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核

教学目标:

1.理解“枣核”在文中的作用,理清结构层次;

2.学习本文选材具体,小中见大的写作手法;

3.学习本文围绕枣核设置悬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结构方法;

4.体会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培养热爱自己民族和故乡的思想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围绕枣核设置悬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结构方法

教学难点:联系具体的语境,通过朴实的语言,理解人物沉深的情感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炎黄子孙历来有着崇高的爱国情怀,这种情怀常常表现在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上无论他们走到哪儿,故乡的山山水水,故乡的花草树木都会萦绕在他们心头,海外游子们常常会找一个具体的物象来寄托自己的思乡爱国之情,你能从自己的积累中找到这样的例子吗?(学生回答,例:乡土、植物的种子、家乡或亲人的照片等)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结识一位远在大洋彼岸的美籍华人,看看这位老人是如何寄托自己的浓浓的思乡之情的?(教师板书课题)

二.揭示目标,明确任务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蹊跷( ) 殷切( ) 山坳( ) 镶嵌( ) 掐指一算( )

玛瑙( ) 嫣红( ) 匀称( ) 泛舟( )故弄玄虚( )

2.解释下列词语

泛舟 风烛残年 故弄玄虚 感慨良深

3.作者简介

萧乾,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蒙古族人,祖籍内蒙古,1910生于北京1929年进燕京国文专修班学习,一年后考入辅仁大学1933年转入燕京大学新闻系,选修“特写—旅行通讯”课程,1935年6月毕业

1979年8月,萧乾应邀赴美进行访问交流,回国后将自己在美的见闻,写成系列文章《美国点滴》,《枣核》便是萧乾的特写中的一篇,写于1980年4月, 5月全文分为10篇先后在《人民日报》连载,它犹如一股从大西洋彼岸吹来的春风,送来了一束有关美丽现代社会生活及一些海外华人心态的信息,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四.自主活动,指导自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我”的同窗离开故土五十余年,在美国家庭事业都如意的情况下,托“我”捎带几枚生枣核给他试种

2.文章的题目是《枣核》,请找出文章中哪些地方直接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同时,请在“枣核”前加一个合适的修饰语,说说你加这个词语的理由

【明确】(1) 课文中有三处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这三处分别是:第一段,索要枣核;第三段、见到并托(枣核)在掌心;第七段,种枣树

(教师引导并板书:索枣核——见枣核——话枣核——议枣核)

(2)“凝聚了深情” 、“挚爱家乡” “心系故土之情”等,只要符合文意即可

小结:由此来看,文中的“枣核”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枣核了,它把相距万里的人连在一起,把朋友的心和故乡连在一起的枣核,朋友索要的是能够表达出自己强烈的爱国思想之情的枣核,同时,它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线索是谋篇布局的重要因素,是指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常见的有:时间变化、地点转移、某一事件、某一事物、某一人物、感情发展变化、所见所闻等

3.你看,海外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多么令人感动,他们采用的思念方式又是多么朴实为了营造这种浓烈的氛围,作者还采用了设置悬念的方法枣核是全文的线索,同时作者又用枣核设置悬念,用枣核推进悬念,用“枣核”揭示悬念枣核将海外游子之心与吾乡吾土紧紧连在一起,枣核虽小,在文中起到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那么,你认为课文设置了哪些悬念呢?请再读课文,分别把这些悬念找出来,并说说这样设置悬念的好处(悬念:是指在文学作品中,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它包括“设悬”和“释悬”两个方面前有“设悬”,后必有“释悬”通俗地说,它是故事发展中间只亮开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

【明确】

悬念一:“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是“蹊跷”,背井离乡几十年,故土牵魂夺魄之物多矣,为何单要几颗生枣核?文章看似起笔平平,但一下子抓住了读者,不由你不读下去用途蹊跷

悬念二:二人见面“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我问起枣核的用途,她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等会儿你就明白啦’”这“故弄玄虚”,的确很吊人胃口,枣核的用途一问便知,可她秘而不宣,非让你“等会儿”,读者只好带着疑问去读下文了 如获至宝

悬念三:“她把我安顿后,就领我去踏访他的后花园”分手快有半个世纪”的同学不去倾心长谈,为何踏访花园?悬念之上又设悬念,真可谓是“故弄玄虚” 踏访花园

当层层设置悬念之后,“她”才道出了枣核的用途:“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的那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籽,试种一下”简简单单几句话,却说出了她“年纪越大,思乡越切”的感情,至此,我们也被她的情绪深深地感染了 民族之情

【好处】悬念的特点是先把疑问提出来,把矛盾摆出来,直至高潮,再解开疑问,写出结局它的好处是能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枣核》层层设置悬念,除有上述特点外,还有揭示人物性格、升华感情的作用

4.结合文本内容,理解这篇文章表现的是海外友人的思乡之情,为什么却以“枣核”为题?

【明确】从内容上看,枣核是寄托了老人的思乡之情的情感载体从结构上看,枣核又是本文叙事线索从主题上看,以小(枣核)写大(思乡之情)

“叶落归根”,根的意识,象老树的根须深植在每一个华人的灵魂深处,无论身在何乡,故土永远是他们心中最难忘、最依恋的心结

五.合作探究,品评鉴赏

“思乡之情”是一种情感,是一种情绪,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东西,可在作者的笔下,美籍华人的这种感情是那么可触可摸可感,生动具体感人请你们速读课文,找出表现友人思乡之苦的情感的词语或句子,体会妙处所在,并说说你的理解

【参考】“再三”,表达出索取生枣核心情之急切,表现出思乡之心切

“殷切”,表达心情的急切与真诚

“托”,表达对枣核的珍惜程度

“珍珠玛瑙”,通过比喻加深了贵重的程度

“几十里外”,老同窗不怕路途遥远

“论公斤买下”,老同窗不惜重金购置

“一块块亲手”,老同窗对此事的重视与认真

总之,透过这些朴实的字词,体现出友人思乡之情的浓烈游子心境无法填补的缺憾,是优越条件、优美环境等无法取代的乡土之恋,是改了国籍也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的伟大所在

六.自主总结,情感迁移

1.你觉得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值得自己借鉴?

①叙事朴实,以小见大 ②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③用词精当,线索清晰

2.品读欣赏

乡愁 —余光中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台湾著名诗人,1928年生于南京,现任高雄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余光中将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倾注在他的诗作之中,《乡愁》便是一首代表作

阅读此诗,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台湾人民渴望亲人团聚、盼望海峡两岸统一的强烈愿望,抒发了作者浓郁的乡思之情

七.课时小结 布置作业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炎黄子孙历来有着崇高的爱国情怀,这种情怀常常表现在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上无论他们走到哪儿,故乡的山山水水,故乡的花草树木都会萦绕在他们心头余光中的《乡愁》中借用了“邮票、船票”等形象具体的事物来表达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乡愁离绪其实呢,除了这些形象的事物,还有很多物象最能触动你心中的痛,触发一个人的思乡情感想想看,还有哪些具体的物象,请你也来仿照诗中的句子说一说:

乡愁是故乡的小路,弯弯曲曲望不到尽头乡愁是雨中的泡桐,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乡愁是窗前的风铃,叮叮当当,令人心伤乡愁是雨中的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

乡愁是秋天的落叶,飘飘悠悠,飘到何时愁方休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枣核》教案教学设计7发布于2020-11-17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