷,还要突出对比。

(教师范读第一段)请同学们再一起读一遍。读出气氛。(屏幕显示:读出气氛)

师:突出了对比,我们读好了景物描写,接下来读一读人物描写,因为景物描写是为人物描写而服务的。请同学们听老师读妈妈等待王小亮的部分,看听出了妈妈的什么?因为有一位艺术家说过:“人的喜怒哀乐都能通过声音表达出来。”

(教师范读)

师:你们听出了妈妈的什么呢?

众生说:伤心的心情、焦急的心情、无奈的心情。

师:说得不错。当人物心情沉重时,读得缓慢;当人物心情高兴时,则要读得轻快一些。让我们选择一段高兴的语句一起来读。

众生说:19段。

师:得到奶糖真是让人感到高兴,要读得惊喜一些。

(生齐读19段)

师:这种感情的转化处理得非常好,所以老师觉得你们读出了感情。(屏幕显示:读出感情)

师:不过我只听到了你们的感情,还没有看到你们的喜悦,要将他的表情写在你们的脸上,再请一位同学读一遍。

(一位同学上台有表情地朗读)

师:读得真好,把最高兴的地方让大家都知道了。我们就要像王小亮一样高兴,读出神采。(屏幕显示:读出神采)

在课文中还有很多富有感情的地方,让我们进一步体会,请大家找出文中揭示王小亮的心情的语句来,并说说应该怎么读?

生:我找的是21段,“咋瞧都是鼓囊囊的”突出了王小亮很无奈。

生:23段要读出伤心的样子,特别是要注意“伤心、呆呆的、一动不动、凝视”等词语。

师:你注意了关键字,值得我们学习!

生:我找的也是23段,前面要读得慢一点,后面要读得稍快一些,这里有感情的转化,特别是最后一句,要读得喜出望外。

生:第6段要读出母亲的无奈和伤心。

师:你认真地听了,也用心去品了。

生:第21段要带着甜甜的微笑读,要突出“特别香、特别甜、真高兴”。

师:我们说得很丰富,品得也很细腻。我们这两个组的同学来进行比赛,读最后两段。

(第一组齐读)

师:太棒了,你们敢不敢向他们挑战?

众生说:敢!

(第二组齐读)

师:真甜啊!大家读得太好了,运用声音语言和表情语言把小说读得就好像是我们身边的故事一样。

刚才我们读的地方就是文章的主旨句,请同学们在旁边记下:爱如奶糖一样甜蜜,如土地一样宽广。

接下来让我们用“心灵语言”进一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屏幕显示:1.妈妈非常思念儿子,她却不亲自把糖送给儿子,这是为什么?2.王小亮特别珍惜这包糖,却不留着自己慢慢吃,还分给同学和老师,这是为什么?3.本文描述的是一个苦涩的故事,但作者却用“甜甜的泥土”为题,这是为什么?)请同学们分成四人小组开始讨论。

(学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师:妈妈急切地想见到儿子,却没有亲自把糖送给他,这是为什么?

生:本来没碰到她的儿子,她等了很久可没有等到。

生:他很想见儿子,可是隔了那么久,儿子的长相也变了。(众人笑)

师:她不会不认识儿子了吧!

生:妈妈怕见到儿子会难舍难分。

师:更增添一种深深的思念。

生:他把糖带回去,他的后妈会说他是偷的奶糖。

师:这个“偷”字有见地。

生:妈妈很久没见儿子了,她有一种愧疚感。

师:妈妈是有一定的责任。

师:这样看来妈妈一方面是自己的心里有些内疚、难过,另一方面也是为儿子着想,不让他伤心,不给他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那这包含着浓浓母爱的奶糖,王小亮应该细细品味,可他却分给了老师和同学们,这是为什么?

生:突出王小亮乐观、善良、大方的性格。

生:他要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他的快乐。

师:快乐就应该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嘛,说得正确!

生:王小亮和同学们分享了奶糖,也就是分享他的母爱。

生:他与同学们相处很融洽,平时别人很关心他,所以他有了糖就要回报给大家。

师:懂得回报,爱本来就是相互的。

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让老师更加了解王小亮了,他不但热情大方、懂得回报,而且乐观开朗。第三个问题让老师感到疑惑:本文写的是一个苦涩的故事,为什么要用“甜甜的泥土”为题?

