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学习案

课题: 记承天诗夜游 课型:自学+交流

学习目标: 1、弄懂文章大意,背诵课文。

2、体会作者对月夜的景色所做的美妙的描绘。

学习重难点:弄懂文章大意,背诵课文。

一、浏览学案,明确目标。

二、自学课文,解释加点字意思并写出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注音:

解衣( ) 寝( ) 藻荇( ) 遂至( )

2、读准字音,读清句子停顿。

(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

(3)念无与乐者

(4)水中藻荇交横

3、翻译:

(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 衣 欲 睡,月 色 入 户,欣 然 起 行。

(2)、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4、测试题

(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朝的________家。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 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2)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 ,

抒发了自己 的苦闷心情。

(3)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

(4)翻译下列句子:

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三、交流 四、反馈 五、总结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师生学习案

课题: 记承天诗夜游 课型:自学+交流

学习目标: 1、弄懂文章大意,体会作者感情,背诵课文。

2、体会作者对月夜的景色所做的美妙的描绘。

学习重难点:弄懂文章大意,背诵课文。

一、浏览学案,明确目标。

二、自学课文,解释加点字意思并写出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月色入户( )

2.欣然起行( )

3.念无与乐者( )( )

4.相与步于中庭( )( )

5.水中藻荇交横( )

6.庭下如积水空明( )

7、盖竹柏影也( )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

二、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四、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

五、“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六、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七、苏轼对月光有特殊的感情,他在很多诗文中都描写了月光,你还知道哪些,请写下来。请结合本文谈谈苏轼描写月色擅长使用什么手法,这样的手法有什么好处。

三、交流

四、反馈

五、总结

如何理解文言文

第一步自学时,借助注释,细读课文,疏通文字,然后在此基础上感知课文,结合注释,根据上下文读两三遍,对课文内容应该能了解六七成了。

第二步交流,质疑、解难、解决细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要增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深入领会。感悟、理解作品,体会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主旨。鉴赏评价,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交流时要眼观其义,口读其声,耳听其言,脑思其义,把眼、口、耳、脑都动员起来。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记承天诗夜游》表格式师生学习案发布于2020-11-17

课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