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重点
流利地朗读课文,流畅地翻译全文。
二、 教学难点
准确地解释一些重要的文言词句。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你能正确读出下列字音吗?
晏(yàn) 缚(fù) 酣(hān)曷(hé ) 枳(zhǐ ) 熙(xī)
【目标展示】
1.流利地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复述晏子使楚的故事。
2.通过反复诵读、结合注释、合作讨论弄懂文章大意。
3.初步体会晏子维护祖国尊严的爱国情怀。
【新知研习】
1.投影关键字词,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准确地解释重点字词。
2.了解文言词句方面的一些特点。
(1)复习文言文的一些特殊现象。要求学生从所学文言文中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的例子各一个。
示例:置之坐而忘操之(“坐”同“座”,座位。)
普颜色不变(颜色——古:脸色;今:色彩。)
太祖常劝以读书(太祖常以读书劝之)
3.分组整理本文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和特殊句式。
通假字:曷——何 熙——嬉
古今异义:方 左右 坐 盗 其实 病
特殊句式:晏婴,齐之习辞者也。圣人非所与熙也。(判断句)
何以也,何为者也,何坐,吏二缚一人诣王。(倒装句)
4.指名口头翻译课文,学生评议并纠正。
5.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6.楚王侮辱的是晏子还是齐国?晏子严辞反击楚王的目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领会晏子维护祖国尊严的爱国情怀。)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吾欲辱之”——本欲侮辱晏子。
“齐人固善盗耶?”——矛头指向齐国,侮辱齐国。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维护祖国尊严(爱国情怀)。
7.“晏婴,齐之习辞者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1)表明晏子是一位能言善辩之人;(2)交代楚王想侮辱晏子的原因;(3)为下文晏子机智巧妙的反击楚王的侮辱做铺垫。
【归纳总结】
学习文言文要关注文言现象,并作归纳识记。
【巩固拓展】
识记重要字词,句子意思。
【预习指导】
晏子的机智善辩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晏子春秋》
1. 通假字。
2. 古今异义。
3. 特殊句式。
《晏子使楚》创新教案(2)
一、教学重点
了解晏子机智善辩的才能,学习晏子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二、 教学难点
根据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你能简要谈谈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目标展示】
了解晏子机智善辩的才能,学习晏子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新知研习】
1.晏子是怎样巧妙地反击楚王的?
晏子先退一步,假定缚者是齐国人,接着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反驳。先举了个事实指出原因:水土异也。同样“今民……入楚则盗”原因是什么结论?不言而喻“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运用类比,高明巧妙,化被动为主动。
2.结合课文说说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晏子既要反驳楚王的诬陷,又不能激怒楚王,因此在反驳他时:
①他“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
②“得无……”说话时非常注意分寸,寓刚于柔;
③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义正词严而又不卑不亢地折服了楚王。
晏子:机智善辩,勇于维护国家尊严,有爱国情怀,不卑不亢,善于外交辞令。
3.晏子反击楚王和邹忌向齐王提意见有什么共同点?目的是否相同?从他们两个人身上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共同点:(1)他们的语言都很委婉含蓄,都是运用了设喻类比,由此及彼的方法;
目的不同:晏子的目的,既反击了楚王对自己的侮辱,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邹忌的目的,是为了使齐王认识到自己所遭受的蒙蔽之深,从而使齐王能够兴利除弊,富国强民。
启示:和人交流,注意语气委婉,得体大方,讲究语言技巧,使人易于接受。
4.“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结合全文,请你揣摩楚王“笑”背后的心理活动,写一段60字左右的话。
能抓住楚王的佩服、尴尬、惭愧、自我解嘲的心理即可。
5.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目的是想说明了什么?
晏子用类比的方法说明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盗,一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民风不好,使人喜欢偷盗。委婉而巧妙地反击了“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盗”羞辱。
6.晏子为什么能够成功的反击楚王的侮辱?
(1)沉着冷静,以退为进; (2)不卑不亢,语气委婉;
(3)态度庄重,礼节周到; (4)睿智善辩,运用类比;
(5)爱国情怀,捍卫尊严。
【归纳总结】
晏子的机智善辩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同学们今后也可以多收集一些类似的故事,读后我们会获得思想上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以加强我们自身的修养。
【巩固拓展】
学完这篇文章你获得哪些启示?
【预习指导】
诵读《革命烈士诗二首》
四、板书设计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晏子使楚》创新教案教学设计(2篇)发布于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