生: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母爱的深沉。

生:揭示了妈妈对王小亮浓浓的爱,王小亮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用“甜甜的泥土”为题。

师:对,标题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生:这个题目说明不仅泥土是甜的,奶糖是甜的,还有母爱也是甜的。

师:理解得多透彻啊!体会出了王小亮的生活的味道,那么下面我们来谈谈自己家中的喜怒哀乐。

(屏幕显示:家是……)

师:这样来说:先说一个简短的事例,注意表达出一个感人的情境,然后再用富有哲理的、诗意的语句表达。如我的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不能回家,我只有在周末才与他们接通电话,每一次听到他们的声音我都会感到很幸福,我觉得家就是一段长长的电话线,这头是我,那头是爸爸、妈妈。那电话里分明有一种甜美的味道。

生:考试失败后,我沮丧地回到家,妈就带我到城墙边玩,看着桃花竞相开放,小草茁壮成长,我顿时心中一亮:家是温暖的春风,催人上进。我觉得家的味道是喜悦的。

师:你有一位好妈妈啊!教子有方。

生:我与同学闹翻了,冒着雨回到家,感觉浑身凉气透骨,一到家,妈妈忙叫我到火炉边烤火,我觉得家就是一个温暖的火炉,我品出了家那温暖的味道。

师:“温暖的味道”运用了通感的手法。

生:妈妈给我的那把伞,晴天帮我遮住阳光,雨天替我遮挡风雨,我觉得家就是一把伞。

生:中秋节的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院子里赏月亮,吃月饼,我觉得家就是一个圆。

师:真是富于想象,月圆饼圆人也圆啊!

生:我觉得家就是一个蜜罐,散发着清香和甜蜜。

师:听了同学们精彩的讲述,老师也感动了,是的,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它的滋味,就会发现很多美好的东西。我觉得大家的生活如蜜甜。可是文中的王小亮却生活在不幸的家庭之中,我们能为他做些什么呢?特别今天还是他的生日啊!

众生说:唱首歌、送礼物

师:那就给他送份生日礼物吧!(屏幕显示:一个未解开的礼盒)看看谁是他的知已,谁最有创意?

生:送一包奶糖。

师:跟妈妈的想法一样!

生:送一双新鞋。

师:真好!这是体贴入微的举动。

生:送一包泥土(众人笑)

师:富有创意,这泥土包含着非同一般的感情。

生:送一张法院判决书,判王小亮的抚养权归他的妈妈,并要他爸爸赔偿他一定的费用,供他上大学。(众人鼓掌)

师:他好有胆识,真是让人佩服!

生:送一份《未成年人保护法》,告他的爸爸和后妈对王小亮的虐待。(掌声再起)

师:你真是一个知法、懂法、用法的孩子。

师:还有那么多人想送啊!谢谢你们,他一下子就收到这么多礼物一定高兴得不得了。老师也有一份礼物要送给他,请同学们看屏幕:

(屏幕显示:“真情的声音”,系好的礼盒慢慢解开,配音朗读:把母爱当作是一架架高耸的天线,让我们接受并传递那快乐的电波;把爱母亲谱成一支支动人的歌谣,让我们吟唱并回味那永远的旋律;珍惜爱吧!储藏爱吧!)

师:请同学们再一次深情地诵读这两句话。(学生齐读赠言,悦耳动听)

师:让这祝福与祈祷伴着王小亮、同学们和天下所有的孩子们一起健康、快乐地成长吧!下课!

(注:本节课在湖北省荆州市第十四届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竞赛中获第一名)

【点评】

这堂课可用一个“好”字来评价,实不为过。

好在有“好”的教学前提,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爱”,以此为牵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情感,且贯穿课的始终,能使教学活动有了顺畅的链接。

好在有“好”的教学策略,“读”的策略是读出气氛,读出感情,读出神采,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析”的策略是整体概括,分层概括,选点概括,简洁明了,利于操作;“议”的策略是“用心灵语言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用情境语言表达感觉到的家的味道”,两个板块从课内向课外迁移,既深刻又全面,极富表现力,对激励和培养学生用慧眼去发现人生,用真情去感受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有效的“催化剂”,加快了体验成功的节奏。

好在有“好”的教学高潮。在“送礼物”这一教学环节,学生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在激动中亢奋,在踊跃中发言。送“礼”的举动有创意,送“礼”的方式有新意,送“礼”的内容有含意……这种因共鸣而产生的最佳教学情景,造就了一个富于吸引力的情感磁场。

玉中微暇之处在于“对人物形象”的品析不够完美,如对“王小亮”的内心世界的感应,对妈妈的言行举止的体味,对爸爸、后妈以及老师等的细节描写的揣摩,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予以重视和加强。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甜甜的泥土》课堂实录发布于2020-11-17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