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
课 题 | 晏子使楚 | 主 备 | 学生 | |||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读、背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能力目标:了解故事的情节,试着分析人物的形象。 3、情感目标:学习晏子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重点、难点】 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人物形象和情节分析。 【导学设计】 【自主学习】 一、自读课文,做到准确而熟练地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一) 尝试用“/”断句: 1、 吏 二 缚 一 人 诣 王 2、 橘 生 淮 南 则 为 橘,生 于 淮 北 则 为 枳,其 实 味 不 同。 (二)注意文言现象。 1、将单音词译为双音词。 如:晏子将使楚(出使) 2、比较古今词义的不同。 如:(1)齐之习辞者也(古义:熟练 今义:学习); (2) 谓左右曰(古义:手下的人 今义:左和右两方面); (3)其实味不同(古义:它们的果实 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4)寡人反取病焉(古义:辱 今义:疾病); (5) 王曰,何坐?(古义:犯罪 今义:把臀部放在椅子、凳子或其他的物体上,支撑身体重量) 3、通假字。 如:缚者曷为者也(“曷”同“何”,什么); 圣人非所与熙也(“熙”同“嬉”,开玩笑); 4、了解词类活用。 如:齐人固善盗乎(“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善于、擅长) 5、一词多义。(见题四的部分题目) 6、文言句式的一些特点; (1)倒装句 如:何以也(“以何也”,宾语前置); (2)省略句 如:橘生(于)淮南则为橘(介词省略); (3)固定结构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得无……耶”,即“莫非……吗”); (4)判断句;如: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也”表判断)。 二、知识链接 ①晏子 (?—前500)名婴,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时齐国大夫。公元前556年,开始辅佐齐灵公,后又辅佐庄公、景公,堪称“三朝元老”。他主张诛不避贵,赏不遗贱,重视生产,提倡蚕桑,反对厚赋重刑。在我国劳动人民心目中晏子是智慧的化身,他以足智多谋和能言善辩为世人所称道。战国时,有人将他的言行编成《晏子春秋》一书。本篇课文选自林汉达编著的《春秋故事》。 ②“桔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说的是淮南香甜的橘子移植到淮北就变成苦涩难吃的枳。同样的种子由于土壤、气候、环境的改变,结果就产生了橘与枳的差别,这说明不同的环境对同一事物地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句话现在大多是针对人品说的,大概的意思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环境中是个好人,换了环境可能就变成坏人了。 三、给加粗字注音 赐( )晏子酒 酒酣( )吏二缚( )一人诣( )王 缚者曷( )为者也 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 )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一词多义的要准确掌握。 (1)晏子将使楚( ) (2)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 ) (3)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 ) (4)今方来,吾欲辱之( )( ) (5)为其来也( ) (6)何以也( ) (7)生于淮北则为枳( ) (8)吏二缚一人诣王( ) (9)缚者曷为者也( )( ) (10)齐人固善盗乎( )( ) (11)晏子避席对曰( ) (1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 ) (13)所以然者何( )( ) (14)入楚则盗( ) 【合作探究】 1、晏子在楚国严辞反击楚王的目的是什么? 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晏子是怎样反驳的? 3、晏子是怎样的人? 【拓展阅读】 高缭仕(1)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2)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3)之人也,四维(4)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弼(5)吾过,是以逐之也。” 【注释】(1)仕:旧称做官为仕。 (2)事夫子:侍奉晏子。 (3)仄陋:狭窄浅薄。 (4)维:维系。引申为扶助。(5)弼:纠正。 【译文】高缭在晏子手下做官,晏子把他辞退了。随从的官员们向晏子提出劝阻,说:“高缭已侍奉您三年了,您一直没有给他一个职位,而且还要辞退他,不合道义啊。”晏子说,“我是一个狭窄浅薄的人,通过各方支持来辅助才能稳固,才能立国。到现在为止,高缭在我身边三年,从来没有纠正过我犯的错误,这就是辞退他的原因。” 晏子逐高缭是出自《晏子春秋》的一篇历史故事,其核心思想为“在其位,谋其政”。故事中提到的高缭事奉晏子三年,未曾做什么事,被晏子辞退,这说明晏子是一个处事赏罚分明的人。 思考:1、文中“左右”为什么认为逐高缭是不义的?
2、文中晏子为什么要说自己是一个“仄陋之人”?
3、 收集晏子的其他故事或其他外交家机智善辩的故事,讲给同学、教师、家长听。 【预习困惑】 | 订正栏 | |||||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八年级语文上册 10 晏子使楚导学案 苏教版发布于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