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晏子使楚的故事;提高文言文解读能力。
2、体会晏婴机智的辩才,学习他维护国家尊严从容应对的谈吐机智。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人物形象和情节分析。
2.难点:学习他维护国家尊严从容应对的谈吐机智。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一)资料链接 学习提示
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齐国大夫。公元前556年,开始辅佐齐灵公,后又辅佐庄公、景公,堪称“三朝元老”。他主张诛不避贵,赏不遗贱,重视生产,提倡蚕桑,反对厚赋重刑。在我国劳动人民心目中晏子是智慧的化身,他以足智多谋和能言善辩为世人所称道。战国时,有人将他的言行编成《晏子春秋》一书。
(二)预习提示
1、读课题:“使”的意思是: “晏子使楚”的意思是:
2、翻译下列词语或句子
习辞 避席 为其来也:
何坐 实 熙
反取病焉: 左右 所以
曷为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齐人固善盗乎?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3、能独立复述这两个故事
二、新授课
导入: 辩论使人睿智,睿智使人语言犀利。“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其实,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政治家、外交家在维护国家尊严的关键时刻,表现出了超人的智慧,同时也表现出他们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优秀品质。晏子正是这样的一位政治家和外交家。
(一)、检查预习:字词句子、课文内容
(二)、自主学习
请大家看课文。请你将认为应积累的词圈点起来,不清楚的地方请打上“?”号,能用自己的话将课文翻译成文
思考 :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两个故事。
2、在楚强齐弱的态势下,晏子出使楚国,遭到楚王的侮辱,就不足为怪了。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结果都被晏子巧妙地反击了。思考: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2)、晏子是如何反驳的?
(3)、晏子的哪些话说得很精彩?精彩在什么地方?
3、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楚王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从楚王的身上,我们又应该获得哪些警示?
(三)、合作交流
1、小组讨论:
(1)、各自的疑难,仍不能解决的派代表上台板书出来。
(2)、每人口译一遍课文,互相订正。
2、各小组板书出的不懂的问题全班共同解决。
3、小组研读课文
(1)、小组内一生读课文,其他学生就他的断句、读音、语气、语调等进行评议、订正。可全组齐读全文。
(2)、小组内一个同学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只有一个要求: 尽量忠实于原文。其他学生评价,修订。
四、品析研讨
(一)全文描写了楚王与晏子的问答,用墨不多,文字精练,论辩双方的神态、辩词的锋芒,皆表现得准确而生动。特别是人物语言的运用,颇符合人物的身份。试找出传神的语句分析之。
(二)晏婴保护了自己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靠的是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根据吗?
小组学习,课堂交流
五、课堂检测
1.本文选自 ,这是一部 的著作。
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缚一人( ) 酒酣( ) 诣王( ) 曷为(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齐之习辞者( )⑵今方来,吾欲辱之( )
⑶吏二缚一人诣王( )⑷齐人固善盗乎( )
⑸圣人非所与熙也( )
六、拓展提高
1、请你谈谈在影视和文学作品里看到的关于机智幽默的人物巧妙的摆脱困境,反击对方的,充满睿智的,逻辑推理很强的话语和事例。
2、同类文言文比较阅读
南文子为国忧
智伯欲袭卫,故遗(wèi赠送)之乘马,先之一壁,卫君大悦,酌酒。诸大夫皆喜,南文子独不喜,有忧色。卫君曰:“大国礼(送礼)寡人,寡人故酌诸大夫酒,诸大夫皆喜,而子独不喜,有忧色者,何也?”南文子曰:“无方之礼,无功之赏,祸之先(先兆)也。我未有往彼有以来,是以忧也。”于是卫君乃修梁津,而拟边城。智伯闻卫兵在境上,乃还。
1.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2.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中三个人物的性格。
南文子:
智伯:
卫君:
3.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课后作业:
1.摘录宴子反驳楚王的话。 2.排练课本剧。
教后反思:
在《晏子使楚》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人物的评价上让我颇感欣慰:这则短文中的人物形象应该说是很鲜明的,尤其是“晏子”,他的机智善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对“楚王”的形象却颇有异议。学生从资料中查阅到,晏子使楚时正值楚国强盛之时,齐虽雄风犹存,但较楚已处于劣势,如果说楚王是一个自作聪明、仗势欺人、昏庸无能的君主,与实际情况不符。他们认为楚王固然有自作聪明、仗势欺人的言谈举止,但说他昏庸无能则不对,原因有二:其一是,如果说楚王昏庸无能,那么楚国为什么能比齐强大,楚王又为什么能采纳手下的意见;其二,楚王在被晏子羞辱后,如果他真的昏庸无能,那么他应该恼羞成怒才对,可他反而“笑曰”,尽管他的笑很尴尬,可他非但没有不智之举,反笑称晏子是“圣人”。由此不难看出楚王的另一面:他是一个善于识别人才,尊重人才,这也正是楚王强大的原因之所在。从学生的手头资料中是找不到这样的观点的,这个观点不仅新颖,而且很有道理,这是学生合作、探究的成果。
学生的这些探究成果,让我欣慰之余又多了几许压力,它鞭策着我,鼓舞着我,在研究教材与学生,研究教法与学法时,要善于推陈出新而绝不能产生思维定势,不能落于俗套,不能穿新鞋,走老路。研究既要有广度,也要有深度,还要学会换位思考。既要站在“教”者的角度去思考,又要站在“学”者(求学者)的角度去思考,对异样的声音要及时辨别与鼓励(不能盲目弹压或无原则地鼓励),要努力成为学生求学路上的合格引路人。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晏子使楚·导学案3发布于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