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西双版纳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领略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理解对照手法的运用;

3.体会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

教学重点: 理解对照手法的运用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创设情境导入

2.优美的旋律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似乎将我们带入了那苍茫的热带雨林(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景观),神秘的宗教氛围,鲜见的少数民族情调更是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走进西双版纳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而云南又被称为彩云之南,音乐让我们感受到西双版纳轻松、活泼的生活节奏,图片给了我们西双版纳丰富的视觉享受,那文字中的西双版纳,又会给我们怎样的印象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李舵的《美丽的西双版纳》,共同畅游一番

二.揭示目标,明确任务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澜沧江( ) 傣族( ) 蘑菇( ) 平坝( ) 湖畔( ) 贿赂( ) 竹篾( )

勐腊( ) 映衬( ) 斑斓( ) 焕发( ) 塑像( ) 祈求( )蕨菜( )

2.有感情的诵读读文本,注意完成:

(1)作者给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哪些美丽的景观?如果将这几幅画面归类,你觉得归为几类呢?作者认为西双版纳到底美在哪儿?

【明确】自然类——高高望天树 竹楼映蓝天 悠悠野象谷 ——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

人文类——妩媚傣寨水 笑对生与死 ——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

【小结】文章的结构安排是根据文章的内容需要来确定的本文的结构较为独特,恰当的使用小标题来独立成篇,又组合成文前三个写的是自然景观,后两个写的是人文景观,文章按照由物及人的顺序来安排文章的结构作者认为美在:(1) 热带雨林自然风光(2)美丽的民俗风情

(2)不过,我们也发现,本文的小标题字数虽然相同,形式并不一致,再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我们能不能从语言的角度,让这些小标题变得更工整、更漂亮、更美呢?(3字5字顺序)

【参考】高耸望天树、青翠小竹楼、神秘野象谷、喧闹泼水节、隆重宗教日

四.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就课文中的一部分写出导游词,带领大家去领略西双版纳的迷人的风光

【提示】注意口语化、注意口语和身姿语言的结合、语言的生动形象、窜联词的自然有序

【参考】

五.合作探究,品评鉴赏

1.找出文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地方?并分析

【明确】“悠悠野象谷”中野象的恐怖和大象表现的乐趣形成鲜明对照

“妩媚傣寨水”中男人粗粗打谷子和女人细细打谷子的对照;

“打谷子”的风情画与“水中戏嬉”的风情画的对照;

最后一段中“生”与“死”的对照

本文就是运用这种对比的艺术手法,成功地把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出来,突出其“美丽”的特征

2.本文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真正做到景美、人美、语言美的特点请你找找作者又是怎样在字里行间展现自己对西双版纳的喜爱之情的?

【参考】

(1)热带雨林中,有许多藤状植物,像蛇一样缠在大树上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藤状植物的形状,又写出了它们对大树的依赖性,走进这样雨林确实有点吓人

(2)竹楼外形像一只孔雀,又像一顶巨大的帐篷遮掩在蓝天绿地之间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楼的外形,给人以美和舒适的感觉,而且切合西双版纳的实际

(3)主人家里的老爷爷蹲在竹楼上抽着自制的雪茄烟,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活像一尊塑像

作者采用剪影法,雕塑式地描写人物的固定姿势和特定姿势的轮廓,集中而突出地显示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风貌“活像一尊塑像”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对傣族老人尊敬和崇拜的感情

(4)青山绿水映衬下,那就是一幅精心创作的风情画

比喻贴切而生动,颇有诗情画意画中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妩媚动人字里行间透露着喜爱和赞赏的感情

六.课时小结,作业布置

本文通过亲身游览美丽的西双版纳,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教学设计6发布于2020-11-17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