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孔乙己
【基础启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附和(hè) 砚台(yàn) 羼水(chàn)
B.涨红(zhàng) 绽出(zhàn) 茴香(huí)
C.间或(jiàn) 着了慌(zháo) 舀水(yǎo)
D.不屑置辩(xiāo) 腿折(shé) 蒲包(pú)
2.《孔乙己》一文的线索是( )
A.以孔乙己先后两次出场为线索。[来源:学§科§网Z§X§X§K]
B.以酒店小伙计“我”的见闻为线索。
C.以孔乙己的服饰由“长”变“短”为线索。
3.“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段话用的是( )
A.心理描写 B.动作描写 C.肖像描写
4.下列鲁迅作品中人物与作品名称对应有误的是( )
A.孔乙己——《孔乙己》 B.闰土——《故乡》
C.七斤——《药》 D.祥林嫂——《祝福》
5.判断下列各句说法是否正确。在正确的后面打“√”,错的后面打“×”。
⑴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 活创造出来的。( )
⑵《孔乙己》一文主要是截取了一些生活片段来展示孔乙己这个反面人物的性格。
( )
⑶短篇小说《孔乙己》选自《呐喊》。 ( )
⑷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这些动作、情态的描写,表现了他善良的心地。 ( )
⑸以“笑”来写孔乙己的悲剧更令人悲哀,表示这不是孔乙己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深刻了。 ( )
【能力加速】
创新拓展
阅读《孔乙己》选段,回答问题。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孔 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 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 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
有几回,邻舍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 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 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 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6.选出对孔乙己主动教 “我”写字的深层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 )
A.他在故意显示自己的善良。
B.他在社会上实际所处的境地是十分的孤独。
C.他在故意向孩子炫耀 自己的博学。
D.他在向短衣帮表示自己的轻蔑。
7.作者用深刻、生动的笔触 把孔乙己介绍给了你,让你认识了他。请你结合选文说一说孔乙己是怎样的人物形象,并举例说 出他三个方面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8.孔乙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信奉者。请结合选文的具体语句说说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刻画孔乙己这一特点的。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有人说孔乙己是喜剧人物,也有人说孔乙己是悲剧人物。请你说一说这两种说法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于把书读到像孔乙己这样与社会格格不入、迂腐僵化近乎废物的读书人,你可能会有许多感想。请结合孔乙己 的遭遇和结局,就“读书与生存”这个问题广开思路、语言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精品屋
阅读《善良的种子》,回答问题。
善良的种子
朱成玉
①父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
②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 的人,他从不含糊。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路回家。不知情的乡邻以为父亲又是为了节省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愈发叫得响亮了。
③父亲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成了小偷光顾的对象。那一次正是春播时节,父亲和几个乡邻去城里买种子。买完种子后,父亲的兜里还剩下100多块钱,他没花,连午饭都没舍得吃,就和几个乡邻急匆匆地坐上了回乡下的客车。大概是买票的时候,被人瞄上了他兜里的那张100元的票子,再翻口袋的时候,那张100元的票子就不翼而飞了。在那个年代,100块钱不是个小数目,可以买很多东西呢。父亲急得满头大汗,在翻遍所有的口袋,确定钱丢了之后,父亲感到眼前一黑,差点晕倒过去。车上人很多,父亲看着满车厢的人,感觉每一个都像是偷钱的人。
④父亲正在心里痛骂自己粗心大意的时候,听到了车下一个女人声嘶力竭的尖叫:“我的种子丢了,你们谁看到我的种子了?那可是我家里一年的种子啊……”
⑤那个丢了种子的女人在那里不停地抽泣,她说她把种子放在站点,自己去解了个手,就这一小会儿工夫,种子咋就没影了呢。她说她家死了男人,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个人支撑着,她命苦啊。她呼天抢地。车里人都纷纷对这个丢了种子的人表示同情,纷纷谴责那个偷种子的缺德的人,他断了穷人家的活路。
⑥“不管咋的,先上车再说吧。”父亲劝她,忘了自己也是个遭遇了盗贼的人。
⑦父亲向同来的乡邻要了个空袋子,放到那个女人手里。他解开自己的袋子,一捧一捧地往那个素昧平生的人的空袋子里装种子,一边捧一边说:“你少种点,我也少种点,日子总能挺过去的。”与父亲同来的乡邻,看到父亲的所作所为,也都纷纷打开袋子,往那个人的空袋子里捧种子。不一会儿,那个空袋子就鼓了起来,仿佛吃饱饭的人,振作了精神。那女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儿地要给父亲和乡邻磕头。父亲说:“谁还没有个难处,都帮一把,就挺过去了。”
⑧满车厢的人都亲眼目睹着父亲的小小善举,他们不知道父亲的心灵刚刚经历的创痛。父亲也自始至终没有向人说出自己的钱被偷了。
⑨下车的时候, 人很挤。他感觉被人 紧紧地贴了一下身子。父亲再一次翻口袋的时候,发现那张百元票子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就是他自己的那张,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
⑩望着从车上下来的一个个人,父亲看谁都不再像是小偷。
( 11)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无法慈善,但你可以去做一 粒善良的种子,把爱孕育,让爱开花。这些种子会让世 界阳光明媚,花团锦簇。
