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重点
掌握文言词语,理解文言大意。
二、教学难点
感受海瑞人物形象,树立躬亲、清廉的思想。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⒈指名朗读《治水必躬亲》,检查朗读情况。
⒉指名学生结合资料与文中注释,介绍海瑞。
【目标展示】
1.读懂课文,掌握重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疏理文意。
2.初步感受“海瑞”这一人物形象,树立躬亲、清廉的思想。
【新知研习】
1.指名朗读课文,如有错误之处,学生纠正。
2.学生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弄清主要词语意思。
执一:固执一端,不知变通。
泥于掌故: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
妄意:随意。 相度:观察和测量。 咨询:访问,征求意见。
穷其致:彻底摸清情况。 穷:追究到底。 致:事理。
躬历山川:亲自登山涉水。 胼胝: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
布袍缓带:指轻便服装。 缓带:宽束衣带。
远嫌而避怨:远远躲开开嫌疑,避免抱怨。
3.指名学生逐句翻译文意。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两段的内容。
明确:第一段:论述治水必躬亲的原因。
第二段:以海瑞为例,说明治水不但要躬亲,而且要清廉。这段先从正面说海瑞治水不但躬亲,而且清廉。后从反面说,如果海瑞不吃苦,想谋利,怕得罪人,那么水利肯定办不好。
5.家喻户晓的海瑞,在你的心目中是怎样一个形象?读了课文之后,你对这个人物有哪些新的认识?
明确:海瑞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个清官,他为民请命,清廉公正,力主反贪,刚正不阿等等。
课文中写他躬亲治水,不畏艰辛,为民着想,清正廉洁。
6.作者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证明“治水必躬亲”这个观点的?
明确:事实论证、对比论证
7.文中作者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来证明“治水必躬亲”这一观点,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列举一例加以说明。
答:事实论证:列举海瑞治水的例子,具体直观地论证了“治水必躬亲”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性。
正反对比论证:例列举海瑞治水最终成功的事例,与“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做对比,突出了治水必躬亲的道理。(任选一种)
8.对文中“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中的“如是”作解释,并指出“是”指代文中哪些内容。
答:像这样。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
9.课文举“海瑞治水”的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我国历史上治水的名人很多,你还能举几个吗?
答:做任何事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李冰父子,孙叔敖,范仲淹,王安石,西门豹。
10.海瑞墓室后扩建了“扬廉轩”,亭柱上刻有海瑞的两幅对联,其一是“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结合你所了解的海瑞,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海瑞一身正气、清正廉洁、大公无私。
【归纳总结】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掌握了有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了解了本文的写作背景及海瑞其人其事;逐步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只是治水“躬亲”,做任何事情都要“躬亲”、“清廉”的道理。
【巩固拓展】
⒈文章以海忠介治河为例,说明“治水必躬亲”。你还能再举出一些事例来,说明古人治水怎样“躬历山川,亲劳胼胝”的吗?
如: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⒉举出三例古代清廉的官员
3.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并评讲
【预习指导】
熟读《大地上的事情》
四、板书设计
治水必躬亲
论点:治水必躬亲
正面
论证:海瑞(事实)
反面
结论:只有躬亲、清廉才能治好水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邮箱:yuname@163.com 我们将配合处理!
原文地址:《治水必躬亲》创新教案6发布于2020-11-17