11.根据选文的行文思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父亲是有名的“抠王”→( )→“女人”的种子被偷→( )→( )
12.父亲的那张百元票子为什么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③段和第⑩段两个划线语句矛盾吗?为什么?请结合父亲不同心境简要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选文哪句话具体阐释了标题“善良的种子”的深刻含义?请用“ ”在原文中标出。
15.选文第②段写父亲是有名的“抠王”,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仔细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结合全文,说说好在哪里。
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7. 你如何看待文中父亲的行为?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相关链接。 请阅读下面的小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父 亲(节选)
那是我小时候 常坐在父亲肩头 父亲是儿登天的梯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忘不了粗茶淡饭 把我养大 忘 不了一声长叹 一壶老酒
⑴《善良的种子》一文侧重凸显父亲的善良;而《父亲》(节选)则侧重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划线的诗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了父亲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链接】
19.(2010乐山市)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
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②“孔乙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 九文大钱。
③人类发明工具,挖掘出大自然用亿万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宝藏。然而,谁能 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 阱呢?
④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 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
A.明朗 摸出 预言 出现
B.明朗 排出 断言 呈现
C.朗润 排出 断言 呈现
D.朗润 摸出 预言 出现
【思维飞跃】
20.《孔乙己》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悲惨生活片段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社会末期一个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这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可是,在文中,我们却能不时听到一些笑声,该怎么去理解这种现象?请你以“笑声里的悲剧”为核心话题,写出自己的理解。
参考答案:
5.孔乙己
1.D 2.B 3.C 4.C 5.⑴√ ⑵×⑶√⑷√⑸√ 6.B
7.⑴孔乙己是文明发 展、社会转型中的一个落伍者和牺牲品的形象;⑵孔乙己是一个好逸恶劳、穷酸潦倒、饱受凌辱摧残的悲剧人物的形象;⑶孔乙己是科举制度下一个贫困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上述3种概括均为正确,答出其中的某一种即可。 他迂腐清高:身穿长衫,总是满口之 乎者也;他善良:给孩子们茴香豆吃(或:教小伙计识字);他死要面子:腿被人打断却谎辩自己跌断;他好酒贪杯:仅有四文钱也要用手走来买酒喝;——上述4点只要任答其中三点均可。 8.外貌描写,如:站着喝酒而穿长衫;语言描写,如:总是满口之乎者也。9.从“我”(小伙计)这个视角来看,孔乙己与社会有着诸多的矛盾和不协调之处,他总是成为别人的笑料,所以说他是个喜剧人物;从孔乙己一生残酷悲惨的命运(遭遇和结局)这个角度看,孔乙己是个悲剧人物。10.此题为开放题,可参考下列要点:⑴年轻一代要全面发展,不能再走孔乙己的老路;⑵要通过读书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不能四体不勤、好逸恶劳;⑶要通过读书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行行出状元的观念,不能固执地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⑷要通过读书掌握独立生存的一技之长,不学完全无用的知识;⑸要通过读书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11.父亲的钱被偷;父亲及乡邻把各自的种子分给女人;父亲的钱失而复得。 12.父亲把自己的种子分给丢失种子的素不相识的女人的善举,感染了周围的人,也唤醒了偷钱人的良知。 13.不矛盾。因为第③段写父亲的钱被偷时的焦急心情,对他人的猜疑及不信任;而第⑩段写父亲的钱失而复得后心情转悲为喜,他相信人心是向善的。 14.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无法慈善,但你可以去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孕育,让爱开花。这些种子会让世界阳光明媚,花团锦簇。 15.写父亲是有名的“抠王”,与下文父亲慷慨地把自己的种子分给素不相识的女人的善行形成鲜明对比,突出父亲的善良。 16.这是典型的细节描写,说明父亲的钱珍藏已久,因钱来之不易而格外珍视,更能衬托父亲善举的可贵。 17.评价围绕父亲“善良”来谈,联系现实要答出做一个善良的人的正面意义。 18.⑴父亲的勤俭。(答“勤劳简朴”“辛劳朴素”等也对。) ⑵比喻;默默奉献、任劳任怨(答“勤奋肯干”“埋头苦干”等也可以。) 19.C
资料:
【科举制度】
科举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选拔人才资源,而设置的一种考试制度,让读书人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学而优则仕的一种制度。
科举制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的佳话。
【《呐喊》简介】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
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孔乙己》《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这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孔乙己》同步练习发布于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